在廣東人喜愛的蔬菜中,
油麥菜和苦麥菜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雖然它們達不到人人喜愛的地步,
但至少是“老廣”餐桌上的常客之一。
如果用大家熟悉的方式來形容,那麼它們大概就是你能叫得上名字、但又不經常露面的一二線明星。而正是因為這種朦胧的距離感,讓大家對油麥菜和苦麥菜有一點陌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它們。
油麥苦麥都屬莴苣油麥菜和苦麥菜是常見蔬菜家族裡,讓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的異類。熟悉之處是,我們在吃它們的時候,總覺得跟某些很熟悉的蔬菜有神似之處;而陌生的是,我們總叫不上到底是跟哪種蔬菜有聯系。
久而久之,我們隻好将油麥菜或苦麥菜當成一種獨立的蔬菜品種來看待。直到哪天有人一語道破時,才會恍然大悟。
記者記得,一位來廣州旅遊的河北朋友,在吃過油麥菜之後說:“這可不就是生菜嗎?”
才終于解開了心底裡那個呼之欲出的答案。
後來記者在翻閱資料時才知道,油麥菜、苦麥菜、生菜,确确實實是同一類植物長出來的不同葉子。而這種植物,就是大家熟悉的莴苣,或者叫莴筍。
在植物世界裡,莴苣屬于菊科,就蔬菜用途來說一共有兩大品種:一是“葉用莴苣”,顧名思義就是吃它的葉子,著名的品種就是生菜,全世界都在廣泛食用;二是“莖用莴苣”,也就是俗稱的莴筍,從産量和消費量看,中國消耗了全世界一半的莴筍,也恐怕在全世界範圍内隻有中國人吃莴苣是主要吃莖的。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油麥菜和苦麥菜,就是徘徊于“葉用莴苣”和“莖用莴苣”兩者之間的産物。
莴苣的“副産品”一位在校的農學教授向記者介紹,油麥菜和苦麥菜在不同的菜農手裡,“産源”是不一樣的。
通常來說,若菜農所種的是“葉用莴苣”,那麼他很大可能采摘出來的,是油麥菜或者是甜麥菜;而若菜農種植的是“莖用莴苣”,那麼作為主要作物莴筍所留下的“下腳料”,亦即其菜葉,有可能是油麥菜,也有可能是苦麥菜。
“作為一種莴苣的葉子,油麥菜和苦麥菜其實并沒有嚴格的科學定義上的區别,舉個例子就是同樣是蘋果樹,‘紅富士’和‘蛇果’‘澳洲青蘋’的樹葉,我們都隻能稱其為‘蘋果樹葉’。”這位農學教授說,“生菜雖然也是莴苣的葉子,但它是特化的莴苣品種,所以才有自己特有的名稱。”
換言之,油麥菜和苦麥菜,其實就是泛指除生菜或其它特化莴苣葉之外的莴苣葉。不過由于這兩種菜在我國南方有一定的消費市場,所以人們還是特意對其進行了選種和栽培,比較有代表性的麥菜品種就是甜麥菜,另外還有一種專門選種的、味道更加苦的苦麥菜。
葉子“出賣”了它們對于油麥菜和苦麥菜的故事,其實還有一個“番外篇”。它就是“荬菜”。
第一次接觸“荬菜”這個詞,是在某年的“新聞錯别字”裡看到的。裡面提到,“油麥菜”“苦麥菜”的正确寫法是“油荬菜”“苦荬菜”。後來,記者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時發現,這個“錯别字”,其實并沒有完全錯誤。
根據《中國植物志》及其更新的科學标注,“荬菜”是确實存在的,與莴苣同屬菊科,還有自己的專有屬名“荬菜屬”,其下有“中華苦荬菜”這一代表品種,甚至還是“苦麥菜”的學名之一。
事實上,“中華苦荬菜”的形态與莴苣非常相似,隻是沒有像莴苣那樣的肥厚根莖。根據一些菜農的介紹,因為莴苣葉有苦有不苦,但這種根莖小的“中華苦荬菜”就一定苦,所以我們常見的“苦麥菜”,有很大部分就是采摘于這種“中華苦荬菜”。
因此,“荬菜屬”的“苦荬菜”,與“莴苣屬”的“苦麥菜”,雖然兩者都可以食用、都有相似的外觀和味道,而且同時被包括在大衆日常所說的“苦mai菜”之中,但事實上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同“狼與狗”之間的關系(同屬犬科)。
也就是說,我們日常所吃的“苦mai菜”,很大可能是荬菜屬的“苦荬菜”,也有可能是莴苣屬的“苦麥菜”,前者在市場的占比居多,後者就比較少。
因此,在人們書寫“mai菜”時,目前科學的寫法,“油麥菜”還是“油麥菜”,而“苦mai菜”的最正确寫法是“苦荬菜”,但“苦麥菜”也是可以的。
那麼,油麥菜和苦麥菜,到底怎樣區分?
老菜農告訴記者,一般看葉子的形狀就可以了。畢竟,油麥菜大多來自莴苣,而苦麥菜大多來自苦荬。
油麥菜
就一般來說,油麥菜的葉子較長、較厚、較直,葉片兩邊有幅度不大的齒狀突出。而苦mai菜們,除了從葉用莴苣特意選種的苦麥菜,與油麥菜有着幾乎毫無區别的外表以外,通常采自苦荬屬的苦荬菜,葉子都是偏小,而且葉邊有巨大丫角伸出來。
今天話題
真龍蝦與假龍蝦,你更喜歡哪個?
今天作者
馮睿峻
編輯&排版
梁绮眉、彭柔琪
部分圖片來源 綜合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