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簽:老鷹鴨嘴、坦克鴨嘴、蓮花鴨嘴
魾屬鴨嘴
▼
老鷹鴨嘴(Bagarius bagarius)是觀賞魚玩家耳熟能詳的鲶魚物種,其吻部的寬扁長須在遊動時如同翅膀一般于水中振翅翺翔,帥氣度爆表!然而,早期引進,除少數玩家外,并沒有引來太多的注目。所幸,近年随着大型珍怪魚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它們。其中,又以同屬的坦克鴨嘴(Bagarius yarrelli)最為大型玩家所喜愛。
魾屬類的鴨嘴是玩家必定收藏的鲶魚之一,(圖為印度産坦克鴨嘴)
↓ ↓ ↓
老鷹鴨嘴算是該屬最早進入水族市場的一員,由于黑黃分明的色澤表現頗受玩家喜愛。已知老鷹鴨嘴為同屬中最小的一種,并廣泛分布于南亞與東南亞各國的淡水流域,然而卻也因為遭受濫捕與自然栖地的破壞,使其成為需要關注的近危(Near Threatened)物種。
由于它們與近親坦克鴨嘴非常相似,尤其是幼魚時期不容易辨識,因此有許多資料誤值老鷹鴨嘴的體長可達200cm。不具群聚行為的它們,多半會獨自停栖不動,隻有受到驚擾或夜晚攝食才能看到它們的遊蹤。扁頭大嘴、粗寬的肉質觸須,以及頭尾前中後三塊黑色鞍斑,都是相當容易辨識的特征。偏好冷水的它們,主要栖息于中大型河流,對于水流與高溶氧有極大的需求。
蓮花鴨嘴
學名:Bagarius suchus Roberts, 1983
英名:Crocodile Catfish
體長:70cm
分布:寮國與泰國
水溫:18~25°C
pH值:6.5~7.8
并不多見的蓮花鴨嘴,外觀上就如同該屬兄弟一般,隻不過其非常扁平的身軀,成為最容易與他種一眼區别的特征,所以坊間亦另稱其為扁平老鷹鴨嘴。除此之外,本種背鳍與脂鳍之間的距離比亦大于老鷹鴨嘴與坦克鴨嘴。分布上,主要栖息于寮國與泰國之湄公河與湄南河流域。同老鷹鴨嘴與坦克鴨嘴一樣,栖息于中大型的湍急河流,基本上與老鷹鴨嘴及坦克鴨嘴并無差異。據飼養過的玩家指出,蓮花鴨嘴的成長速度較坦克鴨嘴慢,卻快過老鷹鴨嘴,而70cm的體型介于兩者間,屬中型鲶魚。
坦克鴨嘴
學名:Bagarius yarrelli(Sykes,1839)
英名:Giant Devil Catfish、Goonch、Sand Shark、Pla Kaey(泰語)
體長:200cm
分布:從南亞一直到東南亞
水溫:18~25°C
pH值:6.5~7.8
印度産的坦克鴨嘴
↓ ↓ ↓
泰國産的坦克鴨嘴
↓ ↓ ↓
巨魾(pi)俗稱坦克鴨嘴,顧名思義就知道它們身形肯定不小。有如老鷹鴨嘴放大版的它,分布範圍幾乎與老鷹鴨嘴一緻,遍布南亞與東南亞各國,過去經常混入老鷹鴨嘴中一同進口。雖然與老鷹鴨嘴相似,但仔細看仍可發現其外觀較為厚實粗曠,色澤不若老鷹鴨那般黑黃分明,身上的黑色噴點随成長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臉頰上的側線十分明顯整齊,不過整體來說似乎仍存在區域上的差異。
根據許多玩家的飼養經驗指出,同樣不愛遊動的它們,在成長速度上明顯較老鷹鴨嘴快。研究指出,坦克鴨嘴栖息于水流快速的中大型河流,在野外會随着魚群(獵物)遷徙;甚至還有資料顯示,它們會跟着泰國巨鯉(Catlocarpio siamensis)在雨季溯河遷徙。目前水族市場出現過不少坦克鴨嘴的區域種,又以印度産與泰國産較為常見,其中印度産的坦克鴨就是坊間相傳的印度水怪;據說1998~2007年間,印度西部的卡利河(Kali River)發生過數起坦克鴨嘴攻擊人類的事件,專家推測或許它們誤認為是河葬的屍體而捕食,是故“殺人鲶魚”之稱不經而走。目前同樣已被列入近危的觀察名單。
魾屬(Bagarius)鴨嘴
廣泛分布于全世界的鲶形目(Siluriformes)給科魚類,目前已知約有35科、487屬、超過2千多種,而除了海鲶科(Ariidae)與鳗鲶科(Plotosidae)等海洋種類外,絕大多數都生活在河、湖等淡水水域中,是一群相當龐大的淡水魚類。
鲶魚的主要特征為體表無鱗、頭扁嘴大、吻部有須(因種類不同,而有1~4對不等的須),其它特征如胸、背鳍基部的硬刺(部分種類甚至具有毒性),有些種類(如:紅尾鴨嘴)具備脂鳍(adiposefin)。現今觀賞魚界的多數鲶魚(尤其是中大型鲶魚)之所以會被稱為XX鴨嘴,也全拜它們頭扁嘴大此種狀似鴨子嘴般的鮮明特征所賜。
小圓眼與粗大的肉質觸須形成鮮明的對比
↓ ↓ ↓
水族市場上頗具知名度的老鷹鴨嘴與坦克鴨嘴,已知遍布南亞、東南亞與中國雲南等地的淡水流域。雖然兩者成體在體型上差距頗大,然而外貌卻十分雷同。
身形上,頭與身體前段較為寬大平扁,身體最高點起于背鳍第一鳍條基部,并自此分向前後漸低;頭背及體表覆蓋大面積的角質化皮膚,觸感粗糙且滿布縱脊突;腹部平坦光滑;尾柄圓。頭部寬大,前端楔形。吻鈍圓。嘴大呈弧形約莫3/4頭寬,下口位。口内有齒,尖錐狀,大小不一,前颌齒較密且小,而下領齒較大約呈單行排列。就整體比例來看,位在頭背側的眼睛非常小。有3對胡須,分别是上颌一對與下颚兩對,其中相連吻部的上颔觸須十分發達,形狀寬扁且末端修長,可超過胸鳍基部,而這是與水族市場上他種鴨嘴們最明顯的特征差異。
平展的胸幼如同翅膀一般
↓ ↓ ↓
坦克鴨嘴臉頰上的側線相當明顯,圖為泰國産坦克鴨嘴
↓ ↓ ↓
腹部平坦是底栖物種典型的特征
↓ ↓ ↓
對比之下,另外兩對下颚須則非常纖細。背鳍上第一硬棘後緣光滑,且末端柔軟延伸成絲狀;具肉質脂鳍;胸鳍第一根硬棘呈絲狀,并延伸至腹鳍基後端,平展如同翅膀一般;尾鳍大,分叉又深,上下葉末端皆延長成絲狀,整體來說非常具流線感。
鳍條延伸的利落身影,似有鲨魚的想象
↓ ↓ ↓
體色以土黃至黃褐色為主,另外分别在背鳍後、脂鳍下及尾柄處,分布着一塊下延過側線的大黑色鞍斑,并可看到身體散布着黑色噴點;又以老鷹鴨嘴較為黑黃分明。體型上,坦克鴨嘴為同屬中最大,根據紀錄體長可達200cm,而老鷹鴨嘴的體型則是該屬最小,體長介于25~35cm之間,屬于中小型鲶魚。
分類
目前水族市場上的老鷹鴨嘴、蓮花鴨嘴與坦克鴨嘴,全部被歸類在鲶形目(Siluriformes)下,鮡科(Sisoridae)中的胚屬(Bagarius)。 Bagarius的辭源來自于孟加拉國(Bengali)對此類魚種的稱呼,當地稱Vaghari 。根據資料指出本屬原有5種,除了 Bagarius gigas 已滅絕外,其他4種,分别:
Bagarius bagarius
Bagarius yarrelli
Bagarius suchus
Bagarius rutilus
各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各國與中國雲南的淡水流域,算是亞洲特有的鲶魚。然而,目前有關魾屬物種在分類上與區域分布仍就存在許多混沌不明之處,也因此市面上諸多資料多有誤導,日後是否會有變化值得期待與關注。
老鷹、坦克與蓮花鴨嘴分布圖
↓ ↓ ↓
生态習性
夜行性的老鷹鴨嘴與坦克鴨嘴屬于底栖性魚種,有着一身看似流線的外形卻是很反差的不愛遊動。常理上,會認為不好動的它們應該是栖息于池塘湖泊等靜水域。然而根據采集紀錄,不論是體型中小的老鷹鴨嘴,或是坦克鴨嘴這種大型種,成體後多栖息于中、大型流域,這類水面開闊以砂石為底且水流端急的水體環境是它們所喜歡的,而這也造就了它們扁平的身體。
其中,根據玩家飼養經驗,坦克鴨嘴似乎非常喜歡水流沖擊的環境更甚于老鷹鴨嘴。除了夜晚等光線昏暗的環境外,少見它們主動攝食,藉由寬大的嘴巴與渺小的眼睛,不難理解它們采取守株待兔的伏擊方式,舉凡水中昆蟲、魚、蝦等,隻要能吞下都能成為食物。若您飼養過老鷹鴨嘴或坦克鴨嘴,相信會看到所謂的蛋花湯現象,也就是它們會脫皮,雖不知影響因子為何,但據說應該如同爬蟲成長蛻皮般的成長現象。成長上,坦克鴨嘴的成長速度較老鷹鴨嘴快。已知雨季為其繁殖期,但目前尚無在人工環境下自然繁殖的案例。
飼養管理
飼養空間 | 雖然坦克鴨嘴的成長來得比老鷹鴨嘴快,然而對比其它大型給魚仍相對較慢。隻不過考慮其日後的體型,尤其是動辄破米的坦克鴨嘴,飼養時最好能給予足夠的成長空間。目前水族市場上有許多幼體可選擇,因此若購入10cm幼體,則可先以2尺缸來飼養,待其成長至15~20cm後,便可改換3尺缸,日後再随着成長,适時地給予合理的生活空間。
過濾系統 | 良好的水質是飼養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建置良善的過濾系統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目前常見的過濾系統有上部過濾與底部過濾,選擇上采配合自身管理方式的系統為主;當然也常有玩家兩者并用,而多數情況下,底部過濾較常應用在4尺以上的缸子。配合濾材與水的定期更換,更能維持過濾系統的效能。
高溶氧 | 由于老鷹鴨嘴與坦克鴨嘴這類魾屬魚種,主要栖息于水流湍急的中大型流域,可以想見高溶氧量是它們生存的依歸。因此可利用性能較好的空氣幫浦提供充足的水中溶氧是必要的。同時考慮其原栖環境的湍急流水,可另外在缸中安裝水中馬達給予強勁水流,除了營造其喜歡的環境,更可提高溶氧并帶動水中雜質加快過濾速度。
水質 | 這一類鴨嘴對于酸堿度并沒有極端要求,原栖環境的pH值約在6.5~7.8之間,因此以中性水質飼養,似乎是最省事也最保險的酸堿範圍;同樣還是必須避免pH值劇烈震蕩,可在過濾槽内添加珊瑚砂緩沖水質酸化,并定時定量換水維持酸堿穩定。
水溫 | 或許是栖息于水體底層以及湍急的水流環境,老鷹鴨嘴與坦克鴨嘴很适應冷水環境( 野外環境大約是18~25°C),此點與我們所了解一般的給魚習性有很大的落差。因此,飼養時請給予25°C左右的低溫環境。此外,低水溫也能提供較高的溶氧量。
餌料 | 基本上,鲶魚多半為肉食性魚種。再看到老鷹鴨嘴與坦克鴨嘴的滿嘴利牙更能清楚輕易猜到它們的食性。在野外,它們以昆蟲、魚、蝦為主,幾乎有什麼吞什麼!因此飼養初期,我們可先試着提供黑殼蝦或日光燈之類的小型魚給它們吃,除了晚上會比較主動出來掠食外,不愛動的它們通常隻有活餌靠近嘴邊才會被他們立馬吃掉,然而有時候會遇到魚隻體弱适應較差遲遲不願開口捕食或捕捉不到活餌,此時可投入冷藏的蝦肉或冷凍紅蟲靠近它們的嘴邊,藉此來刺激它們進食。而後随着成長便可改喂較大的魚蝦餌料,如朱文錦或溪蝦等。
混養 | 幼魚盡量少跟其它搶食快的魚種混養,尤其是剛購入的時候最好先隔離一段時間馴餌。穩定後,體型的差距喂飽它們是混養必須考量的要點,由于嘴大,即使體型相仿也有被它們合體的風險存在。小編曾養過一條近15cm的老鷹鴨嘴,混養着一隻體高超過8~9cm的圓身花羅漢,起初相安無事,或許是饑餓過久,就在某天夜晚被我發現花羅漢被老鷹鴨嘴攻擊,雖然吞食不了卻也造成花羅漢後半段身體嚴重受傷。更别論混養坦克鴨這種超大型鲶魚,更是要特别注意。
文字 / 倪崧瑞 Ray Ni
攝影 & 審校 / 王忠敬
編輯整理 / ifish - 花花
ifish 說 | 一方水土,一方魚,各有各的千秋。如若是我,包兩條大嘴存缸,也别有一番滋味。
- 完 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