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字從造字的本義就有敲打戰鼓作響的意思,或說打雷轟鳴聲,後來又有豐盛的轉義。
雷字如果按現代字義當然是打雷,但在這裡顯得有些重複,并且與下文不是非常契合。雷字初創的意思是天上的雷聲象滾滾車輪聲一樣,否則為什麼後來形容雷聲都是滾過或是滾滾?就像滾滾紅塵。這樣的解釋後面的邏輯就通常一些了。
南山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終南山麓寫就的此詩(這裡是召南?)。
何斯違斯應該是“斯何違斯” 第一個斯是主人公,第二個斯是指這裡。意思就是你為何要離開?莫敢或遑就是說連休息都沒時間?
其實一直令我費解的是振振君子之後為什麼是歸哉歸哉!誰家送别壯士,誇完雄壯就喊:“快些歸來”?反正所有我看的注疏都是類似的解釋。
問題隻可能出在這個“歸”字上!
歸的繁體字“歸”已經能看出它的出處,更加準确的結論要看甲骨文或金文。
歸的左上角實際是一個兵符,它可以決定戰争何時停止,在金文裡已經有了止字。所以“歸”的原意是休戰回朝的意思。那麼放在這個語境下,應該理解“得勝還朝”了吧。如此一來我這個IT男可以不再糾結邏輯了!
讓我們回到終南山下重新回放一下當時的場景:
滾滾戰車,在南山陽坡,為何走的急,都不曾喘息?雄師彪彪,早勝還朝。
滾滾戰車,在南山之側,為何走的急,都不曾喘息?雄師彪彪,早勝還朝。
滾滾戰車,在南山之麓,為何走的急,都不停腳步?雄師彪彪,早勝還朝。
這裡還可以看到戰車是繞過山腰下到南山背面去了。
還有一首《采薇》也是類似的場景,看過之後,覺得似乎就是以上道理。大意是寫的隊伍出發去打玁狁了(音xian yun匈奴的古稱),“曰歸曰歸”:以前解釋是:“總說回來”。現在也可以解釋成:總說得勝還朝,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多的這裡不說了,改日再去采薇好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