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是誰養活

人是誰養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3:11:07

人是誰養活(誰在養活全國)1

人是誰養活(誰在養活全國)2

▣作者:老船長

▣來源:米筐投資(ID:mikuangtouzi)

人是誰養活(誰在養活全國)3

3月,上海疫情爆發,一片嘩然。

面對愈來愈嚴重的疫情,有人請求封城1-2周。

3月15日,官方回複:上海沒有封城,現在也不必封城。

我也看到網上有人建議,咱們就下定決心封上3、5天,封上一周不行嗎?

不行,為什麼不行?

因為上海我們這個城市承載了不僅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我們這個城市還承載了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當中承載發揮了重要的功能,甚至于對全球經濟都有影響。

上海對全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确實不可或缺。

甚至在幾年前,人們還在讨論“上海養活了全國”。

一直以來,都有“東北養活了全國”“廣東養活了全國”“南方養活了全國”等等聲音。

其實都是區域經濟格局失衡下的心理失衡。

究竟,誰在養活全國?

1

無口糧,一日不可活。

我們從最基本的糧食說起。

人是誰養活(誰在養活全國)4

從糧食總産量看,31個省市中,10個省份的糧食總産量超過3000萬噸。

其中,黑龍江以接近8000萬噸高居第一。三大糧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産量都是全國首位。一個省份的糧食産量,就占了全國11%。

注意!這已經是黑龍江糧食産量連續11年拿到全國第一。

盡管黑龍江GDP隻有1.49萬億,排在全國25位,經濟實力遠比不上北上深、蘇州、成都、杭州等城市。

但作為全國糧食生産大基地,守護糧食安全的重任,黑龍江遠比北上廣深重要得多。

河南、山東的糧食産量超過5000萬噸,排在第二、三位。

前三個北方省份,糧食産量已經占到了全國近30%。

而前十名的産糧大省中,有7個都來自北方:

黑龍江、河南、山東、吉林、内蒙古、河北、遼甯

這與中國的自然地理條件有關。

平原,最适宜糧食播種。而中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主要就分布在北方7省、湖北湖南江蘇等地區。

北方産糧占比大,情理之中。

而這7個北方省份的糧食産量,占了全國50%。

說7個北方産糧大省養活了半個中國,不過分吧?

2

地方上能養活自己,關鍵在于财政收入的自給自足。

人是誰養活(誰在養活全國)5

2021年的财政收入,廣東、江蘇兩個經濟大省都超過1萬億元,遙遙領先其他省市。

浙江财政收入超過8000億,排在第三位。從民間到地方政府,浙江都透出一個字——富。共同富裕示範區設立在這,不無道理。

上海财政收入7771億元,排在第四位。而其GDP排名,卻是第十位。這也真正表明了上海的實力。

尤其是從财政自給率(一般預算收入/一般預算支出)看,上海高達92%,全國第一。

除了北京能達到86%,再沒有一個省市超過80%。

從财政的角度看,北京、上海實現自收自支,基本沒問題。

但财政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除了自身的預算收支,還有上繳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轉移支付、其他地區的對口援助、稅收返還等等。

比如西藏,财政收入隻有215億元,财政支出卻高達2060億元,如此大的缺口怎麼補?

隻能靠中央和其他省市轉移支付、援助。

因此,就出現了财政失衡的局面。

人是誰養活(誰在養活全國)6

地方财力對全國淨貢獻=(分地區中央級稅收收入 地區上解中央支出 援助其他地區支出)-(分地區中央返還性收入 接受其他地區援助收入)

能查到的公開數據,隻有2019年的,但也說明了基本格局。

31個省市,隻有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天津、福建、遼甯6省3市對全國财政有淨貢獻,總規模達到3.6萬億元,其他22個省份都是負貢獻。

尤其是廣東、上海,淨貢獻都超過了8000億元。

而除了遼甯,8個省市都來自東部地區。經濟實力、财政實力都強,是全國稅收的主要來源地。

與此同時,接受中央轉移支付較多的都是中西部、東北地區。

四川、黑龍江、河南、新疆、甘肅、西藏、貴州、雲南,是财力淨貢獻最少的幾個省份。這些省份,要麼經濟實力弱、要麼人口衆多(貧困人口相對也多)。

從财政的角度看,6省3市養活全國,不無道理。

3

同樣的局面,在養老金調劑方面也存在。

中國地區間的經濟差距、人口數量、人口老齡化的差距,導緻各地的養老負擔差異很大。

2018年,國家推出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養老金結餘較多的地區上繳一部分,由中央根據各地情況,再統一下撥。

2022年1月,調劑工作再進一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原來各地自收自支的局面,未來将實現中央統收統支,全國一盤棋。由中央對各地養老金結餘進行調劑,互濟餘缺。

人是誰養活(誰在養活全國)7

2018-2021這四年,養老金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

以2022年為例,廣東、江蘇、北京成為上繳養老金最多的地區,都超過了100億元。

隻因經濟實力強,養老金結餘較多,自然要多做貢獻。

尤其是廣東,上繳資金高達885億元,比吉林省的養老金收入還要多。

而這與廣東的人口結構密切相關。

人是誰養活(誰在養活全國)8

整個廣東,60歲以上人口占比隻有12.35%,65歲以上人口占比隻有8.58%,而15-59歲人口占比高達68.8%,人口結構年輕化。

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的勞動力年齡人口占比,超過70%,東莞甚至超過了80%。

如此年輕化的人口結構,就保證了養老金的繳納規模。

老齡化偏低,養老金支出就少,結餘自然就多了。

這些調劑的養老金,多下撥給了東北、中西部地區。

比如黑龍江,接受的下撥養老金就有821億,遼甯也有819億,吉林237億,内蒙古165億,東北已成了接受調劑的重中之重。

由于我國的養老金制度,實行的是現收現付制。

因此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在廣東打工的小張,繳納的養老金,有一部分調劑到了東北,發放給退休工人老李。

從養老金的角度看,廣東、江蘇、北京的年輕人,在養活東北、西部的老年人,也不為過。

4

“XX養活全國”,我們所知道的,都是間接證明,并不能找到直接的證據。

中國太大了,區域間的經濟實力差距,造成城市格局失衡,是直接也是根本原因。

而每一個省份、每一個城市,所持的資源禀賦不盡相同,所做的貢獻也不同。

北方7個産糧大省,為全國提供了糧食安全保證。

山西、新疆,為全國提供了煤炭、石油基礎的能源保證。

深圳、東莞,為全國提供了強有力的制造業支撐。

廣東、上海,為全國提供了财力、養老金支撐。

每個地區,都在依照自身條件,盡可能做出貢獻。

一定要具備全局思維,才能不被狹隘的地域黑帶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