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IT男攢局古琴社

IT男攢局古琴社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30 21:19:47

2014年,

幾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80、90後,

因為志趣相投走到了一起,

取“自得”二字,

成立了琴社。

他們複原了古代服飾造型,

優雅地演奏中國傳統樂器,

在B站上使用“古琴診所”這一賬号吸引了七十多萬粉絲。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

自得琴社最大的特點是沖突。

這幫玩民樂的高手,

很多并不是科班出身:

他們有搞IT的,

有曾經學過工科的。

而閑淡雅緻的東方樂器,

在他們手裡卻可以用來演奏其他國家的名曲,

不但不讓人覺得違和,

反而多了幾分童趣。

穿戴神似“魔法帽”的初唐帷帽,

調弦弄管之間,

竹笛和二胡就刷刷完成了魔法比試,

再仔細一聽,

這回飛天好像用的不是掃帚而是禦劍……

上面這段被網友戲稱為

《來自中國的魔法師在霍格沃茲開學典禮上演出的珍貴錄像》,

收獲了111百萬播放量

和評論區一千多條“東西方魔法文化交流成果”: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3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4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5

這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還将哨笛、古琴、古筝、巫毒鼓、小打等

來自世界各地民族樂器的旋律

和貓咪的“喵嗚”聲和鳴,

在Youtube(以下簡稱“油管”)上

發布了民樂版《哆啦A夢》,

爆火後引得全球粉絲留言表白: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6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7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8

穿越千年的回響

琴社社長朱裡钺以前是做IT的,

後來幹脆辭職,

專心和小夥伴們折騰起琴社來。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9

朱裡钺。

80後的唐彬是琴社的藝術總監,

高中時看了一部張藝謀的《英雄》,

片中李連傑和甄子丹打鬥場景配的古琴聲,

卻映入了他的腦海,

直擊他的靈魂。

後來他便師從國家級非遺項目

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龔一先生,

用心鑽研。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0

唐彬。

90後的白無瑕是琴社的古琴擔當,

一出校園便紮根在琴社裡。

這個本科主修曆史的“二次元少女”,

從兒時起就迷戀武俠小說和仙俠遊戲。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1

白無瑕。

2015年,

“想讓那些舊的、好的,

在這個時代重活一次”的琴社,

瞄準了B站。

“原本我們是在公衆号上做内容,

加入琴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大家想嘗試一下B站,

這裡畢竟是年輕人的天下。”

琴社注冊了一個名為“古琴診所”的B站賬号,

發布《古琴診所》微電影,

吐槽一些電視劇裡把古琴拿反了、

某些大師在公共場合摔古琴等行為,

想要側面來普及古琴的知識,

消除人們對古琴的誤解。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2

慢慢地,

他們開始覺得批判壞的

不如展示美的、好的,

嘗試生産真正的古琴演奏内容:

将流行音樂或遊戲中的音樂

來改編成适合古琴演奏的曲子,

比如

改編國漫《秦時明月》中的古琴曲《空山鳥語》、

改編魔性的《達拉崩吧》……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3

唐彬還邀來了幾個好友,

帶上洞箫、中阮、打擊樂器,

席地而坐來了一場合奏,

1分58秒的短視頻觀看量84.4萬,

點贊3萬,彈幕“起飛”。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4

朱裡钺與裝束複原小組的人相識已久,

知道他們緻力于研究古代服飾,

服裝的還原度和品位都很高。

2019年,

琴社開始嘗試用裝束複原小組提供的服裝拍攝視頻,

反響很好,

此後的視頻便延續了這種風格。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5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6

朱袍綠衣、高冠峨髻,

樂師們或吹笛箫、或撫古琴,

在一次次拍攝、一遍遍改動中,

琴社的風格越來越有辨識度,

視頻制作越來越精良,

甚至還嘗試起了國風和Rap的結合。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7

頻頻“出圈”後,

朱裡钺發現,

不少海外賬号會把琴社發布在B站的内容

同步搬運到“油管”上。

琴社的人一合計,

不如直接在“油管”上開通賬号,

同步發布視頻。

“一開始外國人對我們的國樂了解很少,

但看了我們的視頻後就有了興趣:

好奇這些樂器的名字,

我們也開始對标題和簡介

進行一些簡單的英文标注。”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8

迄今為止,

自得琴社在“油管”上收獲了七千多萬的播放量,

他們的視頻作品

已經還原了漢、唐、宋、明各個朝代

不同的服飾和妝容,

同時,

琴社也在嘗試将古琴和其他的非遺項目結合起來,

比如将昆曲和古琴

這兩項“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

“雙輝合璧”,

在民樂的伴奏下,

将《神女劈觀》的英姿飒爽

再唱與諸位聽。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19

年輕人為啥看上“非遺”了?

一提及古琴,

映入腦海的都是“底蘊”“悠久”這樣的印象,

好像和年輕人期待的“新鮮刺激”相去甚遠。

但朱裡钺并不這樣認為:

“傳承了三千六百年的古琴

穿越時間長河來到素未謀面的年輕人面前,

恰巧是一件新鮮刺激的事,

他們之前沒見過沒聽過,

就會有一種天然的好奇。”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0

自得琴社的劇場演出劇照。圖源:上海音樂廳。

而朱裡钺們在做的,

正是把“太古遺音”送到年輕人的面前。

千年前古人将所感受到的自然和哲理譜成了琴聲,

這一份感受,跨越千年,

必然在國人心中埋下種子,

在現代的包容煥新之下,

他們締造出一個平行時空,

那裡,

古人和今人相談甚歡。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1

“非遺”進入年輕人的視野,

朱裡钺認為這離不開國人日益增長的文化自信。

“國力、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自信心也提升了。

傳統文化是全民族自上而下的共識,

大家就有閑暇關注文化本源,

特别是年輕人。”

而追逐、熱捧傳統文化的年輕人,

也因此獲取了一種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

國風回潮融進了社會熱點、時代價值精神,

幫助年輕人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

拿什麼留住年輕人?

在唐彬看來,

古琴這件古老的樂器,

如今正通過嶄新的方式和媒介,

走進了當代年輕人的心裡。

不光是古琴,

其他的“非遺文化”也一直在被重新創作和演繹,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

更能通過社交平台傳播“非标準化”的非遺藝術,

吸引年輕人“入局”。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2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3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4

但現實是,

熱度很高、關注不少的“非遺項目”,

在熱潮過後,

卻幾乎沒吸引到人留下來。

任何一門樂器,

光是日複一日的演奏錘煉,

就能吓退一大批想來拜師學藝的年輕人;

更别說,

要彈好古琴,

還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涉獵樂理、文博、古籍、書法的繁雜枯燥

又有幾人能耐?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5

B站各類和“非遺”相關的視頻,

經常充斥着滿屏幕的彈幕,

膜拜各類“大神”——有做木工的、做雕刻的,

但真想進圈子沉澱學藝的,

幾乎沒有。

在傳承非遺的行當裡,

很多時間是以“月”和“年”來計算的。

精品傳統漆器的制作,

能花上一兩年的時間甚至更久;

而培養出一位唱霸戲台的昆曲閨門旦,

更需花費數十年之久。

對于大多數年輕人而言,

情懷終究不能取代現實的需求。

但唐彬并沒有那麼悲觀,

他更想專注于自身和眼前:

“我們不過是古琴發展曆史的河流上,

一條即将彙流的小溪。

當小溪彙入江海,

就是做了咱們這一代人該做的事情。

一條流淌了三千多年的河流,

在未來也會有更多涓涓細流注入。”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6

唐彬。

朱裡钺也認為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基因一脈相承,

不會斷代:

“當然會有一些情況會阻礙傳承。

但隻要用年輕人能夠理解和感興趣的方式,

在他們心裡種下種子,

接下去他們就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表達,

碰撞出創新藝術的火花。”

IT男攢局古琴社(IT男攢局古琴社)27

朱裡钺。

而琴社的年輕一代白無瑕,

則對古琴傳承中的教學有更多關心。

年輕人接觸“非遺”文化,

固然需要依賴深厚的專業功底和“破圈”的巧思,

需要博人眼球、出奇制勝。

但是,

或許更重要的,

還是遵循傳統文化的固有邏輯和曆史脈絡,

“讓該創新的去闖,

該沉澱的靜下來。”

采訪:文柯松、樓婧

轉自:央視網

來源: 央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