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這個詞,相信很多人不陌生,甚至根本不想和它有任何關系,因為一旦有這種感覺,原本平靜的生活就會越來越亂,失眠、煩躁、恐懼……
怕賺錢不夠買不起房,
怕找不到理想的對象,怕孩子考不上好學校,
怕自己混得不好,怕理想不能實現,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種種的“怕”都會引發你的焦慮,但越焦慮越拖延,越拖延越困難,越困難越焦慮,好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但是,當我讀了《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這本書後,作者對焦慮的觀點讓我震驚和意外:
焦慮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生活伴侶。沒有焦慮,就沒有生存。
卡爾·弗農曾經是一名重症焦慮症患者,在十五年的時間裡,他生活在徹底的自我否定中。焦慮,甚至讓他多次想要結束生命。
你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通過自己獨創的“焦慮再平衡法”,成功走出焦慮症的?
01
如何勇敢接受、擁抱焦慮?
生活中,焦慮無處不在。
沒有焦慮,你不會那麼努力地工作賺錢;沒有焦慮,你不會在看到孩子成績時忍不住發火;沒有焦慮,你不會每年堅持體檢,保持健康。
卡爾說: 焦慮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生活伴侶。沒有焦慮,就沒有生存。
焦慮本來就是一種健康的情緒,我們為什麼要對抗它、根除它呢?我們應該接受它,擁抱它!
我們要做的不是根除焦慮,而是讓焦慮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态。這就是卡爾.弗農擺平焦慮的緻勝法寶——“焦慮再平衡法”。
前兩天,突然接到很久沒見過面的老同學從外地打來的電話:“我都快愁死了,整休整休睡不着…”,每句話都滿滿的煩躁和焦慮。
“我離婚了,如果他還不給生活費,我和兩個孩子怎麼生活?”
“如果我再不工作,兩個孩子的學費怎麼辦?”
“如果老大學習還這樣,考不上大學怎麼辦?”
“如果我媽的病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活?”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焦慮就是對未知事情或未實現的願望莫名的恐懼和擔憂。
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突如其來的變故、生活的落差和不易讓她一時不知所措,焦慮無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不就是真實的生活嗎?
卡爾有四個降低焦慮、提升活力的好辦法。
第一個是理性思考法。
大多數的焦慮都是基于完全不理性的想法。比如,很多人會對坐飛機有焦慮,但很少有人會焦慮坐汽車。
但實際上,這種焦慮是毫無根據的。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飛機的安全系數是最高的,比汽車高22倍。
以2017年為例,全球隻有111起飛機事故,造成13人死亡。而據統計,美國每年有300個人在浴缸中洗澡時意外死亡。
可見,當我們學會理性分析,我們就不會總是把事情往壞處想,也不再任由焦慮習慣性地催生各種不理智的想法,讓我們身陷消極情緒中不能自拔。
第二個方法是代表療法。
代表療法的作用,就是喚醒一種最重要的情緒,那就是感恩。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有的時候感覺壓力很大,心情很焦慮、很煩躁,打開手機看到了全家福的照片,或者在微信群裡看到幼兒園老師發的孩子的視頻,你會感覺自己瞬間被治愈了。
試想一下,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很多時候我們焦慮的原因,是我們總是關注着自己缺少什麼,而忽略了我們擁有了什麼?
如果有了這樣的念頭,那麼無論你擁有多少,你都不快樂。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代表療法,讓自己盡可能去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第三個方法是“假裝微笑法”。
我們90%的語言不會從嘴裡說出來,而是通過身體表現出來。
這就意味着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自己的身體。
假如你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的狀态,身體會不自覺地表達出愁容滿面、眉頭緊鎖、駝背低頭等等消極的肢體語言。
如果你想抵抗這樣負面的情緒,就嘗試以下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微笑,第二件事是始終擡頭。
就像作家保羅·科埃略說的那樣:“你隻有不斷虛構和假裝,直至漸漸發現,自己真成了那樣的人。”要知道,我們的肢體語言和内心想法是相互影響的。
當你總是保持擡頭微笑時,你的肢體語言會騙過你的大腦,讓你以為自己是快樂的。你會發現,裝着裝着,你真的就變成一個樂觀、積極的人。
降低焦慮的最後一個方法是放松療法。
當我們不自覺的陷入“如果怎麼怎麼樣,我要怎麼辦?”的想法當中時,這樣的想法會讓我們感到緊張、壓抑,嚴重的還會産生像頭痛、胸悶之類的軀體表現。
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很看重成績的孩子,在臨大考之前常常有胃痛、頭痛之類的症狀。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擾,不妨嘗試下放松療法。在你感到焦慮、緊張時,嘗試全神貫注于自己的身體。這時候你會注意到,處于緊張狀态的你常常會皺眉、拳頭緊握、腳趾扭曲等等。
總而言之,我們要根據自己焦慮産生的原因,對症下藥。
如果焦慮是來源于毫無根據的恐懼,就用理性分析對抗它;
如果焦慮是來源于不斷膨脹的欲望,就用代表療法來對抗它;
如果焦慮是一種不自覺的習慣,就用假裝微笑的方法改變它;
如果焦慮常常帶來緊張感,就要用放松療法來放松自己。
02
有了方法不代表就能擺平焦慮
了解了降低焦慮感的四個方法,但不代表就可以遊刃有餘地擺平焦慮了。
焦慮者的眼睛,總盯在那些會讓自己焦慮的事情上。要想改變這一點,我們就必須重新排列自己的關注點。
首先,我們要給生活确立明确的目标。
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标,就容易迷失方向,而焦慮就會趁虛而入。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人一到了退休,就陷入了焦慮。人生一下子失去了目标,也失去了方向。
所以,我們要給自己設立一個可以為之努力的目标。這個目标一定要具體,而且可行。
其次,我們還要做到改變關注點。
就像澳大利亞作家朗達·拜恩在她的作品《秘密》中說的那樣:“你越關注什麼,你就越會獲得什麼。”
所以,擺平焦慮的法寶是忘記你有焦慮的問題,把目光投放到生活中的小目标、小确幸當中,勇敢地去追逐快樂。
03
在生活中真正的擺脫焦慮
我們有沒有反思過,每天24小時是怎樣度過的?
如果能掌握平衡生活,我們就能輕松擺脫生活中的焦慮。
首先,我們要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常會在上午的晚些時候醒來。因為晚上失眠,醒來的時候依然覺得很累。因為不想面對這個世界,所以常常會賴床很長時間。吃過飯,本來該去處理的工作,沒有動力去做。
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付不起房租和賬單,所以心裡更焦慮了。為了逃避這種情緒,又回到床上休息。
到了晚上,決定看看電視、打打遊戲來分散下注意力。這一看,就看到了淩晨。雖然很累,可是腦子裡亂糟糟的,怎麼也睡不着?
這就是卡爾在他人生中最焦慮時期的24小時生活。我們會看到,這一天裡,卡爾無所事事,睡覺的時間很長,但實際上沒有真正睡着。而且雖然什麼事也沒做,但卡爾依然覺得身心疲憊。
當我們看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還會奇怪自己為什麼焦慮嗎?晚上不睡覺,白天起不來;長時間窩在家裡打遊戲、看電視;不好好做飯,不好好吃飯。正是這些消極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現在這個焦慮的我們。
其次,我們必須改變。
我們必須認識到,除非先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壞習慣,否則這種焦慮情緒不可能好轉。
道理都懂,但自律很難。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耍點小手段。比如在書裡,不愛運動的卡爾就對自己實行了“10分鐘哄騙法”。
每次他不想去健身房時,他都會哄騙自己,我這次在健身房待10分鐘就好了。結果每次一踏入健身房,他都會不知不覺地運動一個小時,當他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你越是能夠嚴格堅持,效果就越好。很快你就會發現,你将感到更多的活力、動力、樂觀、積極,而這些都是你獲得平衡的關鍵要素。
不是焦慮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焦慮。如果在你的生活方式裡,慢慢改變它,嘗試更積極、健康的生活,相信你一定能真正的擺平焦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