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前幾天去表姐家看孩子,胖嘟嘟的很可愛,被大家關注的寶寶也很開心,小手小腳撲騰着。
表姐的婆婆也很稀罕孩子,看見總要握住小腳逗弄一下,當時還用自己的手比量了一下,笑着跟我們說:這孩子比同月份孩子的腳大,長大肯定是大高個。
我聽着這話還挺熟悉的,平時也常聽家裡老人說:孩子長個先長腳,孩子腳這麼大,以後個子肯定不矮。
這種說法到底是否準确呢?存在科學依據嗎?值得探讨一下。
說法一:腳大與身高成比例
醫學上認為,人的身高是腳長的七倍左右,還存在一個計算公式:成年人的身高=13歲時的腳長X7±3.
換句話說,個子越高的人腳就越長,民間說“立七坐五盤三 ”也是這個意思。
為此有人曾做過統計,從數據上來看:停止生長之前,正常人的個子都是随着年齡增加越來越高,腳也随着身高越長越大。
這麼一看,身高還真的和腳長有關系,成正比例,同老人說的長個先長腳的理論相同。
說法二:腳長和身高沒太大關系
然而現實生活中,這種理論并不是普遍成立的。我們經常發現,和自己身高差不多的人,腳的大小卻不一樣,甚至差别還挺大。
舉個例子:
還有這組年齡/身高/腳長的對照數據表,也可能打破你的幻想。
可知,個高的腳不一定大,個矮的腳也不一定小,兩者的關系不大,更沒有體現“長個先長腳”的說法。
客觀上來說,家長們之所以相信“長個先長腳”的說法,其實是打心底裡希望孩子以後能長得高挑。
但與其在這種不科學的理論上費心思,倒不如先了解什麼影響孩子的身高,再針對性地給孩子提供幫助。
1)先天遺傳
科學研究曾得出過結論,孩子的身高70%受父母身高的影響,也就是基因遺傳,剩下30%由後天環境決定。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這樣的規律,一家幾口看起來身高都差不多。一個朋友她身高172,他媽媽的身高170,爸爸身高175,相差就很小。
但也不乏父母個子很高孩子偏矮,或父母不高孩子身高優越的情況,這便是後天因素影響的結果了。
2)是否營養充足
孩子在長個的年紀裡,充足的營養是前提,這是骨骼發育的“加油站”。如果孩子沒有攝入足夠的營養來滿足需要,就會營養不良,個子矮小。
很多家長也注重孩子的營養安排,但做法卻不全部是對的。
首先是補鈣,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骨頭湯”,但其實它的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容易長胖。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深綠色蔬菜才是王道,促進骨骼發育。
另外,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身體必需。總體原則就是葷素搭配合理,多吃水果和粗糧。
除此之外,平時也要讓孩子少吃油膩、高甜和高鹽食物,像炸雞、甜蛋糕、鹹菜等等,吃多了易導緻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
3)運動量
青春期是孩子身高發育快速的時期,體力和精力也十分旺盛。
家長如果想讓孩子長得更高,一定要督促他堅持鍛煉,多做跳躍運動、打打籃球或遊泳都能有效促進孩子的身高發育。
經科學統計,經常鍛煉的孩子,普遍比不愛鍛煉的孩子高出5—10CM。
這個數字是不是非常可觀?家長一定要抓住機會鼓勵,多帶孩子出門運動,不要總是悶在家裡學習或玩手機。
而且,多運動也會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對身心的影響都是實質性的。
4)作息時間是否合理
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都非常大,已經開始熬夜了,晚上11點之前不睡,早上又要早早起來上學。
這對身高發育不利,青少年的睡眠如黃金般珍貴,因為生長激素一般都是睡覺時間分泌最多。
因此,家長要想辦法幫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盡量保證良好作息。如果時長無法保證,也要在睡眠質量上下功夫,助孩子快速進入深度睡眠,比如睡前喝杯牛奶、泡腳、聽輕音樂等等。
5)情緒是否平和積極
我們都聽說過“思慮成疾”這個成語,人的心情好壞,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巨大的。
孩子也是如此,不要認為所有孩子都無憂無慮,如果長期處于憂慮、有壓力的狀态中,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和營養吸收,身高自然增長緩慢。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并及時給出疏導和指引,心情積極才能陽光生活,長高個。
總而言之,孩子腳多大和身高沒有太大關系,家長想要孩子長得高,就要注意營養補充、室外運動、睡眠充足,孩子每天都開開心心,多管齊下才會有效果。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别錯别字,請别介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