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仁東老先生

南仁東老先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1 19:37:38

南仁東老先生? (文學與新聞學院作者:吳豔函)踏平坎坷艱難尋‘它’,埋進深山志在高遠——人民日報官方微博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南仁東老先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南仁東老先生(仁耀東方紀念南仁東先生)1

南仁東老先生

(文學與新聞學院作者:吳豔函)踏平坎坷艱難尋‘它’,埋進深山志在高遠。——人民日報官方微博

他的政治面貌一欄寫着“群衆”——不是黨員,甚至不是團員。像萬千星河中的一簇光亮,亦或是滔滔江海中的一縷細流,閃耀或奔湧都是無聲的,卻帶來希望,滋潤涸轍。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中落成啟用,并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南仁東拖着病軀飛赴貴州,親眼見證自己花費22年心血養育的工程落成。而在2017年9月15日,他便因肺癌突然惡化,與世長辭——還有十天,就是FAST的“周歲宴”。如果突如其來的變故沒有奪走這位老人的生命,他大概會和基地的工作人員們一起,吹一根蠟燭,分一塊蛋糕,慶祝FAST的一歲生日,遙望射電工程的美好未來。

不知道這個特殊的孩子有沒有收到宇宙深處,來自自己父親的生日祝福呢。 南老逝世三年有餘,我們卻從未忘記這位人民科學家。在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遐思飛逸,在荒蕪的窪谷中測量選址,在精密的實驗儀器間穿梭操縱,在狹窄的病床上翻覆牽腸……南仁東先生所留下的,遠不止FAST,還有心無旁骛的專注态度,精益求精的至高追求,堅守本心的奉獻精神和鞠躬盡瘁的家國情懷。他用22年時間,書寫了中國科學史的又一奇迹,也在炎黃子孫心中,留下了瑰麗詩篇。

“咱們也建一個吧。”

時年48歲的南仁東并不年輕了,但此刻他的眼中跳躍着如同少年般鮮活的期冀。

1993年的中國并沒有發達的科技傍身,像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需要多種多樣的營養。别國的科學家們就全球電波環境惡化的問題侃侃而談,眉飛色舞地讨論着如何深化研究,推進相關科學設備的進一步建設。南仁東和他的同事們卻要思考,如何讓建造射電望遠鏡在中國從可能成為現實。

1994年7月,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概念提出。

在此之後,便是二十二年的堅守。

前文提到,彼時中國的科技并不發達。而FAST的選址在沒有科技輔助的情況下,是難以推進的。

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台址後,南仁東及其團隊便帶着300多幅衛星遙感圖奔赴貴州。那時候沒有高鐵,冒着蒸汽的綠皮火車便載着他從北京到貴州,再從貴州回北京。單程近50個小時,往返便是四天,不知不覺,就是四千個日日夜夜。路途的辛苦不必贅述,尋址也從不是輕松寫意的遊山玩水——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裡,南仁東去遍了每一個無人到訪的角落。崎岖坎坷的山路已經習以為常,禽鳥野獸的造訪也屢見不鮮。南仁東如同科學界的苦行僧,終日以石為枕,以地為席,先後對比1000餘個窪地,才找到FAST的“家”——大窩凼。 “這裡好圓!”站在窩凼的正中間,南仁東向上看去。天地被包裹在圓圓的凼口中,他卻更感宇宙無垠,星河浩渺。 選址完成,設想距離落實更進一步,南仁東卻沒法放心——沒有錢,所有努力都是打水漂。初期勘探結束後,昔日的工作夥伴們大多回到原先的崗位“重操舊業”,隻有他奔波勞碌,跑遍中國尋求一絲契機。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的立項申請書上,光是合作單位就有二十多個,足足三厘米厚。為了進一步推進項目落實,他想方設法多參加國際會議,像個不成熟的新手父親,急于讓所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好。

“我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

南院長輕描淡寫地說出這句話,收獲一片叫好,無數掌聲。但究竟遭了多少白眼,承受多少打擊,除了他,沒有人知道。

2006年,中國科學院院長大會,南仁東不待點名,便搶着向路甬祥院長喊話——要名分,要錢!一一得到允諾後,他在國際評審中用背下的英文稿子表明了自己的訴求,被國際專家開了個小玩笑:“英文不好不壞,别的沒說清楚,但要什麼說得特别明白。”

惡意的嘲諷和故意的冷落再也不能阻擋前進的步伐。南仁東沖破一層層的桎梏,将流言甩在身後,曆時13年,讓FAST成為“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施工被提上日程。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急需攻關、核心技術遭遇封鎖……建設射電望遠鏡遇到的困難遠比想象中多。項目啟動後,作為首席科學家的南仁東愈發忙碌,他不僅要參加每一次會議,聽取每一條意見,還要去親自審核每一張設計圖紙并提出修改意見。工作量之大,工作内容之繁雜,實非常人力能及也,南院長卻堅持事事親力親為,擔任着團隊的主心骨,為每一個焦躁的失望的靈魂打下定心針。他自稱“戰術型老工人”,長期待在施工現場,睡工棚,跑工地,爬高塔,身體力行,直接參與一線建設。那時的南老已經年逾古稀,仍能為了國家科學事業的發展,迸發出如此高昂的熱情,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在學習過程中輕易喊苦喊累呢?

“我談不上有高尚的追求,沒有特别多的理想,大部分時間是不得不做。”他這樣說。“人總得有個面子吧,你往辦公室一攤,什麼也不做,那不是個事。我特别怕虧欠别人,國家投了那麼多錢,國際上又有人說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負點責任。”

輕描淡寫的語氣裡,是極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了“面子”,他在罹患肺癌,手術傷及聲帶的情況下堅持工作;為了“面子”,他在100米高的塔架爬上爬下;為了“面子”,他帶領團隊從跟蹤模仿大步邁向集成創新……正是“要面子”,才換來了FAST的高性能和高創新——與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FAST的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阿雷西博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也提高了10倍。同時,FAST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全利用變形反射面工作的射電望遠鏡。這些成就,是22年的焚膏繼晷換來的,是以南仁東為領導的一代科研工作者們用自己最燦爛的年華交換來的。

2016年9月25号,FAST工程如期完工,與項目批複的工期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正好2011天。南仁東再次回到大窩凼,仰起飽經風霜的面龐,望向星空。

宇宙無垠,星河浩瀚,卻不再如鏡花水月般難及。也許是明天,也許是不遠的未來,宇宙終會傳來回信,為這項輝煌的工程添一筆濃墨,繪一片重彩。

有人痛恨病魔的無情,為南仁東先生的逝去扼腕歎息。我也為科學界巨星隕落而哀傷,卻想起南老的樂觀,又記起天文學的浪漫——

會不會“中國天眼”發現的240餘顆脈沖星裡,有一顆是南老的化身。即使在人間的軀殼長眠地下,崇高的精神卻在更深邃廣袤的銀河裡,永恒發光,為科學工作者們指引航向,為我們在未知的黑暗裡點亮一束光。

斯人已逝,令他魂牽夢萦的大約隻有FAST。

(責任編輯:朱琴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