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紹毅
【摘要】:王羲之書法用筆已進入爐火純青、随心所欲的天人合一之境界,筆墨線條變化之豐富,令人歎為觀止!他在書寫過程中往往有許多神來之筆,其中的“衄鋒”用筆就是如此。本文通過王羲之的日常書寫的尺牍,試分析他的的“衄鋒”用筆是怎樣讓線條産生變化的,為何後人不能與之比肩?
關鍵詞:王羲之;書法;筆法;衄鋒;筆墨線條;尺牍;
王羲之《姨母貼》衄鋒
一、何為“衄鋒”?
衄鋒,光看到這名字估計就把很多人吓一跳,不會讀,太玄乎了,太複雜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好理解。衄鋒就是行筆過程中把偏離軌道的筆鋒拉回來的意思。
衄:“衄”怎麼讀?《說文》裡是這樣發音的,“女六切”,古音為nǜ,你按照照“女”字發第四聲就可以了。
“衄”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說:“鼻出血也”,就是流鼻血。别害怕,流鼻血跟書法沒有關系。不用緊張,這隻是“衄”的假借義,古人喜歡把很難說明白的書法之道用一些大家日常接觸的事物作比喻,啟發習書者領會其中用筆奧妙。
王羲之_遠宦帖衄鋒
簡言之:醜是扭的本字,很多右旁是“醜”的字,都有“扭”的意思。扭紐鈕杻忸狃等,都有“扭”的意思。在書法中,“衄鋒”其實就是“扭鋒”,就是扭動筆心,調整方向。
衄字經常與挫組成詞語,即“挫衄”。“挫衄”就是“退卻”的意思。比如說:“挫衄”在古文裡邊經常說,就是形勢翻轉。你打仗的時候,先往前沖,但是打不過人家,那就要退卻,退卻就稱為叫“挫衄”。
“挫衄”的用筆要領是怎樣的?就是行筆要拐彎的時候,先短暫的停下來,往回頂以兩筆鋒,讓偏離正軌的筆鋒拉回來軌道,在接着行筆。王羲之對此深有體會,并且用得出神入化,變化多端,令後人歎為觀止。
王羲之《行穰貼》衄鋒
二、王羲之的“衄鋒”動作要領是怎樣的?他是如何換筆心的?
王羲之寫的“轉折和右側點”都是用到“衄鋒”的筆法,他寫的轉折猶如折彎的銅管,古人稱之為“折钗股”,非常漂亮!右側點如飽滿的豆角,鼓鼓的非常具有生命力。
王羲之的“衄鋒”是變化無窮,其中的奧妙在于行筆的時候手腕用暗勁,手筋反扭,筆鋒送到筆畫末端。在行筆拐彎的過程中,手腕多次扭動,或按或壓,筆毫在紙面來回摩擦衄,把筆鋒調整好了在繼續行走。因此就能産生無窮的變化,其随心所欲的境界,堪稱完美。
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書譜》說:“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就是說,一畫要有高低起伏,一點要有扭和挫不同的動作。一個點,不管你向左向右,通常就是兩個動作,一扭一挫,或者是一挫一扭。
王羲之《奉橘貼》衄鋒
三、結語。
王羲之“衄鋒”的用筆要領變化豐富,多種多樣,其中的“轉折和右側點”就是這樣的用筆,在換筆心的時候多次往回衄挫,這樣就可以産生飽滿厚實的筆墨線條,具有無窮的變化,具有旺盛生命力,非常值得大家研究學習。
王羲之_初月帖衄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