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護是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内容,我國高度重視生态保護工作,随着生态文明建設的逐步推進,生态保護要求不斷提高。而生物入侵是導緻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對生态系統和經濟發展會産生嚴重影響,因此對外來入侵物種的了解及科普在城市生态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20世紀90年代入侵我國的外來入侵植物黃頂菊威脅着農業生産和生态安全,現在已經在多個地級市廣泛分布,并且呈迅速擴散蔓延趨勢。
黃頂菊是什麼?
黃頂菊(
黃頂菊(圖源:高賢明等)
黃頂菊的植株高低差異很大,株高20-100厘米不等,最高可達3米。莖呈紫色,帶短絨毛,葉子呈長橢圓形,邊緣有鋸齒。黃頂菊的花冠鮮豔,花為鮮黃色,一般以單群居生長,可在北方的7月下旬出現花序,8月底至11月上旬種子成熟,溫度降至10℃以下時大部分黃頂菊開始枯萎。黃頂菊具有抗逆能力強、環境适應能力強以及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等特點,其可以與本地植物争奪營養和生長空間,進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我國的植物生物多樣性,威脅我國的生态安全。
黃頂菊有何危害?
黃頂菊抗逆性強(圖片來自網絡)
在生存方面,黃頂菊的根系發達,可以和本地植物争奪營養和水分,不僅如此,黃頂菊的根系還會分泌阻礙植物生長的有害物質(化感物質),當其他植物接觸到這種分泌物時,會被抑制生長甚至導緻死亡。例如,當黃頂菊入侵棉田後,首先會争奪棉花的養分,并且株高較高的黃頂菊比棉花高很多,會阻礙棉花的光合作用。之後,黃頂菊分泌的化感物質會抑制棉花生長甚至導緻棉花死亡。有統計研究表明,黃定于對于棉花的緻死率高達70%。
除了危害經濟作物之外,黃頂菊還可以和本土菊科植物進行雜交,可能會進化出危害更強的物種。
黃頂菊如何防治?
鏟除黃頂菊(圖片來自網絡)
對黃頂菊的防治主要有3種主要防治的方法:
植物替代防治法,種植牧草、花卉、高大植株、本地雜草等植物,利用這些植物的出苗早于黃頂菊、生長高度高于黃頂菊或生長勢強等特點,建立替代種群,有效填補黃頂菊生态位,使黃頂菊的生長受到顯著的抑制作用,抵禦黃頂菊入侵。
化學防治,使用真菌或除草劑對黃頂菊進行噴灑,但是除草劑為化學制劑,容易破壞土壤結構,污染農田環境,在使用除草劑時應開展相關試驗篩選出最佳施藥時期、濃度和劑量。
昆蟲防治,選用棉鈴蟲、瓢蟲、菜青蟲、蚱蜢等昆蟲,對黃頂菊的葉片進行咬食,對環境傷害小,但是效果并不佳。
目前,我國科學家對黃頂菊的防治已經進行了很多有價值的實驗研究,并且已初具成效。但是黃頂菊的擴散勢頭仍然非常猛,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人們的防控認識不到位,因此廣泛通過電視台報紙、網絡宣傳等多種形式,詳細地介紹科普黃頂菊的形态特征和生長特性,廣泛宣傳黃頂菊的嚴重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婉甯(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
科學性把關:徐樂天(湖北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