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的起因,是趙匡胤帶走了後周的全部主力,北上迎擊契丹與北漢。趙匡胤帶着人馬剛剛來到陳橋,便發生了“黃袍加身”的曆史事件,被擁立為皇帝的趙匡胤旋即帶着屬下殺了個回馬槍,接管了後周的政權。史書中,一直将趙匡胤的政治行為作為意外,對本該與趙匡胤激戰一番的北漢、契丹聯軍做了如下安排:“契丹、北漢兵皆自退。”
但是,文獻中的記載,有些不合常理的地方。後周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钊(也就是趙匡胤麾下的二把手)被委任為此次北上的先鋒軍,在趙匡胤的中軍開拔之前,慕容延钊就已經帶着一彪人馬提前出發了。慕容延钊的行動路線是筆直的,壓根沒有繞道陳橋,而是直接來到定州、鎮州。從此前的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慕容延钊是後周的頂尖武将。
不過,慕容延钊與趙匡胤之間的關系卻有兩說:
一說慕容延钊與趙匡胤自幼相識,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發小,情同手足。若這種說法成立,慕容延钊為何要離開趙匡胤先一步出發呢?他不是更應該輔佐趙匡胤完成兵變嗎?因此,另
一種說法顯得更具可信度,那就是慕容延钊并不是趙匡胤的嫡系,二人關系不睦。因為慕容延钊與趙匡胤不合,所以老趙才會支走這個潛在的威脅。
倘若如此,那麼史官的記載便存在不少疑點。抵達鎮州、定州的慕容延钊,勢必會清楚這三個事實:
第一,契丹和北漢的聯軍根本就沒有南下,敵人進攻的消息是假的。
第二,他捍衛的後周王朝已經被北宋所取代了。
第三,把他支開的軍中主帥已經成了新的皇帝。
了解到這些的慕容延钊,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大宋王朝的誕生之中,存在許多陰謀。
不得不承認的是,大宋取代後周的過程,是相對和平的,幾乎沒有發生什麼流血事件。在趙匡胤等人的精心部署和籌備之下,陳橋兵變順利地展開了,沒有聽說在此期間出現過什麼戰鬥。
兵不血刃的趙匡胤,得到了柴氏禅讓來的皇位,成為正統皇帝。這樣的情況,在封建曆史上幾乎沒有發生過。作為一個橫跨三百多年的大型王朝,它的開端如此順和,在一夜之間完成了建國,簡直是難以置信的。
在宋代以前,但凡政權的更替,總要經曆一段時間的戰亂,兵不血刃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而且,每次改朝換代,都是一次天下大亂。“争地以戰,殺人盈野;争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的這句話,完美地诠釋了戰争的本質。僅從人口這個指标來看,改朝換代往往意味着慘痛的人口滑坡。
根據史料的記載,戰國乃至秦朝時期,嬴政兼并六國,使原本三千萬人口的中原變成僅剩一千三百萬人口的人間地獄。西漢到東漢的轉變,更是讓兩千八百萬人口人間蒸發。東漢黃巾之亂更是诠釋了何為人間橫禍,至少有四千萬人死于戰亂。後來的八王之亂、隋末戰争,哪次不是成百上千萬人口憑空消失的橫禍?
相比之下,宋朝的建立,簡直是神話。
五代時期,幾乎所有統治者都有屠城或劫掠的毛病。但凡舉兵入城,總要大肆劫掠一番才肯作罷。在當時,士兵們攻城後最“溫和”的做法,就是“夯市”,也就是進行搶劫。至于屠城之事,更是史不絕書。趙匡胤在黃袍加身之際,便與軍中的士兵做出協定:“無論朝庭庫府、士庶之家,皆不得搶劫。”所以,趙匡胤的人馬在接管王朝時,秋毫無犯。
本該經曆血腥清洗的開封城,并沒有經曆大家想象中的流血事件,反而“市不易肆”。商戶該開門做生意開門做生意,老百姓該上街上街,就像壓根沒發生改朝換代一樣。那些企圖趁着趙匡胤接管後周作亂的毛賊,均被“闾巷奸民往往乘便攘奪,于是索得數輩斬于市”。那些遭到不法分子搶劫的商戶或居民,也得到了“被掠者,官償其資”的補償。
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幾乎不敢相信這是一場“兵變”。
當然,曆史是勝利者所書寫的,我們無從确認趙匡胤建國時場面是否像史料中描述的那般和諧。但既然沒有野史稱當時出現了什麼流血事件,大抵可以說明趙匡胤比那些濫殺嗜殺的前朝開國皇帝更加仁和寬厚。
所以,陳橋兵變即便存在陰謀和疑點,趙匡胤的所作所為仍是曠古爍今的。
參考資料:
【《宋史》、《陳橋兵變的陰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