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年一度的立夏

一年一度的立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2 07:56:35

一年一度的立夏?《立夏》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一年一度的立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一度的立夏(立夏新奇-邂逅)1

一年一度的立夏

《立夏》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栊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立夏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在立夏這天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

  在許多地方,這一天人們會用新收獲的糧食蔬果祭祀神靈和祖先。據史書記載,這一習俗由來已久。周代時每逢這一天,周王都要親自帶領文武百官到都城的南郊迎夏,并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隆重禮儀。後來這種迎夏禮更是為曆代統治者所傳承。迎夏之時皇帝要穿朱衣,同時以生肉、鮮果、五谷與茗茶等祭祀古帝。後此俗流傳至民間,便有了立夏嘗新之舉。因為此時地裡蔬菜繁茂,林間鮮果初熟,确是嘗新的大好時節。如今江浙一帶仍有“立夏見三新”之說,所謂“三新”就是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

  立夏還有烹制新茶的習俗,實際上是傳統嘗新習俗的一種演變。如在明代即有家家戶戶在立夏這天烹煮新茶的習俗,再配上各色水果點心,親戚鄰居間相互饋送,稱為七家茶。到後來,烹制新茶更是發展成為一種民間茶藝比賽。這天家家選用好茶,調配好各種輔料,然後汲來活水,燒開之後用以沖茶。茶中還要摻上茉莉、桂芯、薔薇、丁香、蘇杏等,再搭配些時令水果,在鄰裡間互相贈送,互相品嘗。一些豪富之家則借此機會争奇鬥富,用名窯所出的精細瓷具作為茶具,将水果雕刻成各種形狀,并用金箔進行裝飾,放在茶盤裡奉獻給客人或鄰人。文人墨客們則要舉辦“鬥茶會”,品評名茶,吟詩作賦,以示慶賀。

  夏季為冰雹多發季節,易成災害,從而給農業生産造成很大危害。立夏日為夏季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日漸炎熱,容易有冰雹。而在北方地區,立夏之後正是小麥灌漿、飽滿顆粒的日子。如果風調雨順,小麥長勢好,那麼一個月後,必将迎來小麥的大豐收。可如果遇到雹災天氣,則必将給農業生産帶來極大破壞。所以人們就在立夏這天祭祀雹神,請求他保佑莊稼豐收。祭祀雹神通常在郊外進行,因為雨雹主要落于田野而對農業生産造成破壞。祭祀時,祭品中一定要有黑魚與面餅等物。之所以用黑魚,是由于夏季的冰雹多與雷陣雨并行,此時烏雲密布,因此老百姓認為雹神喜歡黑色。至于面餅,老百姓認為它是雹神最喜歡吃的食品,所以一定要供奉。

  夏季溽熱,人多身體不适,或消瘦,或食欲不振,或睡眠不佳,或整天頭腦昏昏欲睡,感覺四肢乏力。這些現象,在民間統稱為“苦夏”,或“疰夏”、“蛀夏”。

  老百姓相信在立夏這天進行一些習俗活動就可避免此種現象。比如吃李子,認為吃了後就不會苦夏。再如試穿葛衣或紗衣,此時天氣尚未太熱,還不需穿這樣薄,因此隻是象征性地穿一下,表示防暑在前,暑氣不侵,也就不會再苦夏了。還有就是飲七家茶,向左鄰右舍要一些茶葉,煮好後飲用。按習俗規定,煮七家茶時必須要用木炭,用陶器或瓷器做炊具,絕不可用鐵器。這天,全家老老少少都要喝,鄰居間還相互贈送。

  另外,立夏這天家家還有做“餞春筵”的傳統習俗,時間通常是在中午,有“餞春迎夏”的意義。餞春宴一般不請其他客人到家,都是自家人聚,而吃的則是節令性蔬果,如櫻桃、楊梅、蠶豆、李子、黃魚等。宴席結束時,每人還都要喝一點酒釀,因菜吃多了,喝一點酒可使口中感覺清爽無比。更有趣的是,過去這一天各酒店還有給老主顧贈送酒水等物品的習俗,稱之為“饋節”。如今的餞春宴,雖不再像傳統那樣隆重,但在立夏這天品嘗各種時新蔬菜水果還是被傳承下來并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立夏稱人,是南方地區非常流行的一項立夏節俗活動。據民間傳說,這一風俗的來源與三國時期蜀國後主劉禅(阿鬥)有關。魏國滅了蜀國後,阿鬥淪為亡國之君,被安置在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司馬昭唯恐蜀國臣民不服,就善待阿鬥,封他為安樂公。阿鬥受封那天,正巧是立夏,一大批蜀國投降的大臣也來參加儀式,當着諸位大臣的面,司馬昭給阿鬥稱了體重,許諾說絕不會虧待阿鬥,要讓阿鬥生活優裕,增加體重。司馬昭還宣布以後每年的立夏都要給阿鬥稱一次體重,并向天下公告他的體重,以供世人監督。後來此事傳開,民間仿效,就形成了今日立夏稱人這一習俗。在古代,立夏稱人分室内與室外兩種。室外用懸挂在大樹上的大稱來稱,室内則懸秤于屋梁之上,主要是給婦女們稱量體重,檢驗一年中是否長胖了。

立夏的含義是告别春天,迎接夏天。立夏,是标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後,日照時間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我要上微頭條#關注➕點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