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三要素
燈謎,都應該有謎面、謎目和謎底組成,三者缺一不可。
它們被統稱為燈謎三要素。
比如:人人樹立四化志(字一)
謎底是:德。
在這條謎中,人人樹立四化志就是謎面,(字一)就是謎目,德就是謎底。
當然,燈謎在供他人猜射時,往往隻展示謎面和謎目,謎底是被暫時隐藏的。
謎面
謎面是燈謎的主體部分,是制謎者給讀者、猜者提出的問題,以言外之意的形式表達謎底的文義或描述謎底的文字形象,是為了揭示謎底而給定的條件或提供的線索。
謎面通常是一句完整的話,可以引用詩詞成句,也可以制謎者自命,但意思必須完整,信息必須充分。
比如: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字一)
謎底是邊。
這條謎的謎面“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是用漢字修辭的手法來描寫謎底邊字的形體。
描寫的意思是用半個途字去掉餘後剩下走之底,和前功盡棄所剩餘的力所組合成邊字。
另外,對于燈謎的謎面,往往并不局限于字、詞、句。像一些圖片,實物,動作,影像,書法,印章等等多可用于制作謎面。
我們通常将這一類謎稱作花色謎。
比如:
(服務行業二)
謎底是照相、理發。
因為圖片中姑娘正對着鏡子,邊照相貌,邊理頭發,所以謎底是照相,理發。
謎目
燈謎的第二個要素就是謎目。
謎目是告訴猜射者這個燈謎該往哪個方面猜。
謎目是探尋謎底的路标,是對謎底限定的範圍,它既限定了所要扣合的謎底所屬的範圍,也限定了數量。
比如:猜一字、射一成語、打一唐詩目等。現今常将猜、射、打這一類字目省去,為字一、成語一、唐詩目一等。
在标注謎目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謎目标的範圍寬窄要适當。
謎目标得太窄,讓人不用太多的思索就知道謎底是什麼,标得太寬就會讓猜謎者無從下手,還容易造成多底的現象。
比如:久享太平(地名一)
謎底是長安。
像這樣的謎目就标太寬了。地名可以是中國的地名,也可以是外國的地名。
而在中國地名中能夠與久享太平相扣的就不止長安這一個,它還可以是福建地名——永安,或者是甯夏銀川地名——永甯。
所以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謎底,将謎目改為陝西地名、福建地名和甯夏地名。這樣謎目就寬窄合适,也避免了多底的情況。
第二,謎目标法一般要用全稱,簡化縮寫一定要約定俗稱。
如古代舊謎書中常見的謎目的簡稱或别稱,這些簡稱在現代的謎目中大多沿用,
如:聊目、志目——《聊齋志異》篇目,
紅人、石人——《紅樓夢》人名,
泊人——《水浒傳》一百零八将人名,
泊诨、泊号——《水浒傳》一百零八将诨号,
五唐——《唐詩三百首》中的五言詩句,
列人——《東周列國志》人名,
一才人、一才子名——《三國演義》人名,
《水浒傳》人名簡稱為五才人或五才子名,這是因為清代初年的文學大家金聖歎等人确定了所謂的十大才子書,其中有小說,傳奇和戲曲。
這十大才子書依次為:《三國演義》《好逑傳》《玉嬌梨》《平山冷燕》《水浒傳》《西廂記》《琵琶記》《花箋記》《捉鬼傳》《駐春園》。
謎底
最後就是謎底了。
謎底一般都是謎面描寫的對象,是謎面所提問題的答案,是猜射的目标。
它是根據謎面和謎目給定的已知條件,按照燈謎扣合機理而求出的未知部分。
謎底既要符合謎面提供的條件和線索,又必須符合謎目所限定的範圍和數量。
對猜謎者來說,揭示出謎底是非常高興的事情,特别是百思不得其解,猛然發現謎底。總有恍然大悟之感,其心情是非常激動的。
對欣賞者來說,巧妙的謎底也是一種美的享受。一則燈謎隻能有一個謎底,不允許多底,這也是燈謎“唯一性”的體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