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苗族棍術高手

苗族棍術高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3:45:19

都說時間是最好的積澱者,它總能将曆史帶進現實,将古老的文化保存下來并加以傳承。

在貴安新區馬場鎮新寨村流傳着這樣一種古老又神秘的苗族舞蹈——棍術。一根木棍,一把弓箭,一次進攻,一個轉身,簡單而略顯粗糙的“武器”,娴熟而精湛的動作,表演者有力地演繹着苗族古老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

苗族棍術高手(古老神秘的舞蹈表演)1

表演棍術的漢子們。

從抵禦外敵防身 演變為舞蹈表演

說起棍術,不少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類似于武術一樣的功夫。不過在新寨村村民眼裡,棍術隻是村裡的一種傳統舞蹈表演。

去新寨村的路并不好找,記者一行驅車前往途中,導航在花安高速旁斷了,幾經周折才找到一條正在修建的道路進村。

當天正好是趕場天,趕場的人、車輛來來往往,村民們相互寒喧,整個村莊顯得異常熱鬧。

“這個要等王少榮老人回來才說得清楚,我們隻是見過,不了解。”問及村中棍術的來曆,村民們大多都表示不太清楚。村民口中的王少榮是如今村裡為數不多還會棍術表演的村民之一,當天他和其他表演者也都去趕場了

“傳說棍術最早是苗族先祖們用來抵禦敵人入侵,用來防身的一種武術,道具全都是木制的,後來慢慢演變成一種舞蹈表演。”在等待王少榮老人的過程中,新寨村村委會幹部劉正東向記者介紹道。

劉正東如今也是貴安新區苗學會會員。

劉正東告訴記者,他從村裡一位90多歲的老人劉子新那裡得知一些關于棍術舞蹈的來曆:相傳棍術最早是由張金師和李大将傳下來的,古時候打仗沒有刀、槍等兵器,苗族先祖們要抵禦敵人的來犯,保衛自己的家園,隻能從山中砍來木材做武器進行防身,因此,木棍就成了苗族先祖們保護自己的唯一武器,這套棍術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後來不打仗了,棍術也就慢慢轉變成為了當地流傳至今的一種苗族傳統舞蹈表演了。

至于棍術傳了多少代人,村裡沒人能說清楚,隻知道輪到王少榮他們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了。至于更早的關于棍術的情況,村民就都不知道了。

據了解,新寨村90%以上的村民都是苗族,這是一個典型的苗族村寨,也是一個雜姓村,主要大姓有陳、劉、王、李、魯五姓,而棍術就是由這五姓傳承下來的。

目前,棍術在整個貴安新區就隻有新寨村有,以前凱掌村也有,如今已失傳。

村民分析猜測老人所說的張金師有可能是張三豐,但李大将是誰,就沒人知道了。

“武器”皆為木制 表演原始而神秘

在等待的過程中,棍術表演者陸續回來,他們拿着各自的“武器”聚攏在一起,相互打着招呼更換着衣服,于是一場小範圍的表演就開始了。

雖稱為棍術,但木棍也隻是棍術表演其中的“武器”之一。表演者們所持的“武器”各不相同,形狀各異,非常獨特。除了簡單的木棍之外,還有耙棍、貓叉、箭以及槍。

王少榮告訴記者,這些“武器”都是選用硬質木材制作而成,長度約4尺5,是最适合防身的長度,而且使起來剛剛好,而這些“武器”如今都成了表演者手中的道具。

在這些“武器”中,木棍是最原始最早的武器,槍以前是沒有的,是在清朝時才加進去的。而貓叉的形狀很特别,上面是鐵鍛制而成的,像一個拉變了型的英文字母“E”,又像是苗族女子頭上的銀飾形狀,相傳是為了寨子裡的一位苗王而設計的,下面接在一根木棒上,這是棍術裡最厲害的“武器”了。

王少榮告訴記者,這些“武器”也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其中最老的一把貓叉已有200多年的曆史了,直到去年才打制新的。 

“哈”“嘿”,沒有原始音樂、沒有專門的表演場地,随便揀一處平地,經過簡單的準備,大家就表演上了,二人一組,各種“武器”相繼亮相。

先上場的是弓箭,王少榮說這叫先發制人。接下來就是貓叉、耙棍、木棍和槍,不同的“武器”,動作、招式各不相同,進可攻退可守,每一個轉身、一次抵擋,娴熟而又充滿神秘感,表演者神情莊重,好像“戰争”一觸即發,瞬間将人帶入遠古時期,苗族先祖為保衛自己的家園,奮不顧身的戰鬥現場。

棍術的動作招式特别複雜,其中有很多種套路,分别有單獨棍術、貓貓洗臉棍術、擡棍術、打四門棍術、貓叉棍術、槍術、箭術等10多個動作。整套棍術打下來,估計要一兩個小時。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後來經過不斷精簡改良後的版本,主要是用來表演,強身健體,表演時需要二人一起,所以表演者一般是雙數。

“我學了大半輩子,也沒完全參透這裡面的精髓。”村民魯朝華說,因為這套棍術在新寨村隻有陳、王、劉、李、魯五姓人才會打,所以小的時候他們都是各自跟着自己的父親以及爺爺學的。雖然打了幾十年,整套動作都會,每個人都會使各種“武器”,但要真正領略其中的内涵和精神實質很難。

盡管如此,在他們表演的一招一式,一進一退之間,在打鬥過程中,“武器”碰撞發出來的聲音,與表演者的叫喊聲以及呼吸聲連在一起,渾然一體,讓觀看者入迷,就連過往的車輛、行人都停了下來,駐足觀看。

擔心失傳 組織年輕人學習

王少榮老人告訴記者,這套棍術在老一輩看來是非常神秘而嚴格的。苗家有規定,男子成家前隻能學一些皮毛動作,直到成家後,父輩們才會将全套相教。雖幾歲就跟着父輩練習但自己也是20多歲才真正開始學,到如今已打了近40年。

現在村裡會棍術的人并不多,僅12人,其中年紀最大的劉任林今年已67歲,年紀最小的近40歲。

“現在大家都不學這個了,我們也隻有表演的時候才耍兩下。”說起棍術表演,劉任林老人有些無奈。

老人說以前娛樂的方式少,這種古老的表演在周邊村寨都很受歡迎,每年正月跳花節、四月八等苗族重要節日才會進行表演。現在新區有活動或者其它村寨邀請時,他們才會組織出去表演,平時就在家種種地,過着閑适的生活,表演的機會并不多,知道棍術表演的人也不多。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上班,玩電腦手機,娛樂的方式多了,沒有人願意學習棍術,自己的孩子更不願學,想要找到繼承人不容易,如今他們成了村裡最後一批棍術表演者。

“我們打算在農曆新年組織村裡的年輕人集體學習一下,不能讓祖輩傳下來的苗族傳統文化就此消失。”劉正東說,考慮到平時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上班,他們打算在春節期間,大家都回家的時候,組織一批村裡的年輕人學習棍術表演,希望将這種苗族原始的、傳統的棍術表演傳承下去,将苗族的文化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了解貴安新區的文化。(文/曾瑤 圖/劉先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