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不等同于東北,東北還包括吉林和沈陽,黑龍江是黑龍江,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你要是問一個南方人尤其是廣州人對黑龍江有什麼印象時,他們往往都能流露出“好遠啊!黑土地!下雪,冷!人長得大隻!”的印象,大多數廣東本地人都沒有去過黑龍江,他們很向往黑龍江的雪景和黑土地特産,也對黑龍江抱有無限的期待。
事實上黑龍江也有驕傲的資本,自古拓跋鮮卑族及宇文鮮卑族深刻影響了華夏曆史,唐朝建立者李淵母親就是有一半鮮卑血統,李世民妻子也是鮮卑族,而鮮卑子民大多是由黑龍江那一片黑土地孕育出來的,說明這片黑土地能量巨大。古代曆史如此,現代曆史就更加輝煌了,中華民族的工業發展基本是從東北這片土地吸取營養,黑龍江幾十年來積極“哺育”各地建設,所作貢獻不可磨滅。
可是今天的黑龍江一言難盡,縱然有遼闊的松嫩平原黑土地,國内四大平原之首,物産無比豐富,大米聞名全國,所産大豆是全國豐富肉類供應的重要保證,其他農作物特産數不盡也吃不完,工業底子仍然深厚,但就是這樣也不能留住黑龍江人南飛的心。如圖所示,十年來,黑龍江13個地方無一例外出現人口外流,一般來說,各地省會都能有正增長的情況,哈爾濱卻減少了63萬,齊綏過百萬尤甚,這還沒有算上那些在外地置業定居保留黑龍江戶籍的人,飲泣啊!不是說黑龍江是黑土地嗎,為何如此呢?
首先,黑龍江有黑土地不假,不可忽視的是,如今農作物賣不出高價,與河南的黃淮河大平原一樣,種麥僅夠溫飽,一斤麥換不了一瓶水,黑龍江的農産品創造的利潤給不了更豐富的現代物質生活,再加上機械化的大量運用,對農業人口的需求減少,那麼隻能往南跑了。
其次,有這麼一句話是“投資不過山海關”,其實都是污名化,資本力量對一個地方的投資是要考慮成本的,由于曆史的原因,黑龍江離出海口僅一步之遙,至今也沒有出海口,工廠生産出來的産品隻能走陸路到大連,再接駁海運銷往世界,可是,哈爾濱到大連距離900多公裡,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過高,這才是資本不過山海關的原因。
石化、礦産、農業等産業是黑龍江的優勢,奈何容納不了那麼多人,黑龍江人面對着現代輕工業産業鍊的匮乏,就業崗位不多,機械化又節約了大量農業人口等等的現實,大多數人隻能外出到北上廣深等地去尋找新機遇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