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頭像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正文翻譯】說明:翻譯共分四行:1.原文; 2.逐字直譯;3.意譯,力求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4.重點字詞或知識點的說明(必要時)。5.站長漫談:翻譯之後與本文相關(也可能不相關)的東拉西扯。
整篇文章下來,有沒有發現作者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
如何“識别”千裡馬?
要給千裡馬待遇,前提必須是“知道誰是千裡馬”。但作者居然把這麼重要的先決條件給忽略了。
本來,伯樂以“相馬”聞名。可本文基本上沒有提到伯樂的“相馬”之能,而是反複強調“奴隸人不會喂馬”,言下之意是“伯樂很會喂馬”。
當然,伯樂多半也懂喂馬,但本文的重點顯然不在這裡。全文不厭其煩地反複強調:千裡馬可是很能吃的哦,得給他吃飽哦;一般的草料不合口味哦,得用粟米哦。
所以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什麼等級的人才,就要有什麼等級的待遇。
“策之不以其道”,暗示要給人才足夠的面子,不能像對待蠢牛一般呼喝鞭笞;
“食之不能盡其材”,暗示要給人才足夠的裡子,也就是小錢錢。電源功率一定要和用電器的額定功率相匹配。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就是要學會和人才溝通。高級人才必然使用高級的對話方式,用各種隐喻和象征來暗示——就要像韓老師這樣含蓄蘊藉,絕不能學菜市場講價論斤稱兩。
本文能流傳千古,除了托物寓意的寫法和層層深入的結構方式,另一個重要原因來自文章之外,即作者本身的悲劇經曆。
當朝統治者并非韓愈心中的“伯樂”。即使韓愈本人,也因反對唐憲宗迎接釋迦牟尼佛佛骨而被貶為潮州刺史(今廣東潮州)。在去往潮州路上,已經生病的愛女因不堪路途勞頓而病逝,韓愈傷感不已。來到藍關(今陝西藍田)時,大雪紛飛,韓愈見到侄孫韓湘。不禁再三嗟歎,賦詩一首道:“吾為汝成此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願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此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站長才薄學淺身無長物小女漸漸長成思來想去别無長物可留隻有老師傳授的古文章句尚未全忘
時逢“雙減”大勢乃欲盡譯課内古文并撷課外經典篇章做雕蟲微工
冀二女于學校課程之外能借此充實半刻時光多年後若還記得一二片段愚父今日颠撲鍵鼠、尋章摘句亦不為無功
若有星點可取之處敬請轉發、收藏、關注
如有批評建議望不吝留言指點
留給孩子的古文翻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