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有上帝視角的話,就會看到沿着鐵路線架設的接觸網跟列車前進的方向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左右搖擺的“之”字形,這是為什麼?
高鐵在運行時,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頭頂上的那根接觸網了……嚴格說不是一根,而是兩根,上面那根叫做承力索,下面那根才叫做接觸線,它們之間再通過很多根垂直的吊弦拉在一起,為什麼要這樣操作呢?
因為這樣,可以将接觸線更好的繃在一個較為平直的位置上,以便在列車上的受電弓快速刮過時保持穩定,好了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兩樣東西接觸在一起不斷摩擦自然會帶來損耗。
受電弓與接觸線是個垂直關系,所以看起來,要麼是受電弓把接觸線給削薄削斷,要麼就是接觸線把受電弓給切成兩半,但實際上這兩者都沒有發生,為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其中的奧妙,當傷害不可避免時,我們就需要考慮如何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了,換在接觸網和受電弓上。
既然磨損不可避免,那麼搞定哪個的磨損更容易一些呢?先看接觸網,正如我們一開始講到的它不可能憑空就出現在空中,為了對抗地心引力,它需要一個複雜的力學支撐系統,所以也就讓它自己成為了一個極其複雜的機構。
而且這個機構,不僅複雜規模還很龐大,一條接觸線往往很長,當我們需要在它身上去查找具體受損位置時,面對的工作量可想而知,然後找到受損位置了,是将這整段接觸線全部換掉呢?還是隻剪下一小段打個補丁呢?
前者成本太高,因為現在的接觸線大多是造價高昂的銅合金,而後者嘛,容易帶來安全隐患。
當相對速度高達80米每秒。接觸壓力達到10公斤的兩樣東西快速劃過時,哪怕是一點點的不平整,都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簡直左右為難啊!
那我們來看看受電弓那邊呢?它的長度一般不會超過2米,所以出現任何故障都可以非常方便的去排查,另外它是裝在車頂上的,即使需要維修更換也不用去翻山越嶺,隻需要在維修車間就能搞定了,成本很低。
于是結論就出來了——我們讓接觸網足夠強壯,而讓受電弓卻總是受傷,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将損害集中,以方便處理的工程設計思路。
所以,跟既昂貴又結實的銅合金接觸網比起來,受電弓用的就是又便宜又相對容易磨掉的碳闆了,當然這個碳闆是指裝在受電弓頂部,跟接觸網接觸在一起的那個黑色的弧形平面,它的更換周期從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不等,跟接觸網的幾年幾十年比起來,的确是短了不少。
那麼當它被換下來時是什麼狀态呢?中間被磨出了一個凹槽嗎?不是的,如果接觸網隻對着受電弓的一個地方得勁兒磨的話,估計列車是開不了幾公裡出去的,它其實會平均的磨掉碳闆上的整個平面,怎麼做到的?
如果我們能有上帝視角的話,就會看到沿着鐵路線架設的接觸網,跟列車前進的方向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左右搖擺的“之”字形,目的就是為了讓接觸網能夠雨露均沾的碰到整個碳闆,延長其使用壽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