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海邊放風筝的詩句

關于海邊放風筝的詩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6 10:45:40

關于海邊放風筝的詩句?眼下,春風習習,楊柳青青,正是踏春放風筝的好時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關于海邊放風筝的詩句?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于海邊放風筝的詩句(古郯美文古詩詞裡放風筝)1

關于海邊放風筝的詩句

眼下,春風習習,楊柳青青,正是踏春放風筝的好時節。

風筝起源于我國,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最早的風筝是春秋時期的哲學家墨子研制3年而成的“木鳥”,後由他的學生魯班加以改進,用竹子做成類似現在的風筝。到南北朝時,風筝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筝;到了宋代,放風筝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鸢,日暮方歸。”“鸢”就指風筝。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也都有放風筝的生動景象。

風筝入詩較晚,最早描寫放風筝的詩歌應是唐代元稹,他寫有一組詠物詩《有鳥》,其中寫道:“有鳥有鳥群紙鸢,因風假勢童子牽。去地漸高人眼亂,世人為爾羽毛全。風吹繩斷童子走,馀勢尚存猶在天。愁爾一朝還到地,落在深泥誰複憐。”詩風淺直易懂,借物諷人,意味深遠。唐代另一位詩人高骈也寫有一首《風筝》,詩曰:“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别調中。”風筝之“筝”,原是一種樂器,似瑟而十三弦。這裡描寫了風筝發出的聲音,像串串流動的音符,又如袅袅不絕的絲竹,讓人感悟到風筝音樂的無窮曼妙。

到了宋代,“風筝詩”漸漸多了起來。北宋著名宰相寇準曾作《紙鸢》詩:“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托,終共白雲飛。”這首詩妙在雖題名為《紙鸢》,但詩中卻不見“紙鸢”,意在借物寫景,狀景抒懷——風筝隻有借助風力方可傍雲而飛,扶搖直上,人事騰達不也是這樣嗎?而南宋陸遊的《觀村童戲溪上》寫的就輕松随意了,其中有“竹馬踉跄沖淖去,紙鸢跋扈挾風鳴”之句,描寫了村童騎竹馬、放風筝的情景,讀來生動有趣。

明代大文人徐渭晚年窮困潦倒,主要以賣畫為生。“風鸢”是他晚年繪畫創作的重要題材,曾畫了大量的《風鸢圖》,并有題詩。這類《風鸢圖詩》現存30多首,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為:“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鸢。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将兒輩上青天。”他通過對孩子放風筝的描述,把未來的希望和寄托傾注到兒童身上,也表達了對培育人才的感慨。另一首“江北江南紙鹞齊,線長線短回高低。春風自古無憑據,一伍騎夫弄笛兒”,寫得也是饒有情趣。

清代以一部《桃花扇》聞名于世的文人孔尚任,曾寫有一首風趣俏皮的“風筝詩”,詩雲:“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筝五丈風”。這一群紅褲小兒因為天公不作美,放不成風筝,竟然惱怒地大罵老天,讀來不禁讓人啞然失笑。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闆橋曾任過濰縣縣令,他在《懷濰縣》詩中吟道:“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将蝴蝶鬥春歸。”詩中惟妙惟肖地描繪出當時濰縣人放風筝、蕩秋千的情景,看來濰坊人喜愛放風筝,濰坊成為“風筝之都”是有其深遠的曆史淵源的。

“斷線的風筝”也是不少文人墨客描寫的意象。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制作了一條燈謎:“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别離。”這首燈謎是賈探春所作,以斷線風筝暗示她遠嫁不歸。清代中葉的兩位女詩人陳長生、駱绮蘭也寫有斷線風筝的詩,前者的《春日信筆》雲:“軟紅無數欲成泥,庭草催春綠漸齊。窗外忽傳鹦鹉語,風筝吹落畫檐西。”後者寫有《春閨》,“春寒料峭乍晴時,睡起紗窗日影移。何處風筝吹斷線,飄來落在杏花枝”。無論是寫傷春還是懷春,讀來都耐人尋味。

曆代風筝詩中,寫得最為精彩、也最有名的,就是清代高鼎的《村居》,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詩情畫意躍然眼前,是描寫放風筝的傳世之作。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在世時一直默默無聞,正是因為這首脍炙人口的《村居》使他名傳後世。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筝飛滿天,牽着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伴着這首清亮亮、脆生生的兒歌,在腳腳韻韻、仄仄平平的古詩詞裡,放飛那隻翩翩起舞的風筝,放飛一份美麗的心情吧。湛藍的天空中寫滿的,是我們對春天的向往和憧憬。

(來源:科技日報 劉琪瑞/著)

大家都在看

超燃!為郯城這名80後女科學家點贊!

點贊!郯城66歲老人跳入河塘勇救落水兒童

市委書記王玉君到郯城縣檢查指導工作

郯城聲音|農村大衆:“當代愚公”開發荒山14載 栽植樹苗40萬

2019年第74期/總第1451期

本期編輯:杜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