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名鼎鼎的魚米之鄉

大名鼎鼎的魚米之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3:21:06

大名鼎鼎的魚米之鄉(稻花香裡魚兒躍)1

“魚米之鄉”項目位于鳳鳴鎮觀鳳社區的基地。

●李同周 文/圖

盛夏時節,田間地頭喜訊頻傳。在西充縣“魚米之鄉”項目基地,放眼望去,棋盤般的田疇中,連片的水稻郁郁蔥蔥,一尾尾魚兒在水中嬉戲,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西充縣田間地頭的可喜變化,源于該縣大力實施的“魚米之鄉”項目:農田經過整治後,發展稻魚種養,實現了一田兩用、一水多收、糧漁雙赢的目标。

A面積2.4萬畝“魚米之鄉”核心區産業基地初步建成

在西充縣常林鎮金祠寺村,一塊塊分散的小田變成了大田,起伏的坡地變成了平地,田間地頭多了一條條産業路、灌溉渠。

“過去我們村的田地零星分散、形狀不規整,地勢矮的田地容易受澇,地勢高的田地又容易受旱,耕種非常困難。”金祠寺村黨支部書記楊俊感歎道,經過高标準農田建設後,一塊塊分散的小田變成了大田,村子裡田成塊、地平整、路相通、渠相連,大大改善了耕種條件。

“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主要内容包括:田型調整、河道整治、新建渠道、新建産業路、稻田供排水系統建設等。”西充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股股長朱俊林介紹,西充屬淺丘地區,農村田地零星分散。在高标準農田建設中,該縣着力優化田塊布局,堅持小并大、短并長、彎變直,提升機械作業能力;比照丘區農機作業條件,新建産業路、機耕路;完善田間渠系,配套蓄水設施,推廣節水灌溉。

金祠寺村農田整治隻是西充縣大力實施高标準農田建設打造“魚米之鄉”項目的一個縮影。據了解,“魚米之鄉”項目總投資1.7億元,項目規劃區域涉及6個鄉鎮33個村(社區),面積達到2.4萬畝,輻射帶動全縣發展稻魚綜合種養5.6萬畝。

西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建平介紹,“魚米之鄉”項目按照“一基地、兩區、三中心”總體規劃建設。一基地是指在占山、常林、蓮池等6個鄉鎮的33個村,新建規範化稻魚綜合種養基地;兩區是指建設“稻蝦養殖示範區”和“稻魚養殖示範區”;三中心即建設水産品冷藏物流及交易中心、水産品質量檢測中心和休閑漁業康養中心。

截至目前,“魚米之鄉”項目的2.4萬畝核心區産業基地已初步建成,正全力打造“糧食安全與富民增收的樣闆區、優勢特色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先行區”,為全縣鄉村産業振興提供示範樣闆。

B糧漁雙赢預計年産稻4萬噸、魚1.2萬噸,畝均增收3倍以上

“水稻蔥郁,魚兒肥美。”8月2日,在西充縣常林鎮錦屏山村稻魚種養基地,種養大戶羅浩站在田埂邊,笑逐顔開。

2021年,得知錦屏山村在招業主發展種養業,羅浩頗為心動。綜合考察後,他決定發展稻魚共生的種養業。他在該村承包1000畝水田,春耕時節,選用口感香糯的宜香優水稻種子,水田90%的面積種水稻,10%的面積養魚。目前稻田裡養殖了黃辣丁、鯉魚、鲫魚等魚類。

稻魚共生是怎樣的種養模式?它與傳統種植業有什麼區别?帶着一連串問題,筆者跟随羅浩在稻田基地轉了一圈。

“以前這些田隻種水稻,經濟效益低。經過改造後,土地平整集中。田中間種水稻,田溝裡養魚。養魚後,水稻的品質和産量都有所提升,每畝還能産出150公斤魚,預計每畝可增收3000元以上。稻田養魚技術含量不高,發展前景良好。”羅浩介紹,魚為水稻除草、除蟲、耘田,水稻為魚提供庇護場所、飼料,這種生态循環種養大大減少了對化肥農藥的依賴,實現了“一田兩用、一水雙收、糧漁雙赢”的目的。

“為保障‘魚米之鄉’項目順利實施,我們加大了科技應用和推廣。”趙建平介紹,該項目實行政、校(院)、企三方共建,四川農業大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等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服務,推廣使用優質水稻品種,水稻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引進優質水産品,推廣高低位池、專用水稻綜合種養模式。

“‘魚米之鄉’項目基地預計年産優質水稻4萬噸、魚類1.2萬噸,畝均純收入較高标準農田建設前增長3倍以上。”趙建平介紹,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是群衆增收緻富的保障。“魚米之鄉”項目堅持“大園區、小業主”發展模式,目前,已招引培育糧油龍頭企業2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5家、示範家庭農場24家,帶動5600餘戶農戶,形成以農民專合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骨幹、龍頭企業為帶動的現代稻漁種養經營體系。

趙建平表示,“魚米之鄉”項目建成後,基地不僅實現穩糧增收、以漁促稻,而且将成為“魚米産業興旺、鄉民生活富足、生态環境宜居、文化特色鮮明”的公園式美麗“魚米之鄉”,“達到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建設目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