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是靠什麼?在先秦以前,爵位、封邑、官職都是世襲的兩漢時期,人才的選拔制度是察舉制,地方長官在轄區内随時考察、選取人才,然後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後再任命官職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中正”指的是有名望的推薦官,人才的等級由他們來評定一般情況下,各州郡的中正官是由本籍人在中央任職的官員兼任,他們會依照家世、才、德的标準,評定轄區内士人的品級、等級品級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級,共分成九級,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朝廷根據品級的高低任命官職,大官多由品級高的人擔任,品級低的人則多擔任小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九品中正制是靠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在先秦以前,爵位、封邑、官職都是世襲的。兩漢時期,人才的選拔制度是察舉制,地方長官在轄區内随時考察、選取人才,然後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後再任命官職。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中正”指的是有名望的推薦官,人才的等級由他們來評定。一般情況下,各州郡的中正官是由本籍人在中央任職的官員兼任,他們會依照家世、才、德的标準,評定轄區内士人的品級、等級。品級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級,共分成九級,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朝廷根據品級的高低任命官職,大官多由品級高的人擔任,品級低的人則多擔任小官。
東漢末年由于戰亂,人口流動十分頻繁,使鄉舉裡選的人才評定方法已經難以持續下去,舊的人才檔案失去了作用,必須建立新的人才檔案以選拔人才,因此曹操建立了“九品官人法”作為臨時選拔人才的方法。公元221年,吏部尚書陳群對“九品官人法”進行了重申和修訂,并經曹丞同意,将其正式頒布全國。由于中正官大多由豪門大族擔任,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鞏固其地位,因此在評品論級時往往隻看門第高下,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結果望族的納終子弟平步青雲、坐取公卿,而那些有才能的人卻受到排擠,難以施展抱負和才幹。這樣一來,九品中正制就成了保護士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違背了量才授官、以期公正的初衷。到了隋代,九品中正制才被科舉制所取代而壽終正寝。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選撥制度,在中國曆史上一直持續了400多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