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社會走過來的祖母非常勤儉和珍惜糧食。小時候,她在我們每次吃飯前總是要告誡我們孫輩,“糧食是五谷大人”“吃多少裝多少”“不能邊吃邊掉”。
閑暇時,祖母經常給我們講一個“茅厮闆上撿粒飯吃中狀元”的故事。大意是,從前有個窮書生,一天吃完飯後上廁所,突然,嘴上沾着的一粒飯掉到了廁所踏闆上。這個書生看見後,毫不猶豫地撿起來就吃了。進京趕考前的一天晚上,這個書生做了一個夢,夢中有個白胡子老頭向他透露了第二天的考題和答案。這個書生驚問他是誰,白胡子老頭告訴他叫“五谷大人”。後來,這個書生真的考中了狀元。
我們每次都聽得将信将疑,每次都要反問祖母:我到茅厮闆上撿粒飯吃也能中狀元嗎?祖母總是說:故意掉的不算。遺憾的是,自從聽到這個故事後,我從未在上廁所時嘴上掉過飯,自然也就沒有在茅厮闆上撿到飯來吃,但對“五谷大人”的敬畏從此在心中紮下了根。
配圖來自網絡,下同
祖母珍惜糧食真是堪稱楷模。我們每次吃飯時掉在桌上和地上的飯,都被祖母一粒一粒地撿起來喂豬喂雞。夏季“雙搶”時,水田裡掉了很多谷粒,祖母總是要在插晚稻秧苗前将鴨子趕下田,把掉在泥裡的谷粒吃掉。秋收後,旱田裡掉了很多稻穗,祖母總是要帶着我們把田裡的稻穗一枚一枚地撿拾到籃子裡,撿拾完後還要把雞趕下田,把掉在地裡的谷粒吃掉。有一天,祖母不小心打翻了一瓶茶油,竟然一個人在家裡哭了很久。
祖母的言傳身教,讓我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其實并沒有什麼真正的“五谷大人”,所謂的“五谷大人”就是我們每天都要吃的糧食。
在祖母的嚴格要求下,我們這些孫輩沒有一個人敢随便浪費糧食。每當我們把碗裡的飯菜吃得幹幹淨淨的時候,她都會伸出大拇指表揚我們:“可以挂得匾!”而當我們有時候确實沒有控制好,裝多了飯吃不完的時候,祖母則會直接把我們的剩飯倒到自己的碗中吃掉,還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那時,每到過年要寫對聯的時候,祖母都會提醒來我家寫對聯的老先生:記得寫一幅“五谷豐登”貼到糧倉上啊!上小學時,印象中專門講珍惜糧食的課文有兩篇。一篇是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說的是農民種糧的辛苦,至今記憶猶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另一篇是當代作家馮骥才的一篇文章《顆粒歸公》,說的是一個小朋友拼命保護公家糧食,不讓自家的鵝搶吃的故事。這些課文當時都要求背誦。不過,我覺得這兩篇課文都沒有祖母講的“五谷大人”的故事那樣生動有趣,讓人難以忘懷。
上中學和大學時,我在食堂吃飯時每次都吃得很幹淨,基 本上做到了不鏽鋼飯盤不剩一粒飯,連湯也不浪費一滴。同學們剛開始看到後都很詫異,有的人說我“吃相難看”,有的人笑我是在“舔盤子”。我則鄭重其事地告訴他們,愛惜糧食是對農民最大的尊重,把飯菜吃幹淨可以淨化靈魂。慢慢地,我身邊越來越多的同學也加入到了“舔盤子”的行列中來。
時光飛逝,我由曾經吃什麼掉什麼的山野頑童變成了糧食行業主管部門的公務員,當年天天把“五谷大人”挂在嘴邊的祖母早已駕鶴西去。現在,每當看到倉庫裡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儲備糧食,我總是想起關于珍惜糧食、制止浪費的重要指示,也想起祖母當年“糧食是五谷大人”的諄諄教導,更加懂得珍惜糧食,更加感到管糧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原文刊登于2022年3月26日糧油市場報A04版,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市商務和糧食局)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趙茜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