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葉 王丹娜)研究表明,在任何一次面對面的語言交流中,隻有8%的溝通來自于語言,37%來自于聲調,剩下的55%來自于肢體語言。在一次電話的交談中,92%的交流來自于音調,隻有8%來自于說話内容。因此,動聽的聲音是有效交流的基礎,甚至比語言本身還要重要,會影響到交流的結果。
2022年4月16日是第20個“世界嗓音日”,今年的主題是“liftyourvoice(讓您的嗓音更動聽!)”。在世界嗓音日到來之際,哈爾濱市第四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董周威,從醫學角度與您談談該如何做才能擁有動聽的聲音,本期我們首先來談談正确的發聲方法對聲音表達的重要性。
人說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同樣,科學健康的用嗓習慣,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與自信也可以成就動聽的聲音。但是習慣的養成注定是一個漫長又辛苦的過程,需要訓練者用時間磨練自己的歌唱腔體,形成正确的發聲方法,淬煉自己的發聲技術。
發聲習慣影響聲音的良好表達。聲音是由喉部肌肉、腹部肌肉,還有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共同協調作用而産生的,同時還有呼吸的參與。正确的發聲方法,發出的聲音必定是分布平衡的氣息與聲帶的和諧振動相匹配,發聲器官必須是放松的,身體各部位所形成的共鳴腔必須是非常通暢的,以緻聲音的振動能在自由分布和擴大中不受阻礙。
不良的發聲方法,會使發聲器官過度拉緊,或因突然的猛烈的拉伸引起充血或出血。就像正确的舞姿會使腿部的線條更加完美,而錯誤的訓練方式卻能使腿變形或者扭傷,甚至使演員緻殘。
長期歪着腦袋練聲竟導緻
雙側聲帶發育明顯差異
一些專業用聲者因感覺咽喉部不舒服,發音疲勞,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而就診。多數情況下,不是由于疾病所緻,而是由于不當的練聲習慣。
曾經有一位男高音演員因感覺高音困難而就診,醫生對他進行了專業的嗓音檢查和評估後,發現他的兩側聲帶發育有明顯的差異,随後醫生經過評估發現,這個患者平時習慣偏着肩膀、歪着腦袋、斜歪站着練聲,隻有當正式表演時,才會保持正确的姿勢演唱,正是這種不良的練聲習慣直接導緻喉部肌肉發育的不平衡。
唱高音時過度緊張
反而影響高音表達
很多專業用聲者來就診,經常問:“我是不是得了咽炎?喉炎?聲帶上是不是長東西了?”專業的嗓音醫生會發現,其實這是發聲器官的習慣性緊張而導緻的不良後果。
前幾天,一個音樂學院的學生來就診,表示自己上大學之後高音總是很不理想,大學老師對她的聲部劃分提出了質疑。經過動态喉鏡和嗓音評估後,醫生發現她為了達到高音的效果,喉内肌肉呈現過度的緊張狀态,形成了錯誤了發聲習慣。當她明白了存在的問題後,通過改正發聲方法,不但發高音時變得更輕松,而且音色比之前更好。
矯正錯誤的發聲習慣、選擇
适合自己的發聲方式尤為重要
在門診的患者中,還有一部分患者,因聲帶手術後仍然出現聲音嘶啞而來就診,這主要是由于他們錯誤的發聲習慣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導緻疾病的再一次發生,還有的是因為本身存在肌緊張發聲障礙,沒得到良好的糾正,聲音一直嘶啞。
一位網絡主播就通過适當的訓練而避免了一次手術治療的痛苦。這位主播為了讓自己的嗓音更動聽,始終刻意模仿“娃娃音”說話,但是這種發音方式并不适合她,因此而患聲帶小結,進行了手術治療,醫生提醒她要糾正發音方式,否則容易複發。一年之後,她再次因聲帶結節來到醫院,要求再次手術。經過幾次的溝通,結合她的發聲器官的特點,醫生對她的聲音進行了一次系統的矯治,并且教會她以一種适合她的方式去修飾她的聲音,2個月後,患者再次來就診時聲帶小結就消失了,避免了再一次手術的痛苦。
溫馨提示:
想要擁有好聲音,讓聲音更動聽,正确的發聲方法是最重要的。對聲音以及産生聲音的發聲器官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尋找到擁有個人特點的最理想的聲音,讓發音技巧與自然規律有機的結合,才會找到具有個人特點的最動聽的聲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