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國時期廬江是現在哪個城市

三國時期廬江是現在哪個城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3 02:24:18

三國時期廬江是現在哪個城市? 廬江、舒城均自稱“周瑜故裡”,近年廬江将原軍二路改稱周瑜大道,舒城于2021年也将原三裡河路更名為周瑜大道,兩縣民間更是帶着情緒化的攻擊對方竊取本縣名人,與兩縣相關的學界也紛紛為本縣站隊、搖旗呐喊,都出了一些所謂“研究成果”論證周瑜是廬江人或者舒城人其實周瑜故裡之争早在明清時期就開始了舒城有周瑜城遺址和關于周瑜屯兵的種種傳說,舒城周瑜文化研究會找到兩套清朝的《周氏宗譜》,族譜記載周瑜“居舒城麻地”而廬江有周瑜墓、小喬墓等,廬江縣也找到古代家譜的證明,紹興《周氏族譜》認為,周榮的父親周清,“字宇清,擢舒令,晉廬江太守,遂家于舒城,生子榮,榮字平孫,官至太守,尚書令……”此族譜認為周榮的父親周清在晉升為廬江太守時,舉家生活于廬江郡舒縣之城中雖然雙方都有證據,但都是間接證據,不能直接佐證周瑜是哪裡人可以說舒城、廬江誰也說服不了誰,徒留民間打嘴仗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三國時期廬江是現在哪個城市?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國時期廬江是現在哪個城市(廬江與舒城之争)1

三國時期廬江是現在哪個城市

廬江、舒城均自稱“周瑜故裡”,近年廬江将原軍二路改稱周瑜大道,舒城于2021年也将原三裡河路更名為周瑜大道,兩縣民間更是帶着情緒化的攻擊對方竊取本縣名人,與兩縣相關的學界也紛紛為本縣站隊、搖旗呐喊,都出了一些所謂“研究成果”論證周瑜是廬江人或者舒城人。其實周瑜故裡之争早在明清時期就開始了。舒城有周瑜城遺址和關于周瑜屯兵的種種傳說,舒城周瑜文化研究會找到兩套清朝的《周氏宗譜》,族譜記載周瑜“居舒城麻地。”而廬江有周瑜墓、小喬墓等,廬江縣也找到古代家譜的證明,紹興《周氏族譜》認為,周榮的父親周清,“字宇清,擢舒令,晉廬江太守,遂家于舒城,生子榮,榮字平孫,官至太守,尚書令。……”此族譜認為周榮的父親周清在晉升為廬江太守時,舉家生活于廬江郡舒縣之城中。雖然雙方都有證據,但都是間接證據,不能直接佐證周瑜是哪裡人。可以說舒城、廬江誰也說服不了誰,徒留民間打嘴仗。

本文拟梳理一下舒城和廬江縣的沿革,最後再闡明我對周瑜故裡的主張。

(一) 漢朝之前

舒城、廬江同處皖中,漢朝之前安徽中部地域北抵淮河、南及長江、西限霍山、東達巢湖這一帶,統稱淮夷或南淮夷。淮夷族在這一帶建立了衆多小國家,号稱群舒。《左傳》宣公八年又作衆舒,是指舒人建立的若幹邦國,非指一國。《春秋釋例·土地名》謂群舒有“舒龍、舒、舒寥、舒庸、舒鸠五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則認為舒、群舒、舒蓼、舒庸,舒鸠是“一國而有五名”,皆謬。然群舒究竟包括哪些國家,文獻上亦無明确記載。今考覆《春秋》、《左傳》、杜預《集解》及《世本·氏姓》等,得群舒之屬凡九,即舒、舒庸、舒鸠、舒蓼、舒龍、舒鮑、舒龔、宗、巢。

世代久遠,可見古代對群舒就有争議,但大體上可以知道,漢朝之前是沒有廬江縣與舒城縣的,它們在當時應當分屬于群舒中的某個或者數個小國家。桐國與群舒鄰近,也疑似群舒國。

在西周時期這些以舒為名的小國都以徐國(夏朝至西周時期諸侯國。伯益之子若木為徐國開國君主,都城徐城在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為宗主國。春秋戰國時期,徐國衰弱,群舒先為齊國、楚國争奪,後又被吳國、楚國鲸吞。到戰國後期,這些叫舒的國家相繼在曆史舞台消失,估計都被楚國吞并了。

秦始皇開國後,廢分封,定郡縣,皖中各地均屬于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管轄。而秦朝的廬江郡(治番陽,今江西省鄱陽縣)轄今天的安徽省銅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鎮市、上饒等市。秦朝時九江、廬江這兩個地名在今天位置正好相反。

(二) 兩漢至隋唐

班固《漢書·地理志》記載“廬江郡,故淮南……縣十二:舒,故國。莽曰昆鄉。居巢,龍舒,臨湖,雩婁,枞陽、尋陽、襄安、潛、皖、湖陵邑、松茲”。可見西漢時皖中屬廬江郡,郡治在舒縣。

司馬彪《後漢書·郡國志》載:“廬江郡,文帝分淮南置。……十四城……曰:舒、雩婁、尋陽、潛、臨湖、龍舒、襄安、皖、居巢、六安國、蓼侯國、安豐、陽泉、安風。”《郡國志》雲:“凡縣名先書者,郡所治也。也就是說東漢時廬江郡仍管轄皖中,郡治仍在舒縣。

三國戰亂,廬江郡分治為二,魏與吳均設置了廬江郡。魏廬江郡治六安、吳廬江郡治皖城(潛山),原廬江郡毀于戰禍,成為魏、吳交戰的戰場。

西晉恢複廬江郡,《晉書·志五》“廬江郡漢置。統縣十……陽泉,舒故國,有桐鄉。灊天柱山在南,有祠。皖,尋陽,居巢桀死于此。臨湖,襄安,龍舒,六故六國。”廬江郡轄陽泉、舒、灊、皖、尋陽、居巢、臨湖、襄安、龍舒、六等十個縣。

南北朝時期。宋、齊兩朝,舒縣均隸屬于廬江郡。《宋書·卷三十六》載“廬江太守,轄舒令、灊令、始新令”。《南齊書·卷十四》“廬江郡轄舒令、灊令、始新令、樵等地,舒為郡治。梁、陳兩朝史書均無志。

隋朝,《隋書·志二十六》“廬江郡……開皇初改為廬州。統縣七……合肥……廬江齊置廬江郡,梁置湘州,後齊州廢,開皇初郡廢。……襄安……慎東……霍山……渒水……開化……”。曆史上首次出現了廬江縣的名稱,它和合肥、襄安、慎東、霍山、渒水、開化等6縣一起成為隋廬州府的七個屬縣之一。結合《南齊書》可知,廬江縣是沿襲了齊廬江郡郡治舒,梁朝廬江郡改名叫湘州,隋開皇年間廢除了廬江郡,廬江這個幾千年聞名九州的地名并沒有退出曆史舞台,而是給了舒縣,舒縣作為地名從此退出曆史舞台,從隋而始它以廬江縣的名稱存在于中華大地。

《舊唐書》“廬江,漢郡名。漢龍舒縣地,屬廬江郡。梁置湖州,隋複舊也。舒城,開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廬江二縣置,取古龍舒縣為名。”至此,廬江與舒城兩個縣的名稱都正式确定了。但是《舊唐書》的記載也給後世廬江、舒城誰是古縣“舒”的繼承者之争埋下了伏筆。

(三)舒、龍舒、廬江、舒城

因為《三國志·吳書》記載“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似乎舒城、廬江誰是舒的繼承者,誰就是周瑜故裡。

誰是龍舒、誰是舒,這不是今天兩縣人之間的争論,實際上争議在古代就開始了。

1、 認為廬江是龍舒。 《舊唐書》“廬江,漢郡名。漢龍舒縣地。”《讀史方輿紀要》“廬江縣府南百八十裡。東至無為州百八十裡,西北至舒城縣九十裡,西南至安慶府桐城縣亦九十裡。漢龍舒縣地,屬廬江郡。梁天監末,始置廬江縣,兼置湘州治焉。”《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六》“廬江縣,東南一百八十裡,舊十二鄉今七鄉,本漢龍滁(舒)縣地,故城在今縣西一百二十裡,梁武帝置廬江縣,義甯元年,移于石渠東南,景隆二年,移于今所。七門堰在縣南”。

2、 認為廬江是舒。《漢書·地理志》“舒,故國。莽曰昆鄉。”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改廬江郡之舒縣為昆鄉。《宋史·地理志》:“廬江縣有昆山礬場”皖中一帶,廬江以産礬聞名,因此廬江郡郡治所在地——舒縣,應當就是今天安徽省廬江縣。光緒《安徽通志》辯訛關于“古舒縣古龍舒縣考”也明确記載:“舊說及府志皆以舒城為古舒縣,而以廬江為古龍舒。按,蕭齊志廬江郡舒縣注:建元二年為郡治。《隋書》廬江縣注:齊置廬江郡,梁置湘州,據隋志所雲置郡之地與齊志合,是舒與廬江皆為郡治,而今之廬江即古之舒縣明矣”。“又按,漢志廬江郡所領有舒、龍舒二縣,杜預注廬江南有舒城,舒城西南有龍舒,明是舒縣在東,龍舒在西。今舒城在廬江之西,則舒城之為龍舒尤為明證,且其縣唐時所置,上取古舒(縣)城為名,後人泥其名,以為即古舒縣,遂反以廬江為龍舒,誤矣”。總體而言,經過曆朝的論證,以及古代提到的舒縣的特産,以及考古學的考證,舒是廬江縣已經确定無疑,所以今天各種版本的《辭海》以及曆史書籍在标注舒時,都明确無誤的寫到舒,今安徽省廬江縣,治所在廬江縣西城池村。

3、 龍舒是誰?由于,龍舒早已撤掉,所以除了《舊唐書》、《讀史方輿紀要》、《太平寰宇記》等誤認為龍舒是今天廬江縣外,大部分其他資料都認為龍舒縣就是今天舒城縣,今天的舒城也以龍舒自居,該縣出産的酒類就有龍津、龍舒宴,萬佛湖水庫以前的名字也叫龍河口水庫。但是在漢朝時,舒縣和龍舒縣是并存的,漢晉時都有舒縣和龍舒縣,皆隸屬廬江郡。龍舒縣與舒縣下轄地區先後有交叉。東漢永平元年(公元58年),龍舒縣則改為“龍舒侯國”。《安徽省志》記載,龍舒侯國在漢時“立國13年”。永平元年(58年)四月癸卯,明帝封楚王劉英舅子許昌為龍舒侯。領舒縣、龍舒縣。西晉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認為:“舒西南有龍舒,東漢侯國,六朝縣廢,今懷甯、桐城之間有大小龍山,意古龍舒境乎。”說明漢龍舒縣包括今天的安徽懷甯縣、桐城市。清·姚鼐也是同樣的觀點。他在《漢廬江郡沿革考》寫道:“龍舒,蓋得今懷甯北、桐城南地。”西漢龍舒縣還下轄今舒城縣西南山區。《安徽曆代政區治地通釋》曰:“龍舒縣——春秋群舒之邑,西漢置縣。故址疑在今舒城縣西南曉天鎮附近。”

(四)結論

1、舒,即古代舒縣,在隋朝改名廬江縣,因此舒是今天的安徽省廬江縣,不是今天安徽省舒城縣,舒城縣是唐開元年間才建立的。

2、龍舒侯國包括舒縣和龍舒縣,範圍包括今天廬江縣、舒城縣、桐城縣、枞陽縣和無為縣一部分,其中龍舒縣主體可能是今天桐城市,包括舒城縣一部分。

3、廬江縣和舒城縣在曆史上長期作為一個整體隸屬于舒縣管轄,直至唐開元年間舒城縣立縣,兩縣才作為兄弟縣長期存在,即使這樣在後來的曆史進程中,它們的管轄範圍也不完全是一成不變的,特别是兩縣交界處一些鎮村,今天屬于舒城的,過去可能是廬江縣的,反之亦然。

4、由于舒城與廬江長期作為一個整體所以,盡管舒就是今天的廬江縣,但是也不能因此斷定周瑜就是今天廬江人,隻要不能确定到周瑜出生的至少鎮一級确切位置,他就有可能生在今天的廬江縣,也可能生在今天的舒城縣,甚至他出生在今天的無為市的什麼地方在三國時也叫“廬江舒人也”。

5、此外,舒城與廬江的周瑜城、周瑜墓都年代久遠,都沒有紮實的證據證明它們就是真實的曆史遺存,甚至在明朝時就已經有誰是舒縣的争論,這兩個文物是不是明朝人僞造的也不得可知。因為無論周瑜墓還是周瑜城都沒有找到明朝以前的記載。

6、至于家譜,兩縣都找到号稱是周瑜後代的周氏家譜,家譜可以作為曆史研究的補充,但是不可盡信,況且兩縣的周氏家譜都自話自說,因此兩縣的周氏家譜都不能作為周瑜故裡的有力證據。

7、既然周瑜城、周瑜墓與周氏家譜不能作為周瑜故裡的直接證據,那麼舒這個地名可不可以作為判斷周瑜故裡的依據呢?前文已經叙述過,這個舒就是今天的廬江縣,但是在古代他的範圍比今天的廬江縣大的多,舒縣包括今廬江縣全境,舒城縣大部分,無為市、桐城市、枞陽縣的部分地區。因此哪怕周瑜是無為人、桐城人、枞陽人,陳壽寫《三國志》時,也會這樣寫“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綜上所述,周瑜确切是哪裡人,今天最大的可能是在古舒縣範圍内,但是已經不能精确到鄉鎮一級了。因此官方目前廬江、舒城兩縣共享周瑜故裡名号的建議,既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最為尊重事實和科學的辦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