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早期的李白的樣子

最早期的李白的樣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22:15:45

今天和大家分享李白的《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月亮,可是中國古典詩詞裡的一個大主題,曆朝曆代無數騷人墨客都曾經吟風弄月,寄情風月。那在所有的詩人裡頭,我個人覺得,李白和月亮的緣分最深。他一生留下來差不多一千首詩嘛,寫到月亮的就有三百多篇,比寫到酒的還多。

最早期的李白的樣子(蒙曼和大家分享李白的關山月)1

小的時候天真浪漫,是“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長大了豪情滿懷,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知己難求孤獨了,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半生漂泊思鄉了,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月亮漂亮,是“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寫月亮多情,是“暮從碧山下,山月随人歸”;寫豪邁,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寫婉約,是“卻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

那寫感慨,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寫了一輩子月亮,給兒子起名字都叫“明月奴”。所以當李白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人們才會編故事,說他是喝醉了酒,非要到水中撈月亮,才死去的。那這樣看來呢,李白和月亮真是生死相依。今天要講的這首《關山月》,在李白的詠月詩中,也是名篇。

《關山月》本來是樂府舊題,屬于漢樂府的橫吹曲。《樂府古題要解》對它的解釋是說,“關山月,傷離别也”,既然是傷離别嘛,主體基調自然是纏綿哀傷,可是李白氣魄大呀,到他這兒一切就不一樣了!傷離别固然還是傷離别,但是傷得雄壯沉痛,有太白風骨,那怎麼叫太白風骨呢?先看前四句: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這四句是什麼呀?是點題呀!你看,明月、天山、玉門關,這不就是題目的關、山、月嘛。而且還加了兩個意向,一個是蒼茫雲海,一個是萬裡長風。明月、天山、雲海、長風、玉關,把這幾個意象疊加在一起,一下子唐朝西北邊塞蒼茫雄壯的感覺,就出來了。那為什麼一定是西北邊塞呢?這就涉及到天山和玉門關這兩個關鍵性的地理名詞了。天山在哪兒啊?天山可不是今天新疆的天山啊,那是今天橫亘在甘肅、青海兩省的祁連山。因為這裡,在秦漢時代本來是匈奴人的地盤,匈奴人管天叫“祁連”,所以祁連山翻譯成漢語就叫天山。那玉門關又在哪兒啊?玉門關在今天甘肅的敦煌西北面,正當扼守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人們心目中中原和西域的分界線。

這兩個标志性的地名一出來,馬上我們心中已經自動升騰起一種蒼涼的感覺,這就是邊關呐。那西北邊關的月亮到底是什麼樣啊,李白說了“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大家看“明月出天山”,是不是馬上就想到了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呀?一個在山上,一個在海上,氣魄都很大,但海是低平的呀,山勢高聳的,海是流動的,山是凝固的,山比海更有硬度。所以看“海上生明月”會覺得廓大,而看“明月出天山”會覺得硬朗,天山不是大海,但天山之上是波翻浪卷的蒼茫雲海啊!一輪明月就在這雲海之間穿行,這就是“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這是一個硬漢版本的“海上生明月”呀!不僅宏大而且壯麗。月亮在天山上,那望月的人在哪兒呢?望月的人,應該身處天山的西邊。為什麼一定是西邊呢,因為我們經常說月上東山,月出東海,月亮都是從東邊升起的,望月的人看見“明月出天山”,那麼他一定是身處天山以西,那可是遠離中原内地的西北邊陲呀!此時此刻,他面向明月、面向天山,其實就是在面向中原、面向家鄉,一種思鄉之情,已經在不言之中了。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起句的場景這麼壯闊,往下該怎麼接呢,一般人還真駕馭不了,所以往往就會從寫景轉入抒情,但是李白不一樣啊,他筆力雄健,接了兩句更壯闊的,“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從高高明月,寫到了烈烈長風,“長風幾萬裡”,這個數字太驚人了。所以南宋還有一個詩論家叫楊齊賢,幫着李白算算數,說玉門關到天山沒有那麼遠啊,然後就猜,這幾萬裡是不是不隻從玉門關到天山,而是指從玉門關到月亮的距離呀!其實如果要這樣論詩的話,就未免太死闆、太老實了,漫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連白發都能三千丈,長風幾萬裡就更是不在話下。

最早期的李白的樣子(蒙曼和大家分享李白的關山月)2

就算是真算裡程,也不應該從祁連山往玉門關算,而是要算從中原到玉門關的距離啊!我們剛剛說過這個望月的戍卒身處極西邊陲,他面向東方,不僅看見了天山上的月亮,還感受到了從遙遠的中原吹過玉門關的長風,這是來自家鄉的風啊,這就是“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背後其實還是思鄉。

那可能有人會說了,同樣的玉門關,同樣的風,為什麼王之渙會寫“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而李白卻會寫“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因為兩首詩的立論基調不一樣啊,王之渙在是在極言邊關苦寒、春風難到,而李白筆下的戍卒呢,可是在眼巴巴地望着家鄉啊,他當然願意相信,刮到自己身邊來的風,是從家鄉那一路吹過來的,它走了幾萬裡路,才終于吹度了雲門關,來到自己身邊。

那把這四句詩放在一起,“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氣魄真雄壯,但是呢,背後的思鄉之情也真是深沉。下四句: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既然那麼思念家鄉,為什麼還要跑到這萬裡之外的邊陲呢?因為這自古就是胡漢交戰的地方啊,“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這一聯兒對得多好啊。所謂“白登道”自然是指漢初的白登之圍嘛,那個時候,漢高祖劉邦帶領士兵征讨匈奴,就在白登山被包圍了七天七夜。那“青海灣”呢,青海灣可是唐朝和吐蕃人反複争奪的地方。一個“漢下”,一個“胡窺”,就告訴我們,從天山到玉關,自古就是胡漢兩家必争之地。

既然如此,戍卒當然要背井離鄉,保家衛國。可是呢,“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戰争是何等殘酷啊!從漢到唐,跨過玉門關的一代代戍卒,又有多少人能夠活着,回到玉門關以裡呢!王翰說“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那還是少年從軍的豪邁,但是李白的“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卻像是老兵的歎息呀!這歎息裡頭已經沒有少年輕狂了,而是帶着生活的全部沉痛啊。從前四句的邊關,寫到中間四句的戰争,那接下來呢?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這四句是從戰争寫到人了,“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顔”,戍邊的士卒,望着自身所在的邊城,想着魂牽夢繞的家鄉,臉上都浮現出愁苦的神色。想想看,這不就是範仲淹《漁家傲·塞上秋來風景異》的意象嘛,“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範仲淹的“将軍白發征夫淚”,其實也就是李太白的“思歸多苦顔”呐。那士卒在邊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他們的家人呢?毫無疑問,家人也在牽挂着他們,盼望着他們呢?

李白的《春思》不是講嘛,“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親人的心總是息息相通的呀!面對着天山上那一輪明月,戍卒的臉上露出凄苦的神色,那他不由地推想,在萬裡之外的家鄉,他的妻子,此時此刻一定也在高樓之上,憑欄遠眺,發出深深的歎息吧,這就是“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明月跨越了萬裡長風,跨越了萬裡,思念跨越了萬裡,歎息也跨越了萬裡,傷離别的情緒,就是在這樣跨越萬裡的宏大背景之下,顯得格外深沉了,這樣的深沉壯闊就是太白風骨!那咱們都知道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豪邁超逸,他的為人更是有俠客風範。

但是這首《關山月》卻不是豪邁超逸的,而是渾雄沉重的,他也并不好戰,相反,他深深地同情着那些為戰争付出沉重代價的人們,在壯麗的文采之外,他還閃耀着儒家人道主義的光輝。再讀一遍: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