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樂曲讓人歎為觀止?《月光奏鳴曲》,又名“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和“月光曲”分為三個樂章為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所作,作于1801年,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貝多芬的樂曲讓人歎為觀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月光奏鳴曲》,又名“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和“月光曲”。分為三個樂章。為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所作,作于1801年。
第一樂章,持續的慢闆,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為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闆,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
第二樂章,小快闆,降D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貝多芬在這一樂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變了傳統鋼琴奏鳴曲中一向作為慢闆樂章的第二樂章,而采取了十分輕快的節奏,短小精悍而又優美動聽的旋律與第一樂章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樂章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承前啟後”作用,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在此銜接得非常完美。
第三樂章,激動的急闆,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本樂章擁有精巧的結構與美妙的鋼琴性效果和充實的音樂内容,急風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種複雜的鋼琴技巧,表達出一種憤懑的情緒和高昂的鬥志。直到全曲結束之前,還是一種作“最後沖擊”的态勢。
幾乎沒有一首名曲像這首奏鳴曲一樣,因“月光”這一俗稱而名滿天下、家喻戶曉。《月光》這一名的由來衆說紛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1799-1860)形容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面上一隻搖蕩的小舟一樣”。貝多芬自己則稱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樣的”(Quasi una Fantasia)。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