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座網紅城市——成都,天府之國讓人流連忘返,古已有之。成都又叫蓉城,古代的蓉漂(客居在成都的人),最著名的當屬杜甫和陸遊。這兩位詩人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詩聖杜甫名詩《春夜喜雨》,這首詩寫的就是成都的雨。這是詩聖平生絕美之作,一座城市一場夜雨在詩聖筆下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這首年年入選小學課本之作,上學時老師總是念着這首詩,告訴我們春雨如何寶貴,對農民和農作物如何有好處;又說春雨如何偉大,它總是“潤物細無聲”。但這些其實都沒有完全涵蓋這首詩全部的詩意,其實這首詩寫的更是一座雨夜之城的美。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全詩大意:好雨似乎知道時節的到來,一到春天,就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入夜時分,起風了,那麼一定是在雨。果不其然,晚上大家都睡着了,雨水無聲滋潤澆灌着大地萬物。野外小路黑漆漆一片,烏雲壓城,隻有江邊的船上燈火獨明。天亮的時候,再去看那地面的濕潤,那是朝陽下的錦城,花團錦簇。
寫這首詩時,漂泊了半生的杜甫在成都得到了難得的安甯,全詩也處處都透露出詩人此時内心的閑适和惬意。首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采用拟人的手法,賦予春雨生命。不過這第一句,其實不獨四川,到處都一樣,三月裡的小雨,淅淅瀝瀝。而詩人卻說這是因為好雨知道時節,這隻能說明杜甫對春雨十分喜愛。
第二句則是成都,或者說四川盆地獨有的現象。“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晚上起風必有雨,但是雨一定是晚上下,第二天就會放晴。這是十分令人感到惬意的,晚上聽雨,十分詩意;早晨迎接雨後清空,又十分清爽。
這首詩曆來最被忽視的是第三句“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這兩句其實就像一幅明暗交織的風景畫。江船上的燈火,恰恰就像旅人心中的一盞路燈,在黑暗中給淪落天涯的人無限溫暖。此時的杜甫曆經磨難,來到成都定居下來後,他感受到了一絲暖意,那江船上的漁火正是這暖意的體現。
全詩的點睛之筆其實是最後一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早晨起來,空氣濕潤,在一片清新中,一抹紅色格外豔麗。那是什麼?仔細一看,原來是“花重錦官城”,整個錦城成了花的海洋,這是成都的春天。陸遊“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也是這個景緻。這短短10個字,看似信手拈來,卻将雨後的美放到一座城的大格局,這是詩聖才有的筆力。
杜甫這首絕美之作,小時候以為隻寫一場雨,長大才道寫的是一座城。而那“随風潛入夜”的春雨,成為了多少人心中的至美之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