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黔之南大山深處

黔之南大山深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15:13:02

黔東南,一個被聯合國世界文化基金會确定為全球“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旅遊地,保持着最原始、甯靜、與世無争的生活狀态。2014年秋初,時尚旅行服裝品牌LONSDALE(龍獅戴爾)攜手《時尚旅遊》,邀請《亮劍》女主角童蕾一起走進黔東南,開啟一場“尋夢桃花源”之旅,感受郎德上寨最熱鬧的攔門酒和華麗的苗族服飾,品味鎮遠古鎮的甯靜,探訪地扪村原始古樸的農作生活。

郎德上寨:十二道攔門酒與苗族飛歌

朗德上寨是一個有百戶人家的苗族村寨,吊腳樓依山而築,和湘西鳳凰頗有相似。這裡居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征,又稱為“長裙苗”。進入郎德上寨,得按苗家禮俗喝攔路酒,從寨腳公路開始,到寨頭的進寨門樓,一共12道,每道酒卡站着兩三位盛裝打扮的苗族姑娘,提壺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兩土碗,表示福壽雙全。最後一道酒卡是進寨門樓,土碗換成了大牛角。不過苗家人雖然好客,但絕不會強人所難,隻要雙手不碰觸酒碗,彎腰用唇輕觸酒杯即離,并有禮貌他說一聲“兜社莫”(苗語“謝謝你”)就可以過關了。

黔之南大山深處(龍獅戴爾探訪黔東南)1

沿着石闆路走進寨中央的蘆笙場,一場盛大的苗家歌舞表演。婦女們身穿繡衣條裙,頭戴銀角冠,男子們則長袍馬褂,依次表演起傳統的苗族歌舞:蘆笙舞、闆凳舞、銅鼓舞……苗家老漢吹起高低不一的蘆笙,古樸悠揚,伴着姑娘們頭上身上的銀飾發出的叮當聲,交融成分外好聽的和旋。男女老少絡繹上場,圍成若幹個同心圓,旋轉、踢腿,跳躍......

黔之南大山深處(龍獅戴爾探訪黔東南)2

不可錯過的體驗有兩個:打糍粑和刺繡。蒸好的糯米放在澡盆大的木桶裡,兩個人分别手持一個巨大的木槌有節奏地敲打,直到把糯米打成又粘又勁道的糜,再用手揉成團,沾着白糖吃即可。看起來雖然簡單,可真是需要體力,木槌敲下去會粘在糯米上,這一錘和一拔都需要力量與技巧,男士們一個個錘得汗流浃背。刺繡更不簡單,苗繡是以五色彩線織成,圖形主要是規則的若幹基本幾何圖形組成,花草圖案極少。對每一個苗族姑娘來說,苗繡就像唱歌一樣是天生的本領,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畫草圖,全憑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藝和非凡的記憶力,數着底布上的經緯線挑繡,布局謀篇,将一個個單獨的局部的圖形巧妙組合,形成一個豐滿的繡品,達到和諧完美的境地。

黔之南大山深處(龍獅戴爾探訪黔東南)3

長桌宴是西南地區過年過節、喜慶婚宴才有的特色慶祝方式,長桌拼起來,家家戶戶把自家的美食拿出來供大家分享,甚至有成百上千人共吃長桌宴的盛大場面。酸湯魚、米豆腐、辣子雞,絕對酸爽熱辣。苗家姑娘們一邊吃一邊唱起祝酒歌,一口臘肉配上一碗米酒,那股子熱辣從喉嚨一直貫穿至腸胃,怎一個爽字了得!

鎮遠古鎮:被時光遺忘了的小城

郎德上寨向東北方向行駛130公裡,可抵達鎮遠古鎮。鎮遠四周皆山,舞陽河以“S”形穿城而過,頗似一副太極八卦圖。2200多年的曆史,鎮遠古鎮的城池和建築皆為明代建築,民居和碼頭數量頗多。在鎮遠看民居是一件趣事,民居多集中在巷内,采用“歪門邪道”的街巷布局;而富商的深宅大院為四合院結構,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風格,又有依山而築的特點。

傍晚時分是古鎮最美的時刻,兩岸的古建築投映在舞陽河的河面上,餘輝落在山的後面,卻給遠山和雲彩鑲上了一層橘紅色的裙帶,于是那山、那雲、那橘紅色的餘輝也都投映在了河面上。随着夏日晚間的微風,河面泛起層層漣漪,倒影也随之時而斑駁時而清晰。天色變暗,兩岸的燈光亮起,燈光勾勒出河岸邊的餐廳、酒吧,橋洞與亭子,小鎮的夜熱鬧但不喧嚣。

黔之南大山深處(龍獅戴爾探訪黔東南)4

向鎮遠古鎮西北34公裡處行駛,來到了高過河。高過河由原始森林、峽谷、險灘、飛瀑構成。方圓34平方公裡的景區内,植被豐富,古木參天,奇花異草繁多。這裡年平均氣溫14.5度,野鴨金雕出沒其間;林幽谷靜,潭秀瀑美,動靜結合,野趣盎然;青山綠水間,還不時有天然壁畫、奇峰怪石如神來之筆。獨具魅力的高過河漂流是最刺激、最令人心曠神怡的項目。漂流河段全長10公裡,漂流落差200,3小時的漂流着實驚險刺激,而當行駛至開闊水面時,低頭可見清澈的河水中,小魚在水草間嬉鬧穿行,擡頭可見成排的參天古樹宛若巨傘,陽光從古樹的縫隙間穿過偶爾投射在河面上,如鏡般的河面樹蔭斑駁。偶爾還有電光藍色的珍奇蜻蜓落在船頭,來不及你反應,又忽閃兩下翅膀飛走。這奇趣的一刻仿佛電影靜幀畫面。

黔之南大山深處(龍獅戴爾探訪黔東南)5

地扪:白雲深處有人家

相較于郎德上寨的缤紛熱鬧,地扪則分外原始純粹。地扪村始于700年前,吳姓祖先定居于此,勤勞耕作,豐衣足食,造就了這個自給自足的原始村落。如今村裡有百餘戶人家,村民們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狀态。村裡的老人們圍坐成一圈,露天吃着飯。小孩兒們從風雨橋上光着屁股跳下戲水,女孩兒在溪邊洗頭洗衣,老婦坐在自家門前捶打構樹皮造紙,男人們在梯田裡幹農活,伐樹修屋,河裡捕魚,谷場曬稻......地扪保留着自給自足的傳統生活方式,找不到任何商業化的酒店、餐廳、商店,村民們靠種地、養豬、紡織、染布、造紙滿足日常所需。

黔之南大山深處(龍獅戴爾探訪黔東南)6

地扪村民皆為侗族,他們沒有文字,但是侗族姑娘們天生會唱侗族大歌,她們勞動時唱歌,休息時也唱,節慶喜喪更要唱歌,歌裡記錄了勤勞的侗族人民從古至今的故事。9月正值地扪村梯田放水抓魚的農忙時節,所謂放水捉魚,指的是在黔東南地區,聰明的勞動人民在種水稻的時候把魚苗放入梯田中,等到水稻成熟時,魚兒也變得新鮮肥美。收割水稻之前需要把梯田中的水放幹,放完水梯田裡遍布活蹦亂跳的小魚。這裡燒魚的方式也極為傳統,不開膛不去麟,直接用竹簽串成串,架在火上完整的燒,直到魚的表皮燒得焦黑,甚是美味!

黔之南大山深處(龍獅戴爾探訪黔東南)7

這裡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早晨新的一天重新開啟,子子孫孫沿襲。黔東南恍若世外桃源的美景,讓所有城市生活中的喧嚣、壓力、煩惱在那一瞬間遠去,仿佛正躺在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不願醒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