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費一年23萬左右、2022年秋季正式開學、辦學層次涵蓋學前教育及小學、初中至高中一貫制……近日,雙流不少家長都注意到了一所學校的招生宣傳。
吸引家長們注意的,一是學費,“23萬一年,在整個成都都算是天花闆級别了”;其次,如此學費不菲,但這個學校的身份讓不少家長感覺有點“懵”。
有家長向成都商報教育發布新聞熱線進行咨詢時提到:在前期宣傳中,這個學校先後用過“成都貝賽思學校(籌)”“成都貝賽思國際/雙語學校(籌)”“貝賽思學校成都校區”等多個校名。
一會兒是“成都校區”,一會兒又聲稱是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可同時招收中國籍學生和外籍人員子女;一會兒校名後面又有一個“籌”字。不少家長心生疑惑:這到底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其前期的招生宣傳是否可信呢?
對此,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記者展開了相關調查,并同時向成都市教育局、雙流區教育局、雙流區行政審批局進行了求證。
有關主管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成都貝賽思學校(籌)’已完成民辦幼兒園和民辦高中辦學籌設審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在全力籌備辦學許可審批。”
換句話說,這所學校目前還沒有拿到辦學許可證,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等規定,該校還不具備開展招生和招生宣傳的資格,其行為已涉嫌違規辦學;其次,即使最後拿到辦學許可證,也隻能是舉辦幼兒園和高中的民辦學校。
既然如此,那為何這所學校也在同時展開小學和初中的招生宣傳呢?
成都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政策法規,各區(市)縣不得審批設立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和完全中學),現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設立新校區和擴大辦學規模。
雙流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3月28日,經雙流區行政審批局審批,原“雙流區文博學校”校名變更為“雙流區貝思學校”,舉辦者由原來的兩個自然人變更為成都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所以雙流區貝思學校不是新增設立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經了解,貝賽思學校(籌)和貝思學校,均隸屬于同一集團。但是,該校不僅在籌設期間使用多個非主管部門批複的校名進行招生宣傳,還涉嫌其他多項違規行為,目前正在調查處理當中,主管部門将根據核查情況對學校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家長疑惑:
一個學校看到三個名字
這到底是一所什麼學校?
4月以來,相繼有多位家長向成都商報教育發布新聞熱線打來咨詢電話——雙流有一所貝賽思學校正在進行招生宣傳,同時也在開展線下宣講活動,家長們想要了解,這是不是正規學校;如果是正規的,這所學校又是什麼來曆。
雙流區家長楊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是在偶然情況下,了解到了“貝賽思”學校的招生宣傳。但是在考察學校的過程中,楊女士有點懵:校名一會兒是“成都貝賽思學校(籌)”“成都貝賽思國際/雙語學校(籌)”,一會兒又是“貝賽思學校成都校區”,“就搞不懂學校到底叫什麼名字,是不是正規學校?”
成都貝賽思學校(籌)宣傳海報
楊女士說,另外讓她疑惑的是,校名後面的“籌”字。這是不是意味着學校還在籌建階段?如果是還在籌建中,是否取得辦學許可證?管理團隊和師資是否已經就位?
楊女士和貝賽思學校招生老師的聊天記錄顯示,據招生老師介紹,學校位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學校課程将采用BASIS課程和AP課程,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會融入中國本土課程,今年秋季招收從幼兒園3歲班至G9各年級,小學每年學費大緻在23萬左右。
招生老師還說,現在暫時沒有正式開放校園參觀,不過可以掃描二維碼登記信息,資料填好後,(貝賽思學校)會安排(有意向家長)參加線下說明會,學校的各方面信息可以到時候進行具體了解。
從聊天記錄來看,楊女士的疑問并未得到解答:
如果一所學校還在“籌”的階段,那麼現在學校開展的招生宣傳是否可信?學校性質到底是什麼性質?入讀了以後是否能有學籍?最讓楊女士疑惑的點在于,義務段民辦學校的審批已經全面停止,為什麼這所自稱新成立的學校還能招收新的小一和初一學生?
記者調查:
小學學費一年23萬左右
宣稱一貫制國際/雙語學校
有類似疑問的,還不止楊女士一位家長。
随後,根據學校宣傳海報上的聯系方式,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記者以家長身份聯系上了“BASIS王老師Sandy Wang”(以下簡稱“王老師”)。
成都貝賽思學校(籌)宣傳海報
王老師介紹,學校将于今年秋季正式開校,拟招收年級“從幼兒園3歲到G9”,小學每年學費大緻在23萬左右,具體以學校公示為準。
聊天記錄截圖
同時,王老師也發來一份“成都貝賽思學校(籌)電子書”,書中詳細提到,中國·貝賽思國際/雙語學校在國内共有6所,總校長是“Mark Reford”,成都貝賽思學校(籌)是“中國·貝賽思國際/雙語體系内的第七個校區,計劃于2022年秋季開學”,校長是“Ryan Kelly”。
成都貝賽思學校(籌)電子書截圖
在“成都校區簡介”中,校方提到,成都貝賽思學校(籌)的辦學層次涵蓋學前教育及小學、初中至高中一貫制,每個班不超過25名學生,預計可提供1800個學位。
成都貝賽思學校(籌)電子書截圖
記者還注意到,該校相關教學課程按學前階段、1-5年級、6-8年級、9-12年級四個階段進行劃分,頁面下方還特别注明“外籍人員子女校區開設”。
成都貝賽思學校(籌)電子書截圖
那麼,這到底是一所針對什麼群體的學校?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還是面向中國學生的呢?
對此,王老師解釋道,成都校區包括了雙語學校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其中雙語學校招收中國戶籍學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則招收持有合法外籍身份的學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雙語學校就BASIS核心及框架課程是基本一緻的”。
聊天記錄截圖
記者提出想要了解更詳細的信息,王老師建議去參加學校的線下說明會,并發來了相關報名二維碼。
記者掃描“活動報名”二維碼,随即進入“貝賽思家校幫”小程序,點擊“訪校報名”,界面有學校展示,其中成都校區名為“成都貝賽思國際/雙語學校”。點擊“貝賽思學校”,可申請報名,填報信息包括孩子和家長的姓名、聯系方式等,以及申請學校信息和興趣愛好。
“貝賽思家校幫”小程序截圖
主管部門:
“貝賽思”僅有幼兒園和高中籌設資質
學校招生宣傳涉及多項違規
随後,針對家長們的種種疑惑,記者向成都市教育局、雙流區教育局、雙流區行政審批局進行了求證。
1、“成都貝賽思學校(籌)”是否是正規民辦學校?
一個學校,卻在不同場合出現了多個名字,到底哪個名字才是官方注冊的名字呢?上述主管部門有關負責人在查詢後向記者表示,在成都市教育局和區(市)縣教育審批部門頒發的籌設許可和設立許可中,确有成都貝賽思學校(籌)。目前,該校已完成民辦幼兒園和民辦高中辦學籌設審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正在申報籌備辦學許可審批。
2、既然隻有高中和幼兒園,為何學校宣傳時稱“辦學層次涵蓋學前教育及小學、初中至高中一貫制”?
這裡需要先說一下貝賽思學校的背景。
2019年7月,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與愛聖國際教育集團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拟引進貝賽思學校。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官網截圖
根據當時的協議,成都貝賽思學校計劃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币,打算修建兩所學校,即成都貝賽思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成都貝賽思雙語學校。兩所學校的辦學層次,按照當時的設想,确實是打算提供1500個學位,涵蓋學前教育及小學、初中至高中一貫制,并計劃于2021年建成投用。
但2021年,民辦教育政策發生變化。按照國家及省市三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要求,成都已停止審批設立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和完全中學)。
在建的成都貝賽思學校(籌)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其不得不選擇另一條調整路徑,即退出義務段辦學,隻保留幼兒園和高中。
也就是說,目前成都貝賽思學校(籌)隻擁有民辦幼兒園和民辦高中的辦學籌設審批,并不具備民辦義務教育學段(小學和初中)的辦學籌設審批資質。
那為什麼成都貝賽思學校(籌)在對外宣傳時,又聲稱涵蓋小學和初中呢?這裡,就需要提到另一所學校——成都市雙流區文博學校。
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記者經權威渠道查證獲知,2022年3月28日,經成都市雙流區行政審批局審批,原雙流區文博學校校名變更為成都市雙流區貝思學校,舉辦者由原來的兩個自然人變更為成都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市雙流區文博學校名稱變更審批結果公示
而成都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其大股東為深圳前海愛聖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占股68%。
成都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穿透圖
按照2019年的協議,愛聖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在生物城設立獨立法人企業成都前海愛聖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成都貝賽思學校項目。2021年,集團在雙流區注冊成立成都貝賽思民辦學校舉辦單位(成都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貝賽思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舉辦單位(成都愛知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貝賽思學校和貝思學校,均隸屬于同一集團;然後,在實際宣傳中,這兩所隻有一字之差的學校,被做了個加法,成為了校方所說的“一貫制學校”。
這種做法是否可行呢?從目前的校方宣傳來看,經主管部門初步認定,主要有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不得擅自增設教學點校區或分校,不得擅自變更或簡化名稱。
學校目前的招生宣傳違反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促進民辦教育健康規範發展若幹措施的通知》(成府發〔2019〕18号):“民辦學校應當嚴格按照許可的辦學類型内容和地址辦學,招生簡章和廣告事先報教育或人社部門備案,不得擅自增設教學點校區或分校,不得擅自變更或簡化名稱”等規定。
第二、學校名字不得含有“國際”和“雙語”。
同時,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目前校名宣傳中提到的“國際”和“雙語”,成都也有明确規定。
2020年8月19日,成都市教育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成都市民辦學校證照申領便民舉措的通知》(成教函〔2020〕95号),要求加強預先核名指導,明确“不得冠以‘中華’‘國際’‘雙語(幼兒園)’等字樣。2020年12月,成都市教育局印發《成都市特色化校名命名導則(2020年版)》,再次強調校名不得冠以“國際”“雙語”等字樣。
另外按照《教育部關于做好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有關工作的意見》(教外辦學〔2015〕2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審批權的實施部門為省教育廳,主要招收對象為省内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員随行子女(外籍),采用外國教育教學模式,“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必須作為學校名稱後綴使用。
因此,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也不能使用“國際學校”為後綴,且不能招收中國籍學生。記者探訪發現,成都原有的“愛思瑟國際學校”“樂盟國際學校”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前些年也已按規定更名為“愛思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樂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3、學校籌設期間能否進行招生宣傳?
根據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十七條,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在獲得籌設批準書之日起3年内完成籌設的,可以提出正式設立申請,但在籌設期内不得招生。
違反該項規定,可受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對學校決策機構負責人、校長及直接責任人予以警告;情節嚴重的,1至5年内不得新成為民辦學校決策機構負責人或者校長;情節特别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永久不得新成為民辦學校決策機構負責人或者校長。
處理進展:
此前已因違規宣傳被約談
其餘違規行為也将進一步調查處理
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記者通過向雙流區教育局了解到,今年4月8日,貝賽思學校就曾因為發布違規宣傳,被成都市雙流區教育局約談。雙流區教育局明确要求校方删除相關違規報道,對學校官方網站進行自查整改,停止通過微信公衆号發布任何違規信息,對已公布的相關違規信息及時删除。
成都市雙流區貝思學校、成都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回應稱,校方及其舉辦者對4月8日網絡發布的内容毫不知情,他們從未發布過招生信息。網絡名“貝賽思備考懂老師”的自媒體平台或機構為吸引流量,擅自從中國貝賽思體系及其他城市校區曆屆招生簡章中拼湊和杜撰信息,他們将通過法務部門阻止其侵權行為。同時,校方和舉辦方會按照雙流區教育局有關要求,全力聯系相關平台删除違規信息。
對于該校涉及的其他多項違規行為,雙流區教育局4月18日向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記者表示,目前部分違規情況正在調查處理中,後續将對學校相關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請廣大家長切勿聽信網上虛假宣傳,一定要看教育主管部門和招生考試部門的權威發布。
記者丨王婷婷 張瑾 李宇欣
原标題:成都貝賽思學校(籌)什麼來頭?主管部門:虛假宣傳,嚴肅查處!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