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個大教育家,又是公認的聖人,一生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孔子卻讨厭女人,要知道家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女人,孔子為何讨厭女人,還說“惟小人與女人難養也。”這樣從孔子的經曆談起。
孔子是小娘養的,母親是父親的小老婆,比父親小了快四十歲,年輕的母親沒少遭罪,畢竟這引起了大娘的反感,孔子父親死的早,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沒見到娶妻生子,就死了,孔子一直很内疚,同時對大娘打心裡不喜歡。
孔子個頭高,但長得不好看。司馬遷說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這個異未必是褒義,有人對孔子的容貌進行梳理,說“白眼仁多,黑眼仁少,鼻孔外翻,牙齒縫大,腦袋四周高中間低,活像個倒扣的痰盂”因此取名叫孔丘。這樣的男人找對象肯定很麻煩。因為家境不好,又沒有父親,隻能靠寡母為生,因而在青春期裡受過女子的冷落與白眼,時間長了就落下心理陰影,這種遭遇直到孔子結婚,才稍微有所改變。
公元前532年,孔子依照母親的意願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當時孔子十九歲,經太史推薦在季平子手下作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官吏,有了份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慮婚事了。于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雞、大雁和小豬、帛錦等聘禮到亓官姑娘家去提親。亓官兒托伯尼将一塊繡有一對金燦燦鳳凰的刺繡琴套送于孔子作為愛情的信物。于是便結婚大成。這樣看來孔子與亓官兒,既非青梅竹馬,也非兩小無猜。他二人的婚姻是典型的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過孔子的家庭顯然不幸福,孔子對老婆顯然不知道珍惜,孔子是一個以事業為重的男人,妻子對此不一定怎麼理解。孔子為了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實現自己的理想,長年在外,周遊列國,屢屢失敗,甚至如喪家之犬,怎麼能顧得上老婆孩子?老婆要操持家務,照顧孩子,長年見不到男人,又看不到男人的前途所在,怨恨與矛盾是很可能産生的,孔子前行則道路崎岖,同時“後方”又不穩定,于是找個理由和自己老婆離婚了。當然當時叫“出妻”。對此,在某種情況下發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感慨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孔子不喜歡女人,還因為女人曾經耽誤了他的求職。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我沒有見過好品德的人會如此的好色,也就是,好色之徒品德都不會好。這裡有一段故事:據《史記·孔子世家》,魯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代理相事,執政三個月,政績蜚然,賣羊與豬的不漲價,男女分道行走,沒有人把别人丢失的東西占為己有,四方客人回到本邑不用向官員求請,受到的接待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中。(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别于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這簡直是盛世。齊國人聽到魯國如此的政治清明感到非常恐懼,說:“孔子執政必然要稱霸,成了霸主必定要擴張地盤,齊國與魯國最靠近,那麼首先要吞并齊國,何不割地以求平安呢?”(齊人聞而懼,曰:“孔子為政必霸,霸則興地近焉,我之為先并矣。煮緻地焉?”)于是送給魯定公很多美女。結果魯定公每天在歌舞聲中陶醉,就不再對孔子高言聽計從了。從此孔子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一會到衛國,一會到陳國,一會又返衛國,再去曹國,去宋國、鄭國等。
孔子四處碰壁,也是因為女人。事實上是腐敗分子擋了孔子的為政之路,而腐敗分子又總是離不開漂亮女人。自古以來每一個腐敗分子後面幾乎都有美女,妻妾成群,誠然孔子也說過:“食色性也。”意思是一是吃飯,二是男女事,是人的本能欲望。但如果在食與性前加上“好”字,就是兩回事了。好吃之徒與好色之徒,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孔子對女人和小人一直很讨厭。可憐的孔子雖然心比天高,學問淵博,也難免四處亂流浪,唯有教育弟子名垂後世,至于婚姻家庭處理的也相當糟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