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情感類節目如何吸引年輕觀衆

情感類節目如何吸引年輕觀衆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8-19 18:59:13

情感類節目如何吸引年輕觀衆?日益擁擠的情感觀察類綜藝賽道,促使節目不斷地細分類型,進行差異化生産,開拓出離婚情感、30 戀人、母胎單身等不同的情感個體與婚戀關系模式,并以此創新節目的流程與形式上圖為主打母胎單身戀愛破冰的《沒談過戀愛的我》鄭煥钊,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情感類節目如何吸引年輕觀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情感類節目如何吸引年輕觀衆(情感觀察類綜藝差異化)1

情感類節目如何吸引年輕觀衆

日益擁擠的情感觀察類綜藝賽道,促使節目不斷地細分類型,進行差異化生産,開拓出離婚情感、30 戀人、母胎單身等不同的情感個體與婚戀關系模式,并以此創新節目的流程與形式。上圖為主打母胎單身戀愛破冰的《沒談過戀愛的我》鄭煥钊

觀點提要

對情感類型的細分是情感觀察類綜藝節目差異化發展的方向,而凸顯不同類型情感關系及其模式的核心特征,是該類節目模式創新的關鍵。因此,要深入地研究不同類型情感的特點,避免标簽化、淺表性的表達所帶來刻闆印象的再生産,而能夠通過節目的效應引導社會擺脫狹隘的認知;也要避免刻意的劇本化安排所導緻人物故事與情感關系的虛假與造作,而凸顯該類節目作為社會特定群體情感樣本的觀察價值。

情感觀察類綜藝(或稱戀綜)是時下綜藝節目中的一個熱門類型,湧現出《心動的信号》《我們戀愛吧》《再見愛人》等爆款節目。2022年更是情感觀察類綜藝的“大熱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各平台拟推出的該類節目就近20檔。目前已有《半熟戀人》《春日遲遲再出發》《沒談過戀愛的我》《喜歡你我也是·喚醒季》《一起探戀愛》與觀衆見面,顯示出以細分情感類型為基礎的節目差異化創新發展趨勢。但與之伴随的是,對情感類型的标簽化表達和對情感走向的虛假化表現或讓節目陷入誤區。

這類綜藝的興起為觀衆提供觀照情感話題的媒介樣本,而日益加劇的競争也促使節目不斷開拓細分差異化的情感類型

情感觀察類綜藝節目以“素人戀愛 明星觀察”的組合模式,糅合婚戀情感的話題熱度、甜寵偶像劇情的甜度與戀情走向謎題猜測的懸念,使節目充滿觀賞的爽點與痛點,同時也能夠借情感議題拓展生活服務内涵,在《非誠勿擾》《中國新相親》等本土相親類節目之外,為情感節目開辟出新的類型發展空間。

從更深層次上,情感觀察類綜藝節目面向具有較強共鳴性和話題性的現實情感婚戀問題,以節目情境為載體,為不同情感關系及其模式創造溝通互動的機會,并挖掘與揭示情感關系與障礙的深層心理,為當代陷于各種情感問題的觀衆提供觀照自身情感境遇,并參與分析情感問題的獨特媒介樣本。節目形式上的“嗑CP”與戀情走向的“猜測”,以及深層次上觀衆與節目之間圍繞情感與社會問題的交流,成為情感觀察類綜藝在當下熱度不止的重要原因。

日益擁擠的情感觀察類綜藝賽道,促使節目不斷地細分類型,進行差異化生産,開拓出離婚情感、30 戀人、母胎單身等不同的情感個體與婚戀關系模式,并以此創新節目的流程與形式,湧現出《再見愛人》等成功準确地符合特定情感關系狀态、揭開人物情感内心深度的優秀節目。《再見愛人》以三對陷于危機的夫妻在旅行中對夫妻與婚姻關系的重新審視為焦點,直面婚姻情感中的深層問題,節目設計的互動環節為三對夫妻提供了充分、深入溝通的空間,是情感觀察類綜藝的差異化發展的成功模闆。相比之下,近期熱播的,以失敗婚姻後再次開啟情感旅程的《春日遲遲再出發》,以及以母胎單身開啟戀愛為主題的《沒談過戀愛的我》兩檔節目,就存在着兩個明顯的創意誤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過度凸顯和“标簽化”情感境遇與相處模式,忽視了節目本身對情感深層問題的展示

對情感類型的細分是情感觀察類綜藝節目差異化發展的方向,而凸顯不同類型情感關系及其模式的核心特征,是該類節目模式創新的關鍵。如何在刻闆的表面标簽之下,打破公衆的固有印象與認知,去探讨特定情感關系模式或者情感行為障礙背後更深層次的情感與社會問題,應是情感觀察類綜藝節目的着眼點。然而,目前部分情感觀察類綜藝雖然主打情感類型的差異化,卻停留在媒體與公衆的固有印象上做文章。

以《沒談過戀愛的我》為例,該節目主打母胎單身的戀愛破冰,為凸顯這種“母胎單身”過于關注自身而欠缺主動的特征,節目組不僅在一開始見面的時候安排半天的一對一見面,更将嘉賓的共處空間設置在一個彼此住所相互隔開的小島,而在節目遊戲環節的設置上,無論是“扭蛋”答題的刻闆還是嘉賓念讀對戀愛想象的信件時缺乏深入的交流,節目組無論從空間的設計、場景的營造、遊戲環節的設置等,都過于刻意去凸顯“母胎單身”所帶來的刻闆印象,而缺乏為這個天生欠缺互動性的群體營造能夠增強交流與互動的空間與契機,沒有為其真正的内心“破冰”與“轉變”提供充分的互動場景。

與此類似,《春日遲遲再出發》主打“離婚後再戀愛”,為凸顯節目定位和主題,節目試圖充分地表現男女嘉賓對前一段婚姻關系的創傷與療愈,這固然突出了情感創傷與情感療愈的主題,扣緊“遲遲再出發”的定位,然而将節目強行切分為“治愈之旅”與“心動模式”,其中“治愈之旅”占據節目半程内容,節目中四女三男共七位嘉賓被置于度假小屋中反複講述與回顧離婚原因,講述各種“傷痛”故事與展現情感的溫暖人心的療效,卻給人過猶不及之感,而真正扣緊情感問題焦點的問題卻又沒有給出,有觀衆就尖銳指出,“大家關心的像财産、婚前婚後關系等信息給得很少”“觀察席的評論,實話實說,有點老生常談”。而離婚故事的反複講述及其極度劇本化的爛俗故事、“離婚物品展示櫃”這種形式感極強的儀式展示,以及通過按燈來決定所有嘉賓從“治愈”向“心動”轉向的步調一緻的模式,都讓人覺得過于刻意設計與煽情造作。

欠缺真情實感的“強行塞糖”,削弱了這類綜藝真實與自然的情感存在

可以說,“嗑CP”與“齁甜”是情感觀察類綜藝觀衆快感的主要來源,兩者皆源自節目嘉賓在設定的情感場景中,因為互動而産生的自然的、微妙的、暧昧的情感關系。由于其自然産生、微妙内涵與暧昧不定,能夠給予觀衆極大的解讀空間,觀衆可以憑借自身的情感經驗和社會經驗,對這種幽微的情感細節進行捕捉與解讀,對尚未明晰的男女關系走向進行大膽的猜測,并對這種“欲語還休”的微妙心理展開分析,體驗大多數人曾經、現在或未嘗體驗過的“戀愛”感覺,并将最美好的情感祝願賦予節目嘉賓,這正是情感類綜藝節目“嗑CP”與“齁甜”的觀賞消費心理。由此,節目中情感的微妙互動、假定情境中的行為舉止尤其是表情心理的自然表現,成為情感觀察類綜藝“撒糖”與“播甜”的核心。

然而落實在具體節目中,觀衆更多看到的是一種“強行塞糖”。如《沒談過戀愛的我》第三期,節目為男女嘉賓設定約會任務,要求約會中需要完成的任務,其中,女嘉賓蔡睿在約會即将結束的時候,發現自己漏了把手放進口袋的任務,此時男嘉賓羅郅陽将衣服遞過去,安慰她“完成了,沒事”。官方給這個片段起的标題是“蔡睿羅郅陽甜蜜插兜”,而一衆觀察室明星嘉賓直呼甜膩。這種甜并非發自嘉賓情感親密互動與暧昧情緒所帶來的自然甜,而是依靠節目組後期刻意去引導和添加的“糖精”,顯然是一種“強行喂糖”,無法真正引發觀衆的情感共鳴。

顧名思義,情感觀察類綜藝,需要符合人物情感狀态及其關系模式的精準把握與深度開掘,也需要切合婚戀議題的情感探讨與專業引導的“觀察”。節目既要盡可能創造充分的互動交流的空間,讓男女嘉賓的情感關系獲得充分的開展;又要讓這種情感的呈現、矛盾的揭示與心動的發生都符合人物真實自然的狀态。因此,要深入地研究不同類型情感的特點,避免标簽化、淺表性的表達所帶來刻闆印象的再生産,而能夠通過節目的效應引導社會擺脫狹隘的認知;也要避免刻意的劇本化安排所導緻人物故事與情感關系的虛假與造作,而凸顯該類節目作為社會特定群體情感樣本的觀察價值。

(作者鄭煥钊為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來源: 文彙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