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還金針菇一個清白

還金針菇一個清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3:15

還金針菇一個清白(還金針菇一個清白)1

繼黃瓜在冰箱裡變長後,一則金針菇“逆生長”的消息再度繃緊公衆的神經。某網友反映,自己買的金針菇放在冰箱裡一段時間後不但沒變黃,反而還長勢喜人“逆生長”,甚至破保鮮膜而出。除了“逆生長”,之前金針菇還有“seeyoutomorrow”(即第二天還沒被消化)和含“秋水仙堿”毒素的言論。金針菇被冤枉了?著名菌物學專家、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和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超剛,曾在中國食用菌協會工廠化企業“安全承諾宣言”新聞發布會上揭開了其中的真相!

逆生長?并非添加激素

李玉指出,關于“逆生長”的說法其實是公衆的誤解,市場上的部分食用菌根部會帶有生長基。它們仍是活菇,是健康菇。當這樣的食用菌處于合适的環境下就會自然生長,這是菌類的本能。

李玉具體解釋說,金針菇屬低溫結實性真菌,菌絲體在5℃-32℃範圍内均能生長,在低溫下金針菇生長尤其旺盛,在晝夜溫差大時更可刺激其加速生長。

此外,金針菇通常都是帶根采摘、包裝,其根部往往帶有一些“培養基”。這些“培養基”通常使用米糠、麥麸、玉米芯等植物下腳料配成,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降解物。金針菇可以從中吸收現成的有機物質,幾乎所有的食用菌都必須依靠“培養基”生存。因此,如果消費者購買回來的金針菇根部還殘留有培養料,又放在冰箱保鮮室内,溫度環境正适宜,菇體就可以借助根部的營養基繼續生長,出現所謂的“逆生長”現象。“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以放心食用。”

針對金針菇在生長過程中添加激素而導緻“逆生長”這一說法,李玉和陳超剛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金針菇從生産、采摘、冷藏全過程根本沒有必要添加激素,這是因為食用菌比較嬌嫩,對光線、溫度、濕度、密封度的要求較高。如果在生産過程中添加激素,很有可能會導緻菇體發黃、起斑,這樣得不償失。而且食用菌是真菌,并非植物,不适用植物類激素。”

See you tomorrow?個别現象

針對吃了金針菇第二天仍未消化的“see you tomorrow”言論,陳超剛指出,現在的金針菇多數都是瓶栽白金針菇,含水量更高,粗纖維更少,并不難消化,更不會“see you tomorrow”。金針菇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反而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出現這種狀況的人多是消化功能異常的人群,屬于個别現象。

相反,陳超剛建議消費者在霧霾天可以多吃金針菇,或做成金針菇南瓜湯。金針菇中的蕈菌多糖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菌消炎的作用。金針菇菌柄中有一種蛋白,能緩解哮喘,鼻炎等過敏性症狀。此外,金針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豐富,尤其是賴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賴氨酸具有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功能。最近有新研究表明,金針菇内所含的一種多醣體還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含秋水仙堿?那是金針菜

對于有言論說,新鮮金針菇含有毒物質是“秋水仙堿”,人吃後對腎髒影響甚大,李玉回應說,這是因為部分公衆缺乏常識,把金針菜(黃花菜)當作金針菇。新鮮的金針菜(黃花菜)的确含有秋水仙堿,一定要曬幹後才能食用。金針菇與金針菜是兩種食物,前者來自菌類,後者來自植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