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做了媽媽不久的小夢,最近發現自己的肛門處長了一個小疙瘩,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這讓小夢有點心煩,這麼私密的部位,又不能去問别人,去醫院吧,又不好意思。
這可怎麼辦?
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瘡是肛門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它非常易發,概率可以達到90%,且發病人群之廣,可能你在身邊10個人裡,9個人都被其侵入。
痔瘡也有内、外之分。以肛門和直腸之間的齒狀線分界。齒狀線以上的是内痔,以下的是外痔,内外都有的,則稱為混合痔。
外痔發生于肛門外部,一般擦菊花的時候,會摸得到一個小凸起。與内痔不同,外痔不易出血,但會産生疼痛感。表現為如廁時,有痛感,有時伴有瘙癢或肛周潮濕。常見的外痔主要為結締組織外痔(皮垂、皮贅)和炎性外痔。
相較于外痔,内痔的表現則以“顔色“為主。内痔會脫出到肛門外,一般能自行縮回,排便時,還會有間歇性便後出鮮血。一般内痔患者,都會看到”鮮紅“色的大便。所以内痔往往比較容易發現。
混合痔就是内、外痔兩者結合,上述的症狀同時存在。就危險性而言,若不及時治療,也是非常兇險,可引發全身性感染,出現危急重症。
痔瘡雖不是什麼大病,但其表現的症狀,往往易于炎症性腸病、結腸息肉、肛裂、大腸癌混淆。這也說明了,肛門有肉球的情況并不一定就是痔瘡,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
除了痔瘡以外,還有可能是這些原因·肛周囊腫:也稱為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是直腸肛管組織内或其周圍間隙内感染。當出現囊腫時,肛門周圍就會有硬塊或腫塊,感染加劇還會伴有疼痛、發熱的紅腫,同時表現出墜脹不适、大便秘結、排尿不暢等。
·直腸息肉:是從直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内的增生組織,症狀包括變種帶血、息肉從肛門脫出(便後可收回)、腹瀉、腹痛、排便習慣改變。
·脫肛: 即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粘膜或全層,向下移位而脫垂于肛門外。輕度患者在如廁後,直腸粘膜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嚴重則脫出後無法收回,甚至咳嗽、行走、下蹲等用力的動作時也會脫出。
·尖銳濕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其病征表現為外生殖器及肛門周圍出現很多“小疙瘩”。
·肛乳頭瘤:即肛乳頭肥大。與痔瘡相似,生長于齒線水平,是纖維締結組增生。病情較輕時一般沒有症狀,進一步發展後,患者排便會脫出肛管,導緻局部有異物感。急性炎症發作,可出現肛門墜脹感、燒灼感,以及局部滲液增多、肛門瘙癢等症狀。
所以說,感覺到肛門處墜脹、燒灼、瘙癢,用力排便時有脫出,并不一定都是“痔瘡“惹得禍。某些患者使用痔瘡膏自行處理,或許初期可能有所改善,但實際上可能是給身體” 挖坑”。
善待你的“菊花”,從這4點做起造成肛周疾病的原因很多,不少因素都與生活習慣和飲食愛好息息相關,因此想要預防肛周病變,就用從用心對待你的“菊花“開始。
1.坐的椅子硬一點
長時間坐在工作崗位,特别是在軟座上,不利于腹部血流,容易導緻下肢靜脈血不能回流,使血液循環受阻。靜脈發生曲張,就會血液淤積,最終形成一個靜脈團,這就是痔瘡。建議久坐者,最好選擇硬椅子,減少血液循環受到的阻礙。
2.洗屁股比洗臉重要
肛門上的皮膚可不比我們的臉光滑。它有很多皮褶子,容易殘留排洩後的毒素。長期的污物殘留,再加上不夠透氣的特性,肛門容易成為細菌大量滋生的溫床,引起多種肛腸疾病。因此肛門清潔也要注意,每日一次,用溫水清洗即可。
3.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去廁所的兩件套:手機 紙巾。很多人蹲廁所,都喜歡刷手機,往往一蹲就接近半個小時。研究表明,排便時間超過10分鐘,可增加痔瘡發生概率。建議每天固定“開大“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内。
4.避免久坐久站
久坐不利于靜脈血液循環,同樣久站也容易引起靜脈曲張。站立或坐立超過40分鐘,應該從位置上離開,走動一下,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胃腸蠕動,減少痔瘡發病的幾率。
當然面對反複發作的痔瘡,也可以多做提肛運動,多喝水、多吃粗纖維食物,幫助刺激腸蠕動,助力排便。若是已經有初步痔瘡困擾的小夥伴,從今天開始,還是不要把手機帶進廁所了。
#39健康超能團##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 《肛門外突出一團小肉球……這可怎麼辦?》. 蘭世亭. 2021-03-03
[2] 《肛門有“肉球”?這到底是怎麼了?》. 無錫醫博肛腸醫院. 2021-03-29
[3] 《為什麼醫生說,“洗屁股”比“洗臉”還重要?》. 健康時報. 2021-01-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