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百度
從2016年8月踏上美國土地的那一天算起,我在美國已讀書3年。前段時間和導師開會,導師也欣然承認我完成了博士階段的研究題目大部分理論架構。後面的日子,無非就是多寫代碼,多跑數據,多出文章。喜憂參半了3年,期間焦頭爛額了一年多,終于看到了畢業的曙光。
今年中秋滿月、夜深人靜之時,斟上一杯酒,回到過去。
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當年離開父母孤身一人到美國的感受。當時我放棄了國内已經安排好的工作毅然赴美深造,本科、碩士一直走讀的自己突然到了異國他鄉,心裡很是難受。所有對美國的新鮮感在浦東機場母親的泣不成聲中蕩然無存。到美國的第一晚,由于錯過了公寓的登記入住時間,不得已臨時住在高速公路邊的一個快捷酒店。當時饑腸辘辘想吃一碗泡面,走路15分鐘才到緊鄰高速的加油站買到。一碗隻有溫水硬泡出來的泡面,加上難以下咽的幹面包,滿眼淚光地看着手機裡媽媽在我臨出發前做的炒飯的照片。那晚,我坐在酒店門口,對着路上閃爍的車燈,抽完了包裡能找到的所有香煙。
本以為1個月後開始上課會适應學校生活。不料導師說:“去做跨學科課題吧!”這讓大二以後從沒有接觸過電磁波和傅立葉變換的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感覺當頭棒喝。我曾嘗試說服導師,徒勞;嘗試去旁聽電子系本科的課,無果;嘗試再次說服導師,還是不可能。那時的我每天掙紮在要不要退學早點回國參加秋招的想法中,就像一株無助的葦草,在大風中不知所措。
直到2017年秋季學期,我選了一門電子系的課程,教授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教授,在學界和工業界頗負盛名,很是平易近人。第一節課下課,我壯着膽子去問:“教授,我沒有信号處理的任何基礎,這個課我能跟得上嗎?”教授噗哧一笑:“這個課就是為你準備的。不怕,我不也是在18歲的時候才學電子嗎?答疑課好好把握,聽不懂的話随時來我的辦公室。”遇到這麼好的選修課老師,我這門課自然上得極其用力,絲毫不敢懈怠,感覺不認真就對不起教授對自己的好。時至今日,當我在處理信号碰到原理上的瓶頸時還會複習3年前的筆記。
當然,書本和課程的廣度足夠,但深度還未達到科研的要求。由于我做的是在土木工程裡處理電磁波信号的跨學科課題,常會遇到問題卻找不到讨教的渠道,一個下午都挑不出代碼的情況更是司空見慣。後來我又選了一門課題相關的課程,由于太多次去助教答疑課蹭作業思路,一來二去和韓國助教熟悉起來。他做的課題和我相近,隻是用的是超聲波,自然而然多了很多作業以外的共同話題。當學期結束、助教評分也結束的那天,我約這位老大哥去酒吧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我端起酒杯:“老哥,你博士也快畢業了。說說,要是真的像網上說的那樣,讀博就像把你關在黑屋子裡面不給你鑰匙讓你自己想開鎖的辦法,你已經試了100次,結果滿懷希望的第101次還是失敗了,會不會瘋?”他将杯中酒一飲而盡,操着濃郁的韓國口音說:“聽我說,博士就是在隧道中奔跑。一大半的過程中你隻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還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突然有一天,遠處有了光,有了希望,這時候你才發現,身邊有很多和你一樣汗流浃背的人。我眼前的亮光已經越來越亮了,我覺得你也快看到你的光了。你很聰明,又用功,我看好你!”
言猶在耳,我從容應對博士研究,面對人生遭遇也一笑而過。3年,不長也不短。我見識了很多滿腹經綸且魅力超群的教授,結識了很多即使畢業後隔着最寬廣的海洋也會互訴衷腸的朋友。我想,若幹年後一定有一個滿月中秋的夜晚,我回憶起當年讀博士的點點滴滴,亦會淚流滿面吧。
(作者留學于美國伊利諾伊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