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熱,手上卻開始出現一個一個小水疱,之後還居然開始脫皮了,和“腳氣”症狀特别像!
可是……
小蒲姐一不摳腳,二沒有腳氣,是怎麼讓手染上“腳氣”的?手和腳離得這麼遠都能傳染上,該不會全身都會被傳染吧……
如果指間、手掌、掌側平滑皮膚出現水疱、浸漬或是幹燥皲裂,那最可能是患上了手癬。
除了直接摳“感染了腳氣的腳”會感染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等真菌,接觸了腳氣患者的鞋襪、手套、浴巾、腳盆等,同樣可能引起手癬。
而且,雙手長期浸水、局部皮膚破損會增加手癬的感染幾率。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糖尿病、因系統疾病需要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人群,也會更容易患上手癬。
手癬大緻分為兩種類型:
癢癢✅
水疱✅
脫屑✅
這種類型多出現在單側,以水疱為主,伴劇烈瘙癢。
水疱散布或聚集于掌心、示指或拇指的掌面和側面及第三及第四指之間的皮膚。
水疱初起針頭大小,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可幹燥後形成脫屑,并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形或多環形損害,邊緣較清清楚;亦可因繼發感染而成膿疱。
癢癢✅
水疱❌
脫屑✅
手掌處會長出粗糙的鱗屑,角質層肥厚,但無水疱或膿疱,無糜爛,常常有癢感。
皮膚深紋處容易發生皲裂,尤其在天氣寒冷時,裂口往往很深而引起疼痛。
手癬具有傳染性,可以通過搔抓等,傳播至自身健康皮膚,引起體癬、頭癬等其他部位的癬菌感染。
冬季天氣轉涼、汗少、皮膚幹燥,不利于真菌生存,夏季往往會出很多汗,更容易出現體癬。
患有體癬時,皮膚會先出現一個淡紅色小點,然後逐漸向外擴展蔓延,形成環形或多環形,有細薄鱗屑,通常是一片或數片,有時較多而成播散狀。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複方水楊酸酊劑、複方苯甲酸軟膏、複方間苯二酚塗劑等外用藥物進行治療。
要知道,手癬找上門來,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想要避免手癬,起碼要做好這4種保護措施。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手部清潔幹燥,破壞真菌的生存環境。
避免使用公共拖鞋、腳盆、毛巾等;個人物品,包括鞋襪、手套、腳布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注意公共衛生環境,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泳池和公共浴室;浴室也需定期清潔消毒。
患有足癬、甲癬時,避免搔抓、熱水燙洗、過度接觸肥皂、洗滌劑及有機溶劑,防止傳染其他部位。
出現手癬時,需及時前往醫院皮膚科,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不能自己盲目用藥。
治療手癬,通常需要持續1~2個月的時間。
刺激性小的霜劑或水劑,如唑類霜劑或搽劑等。
選用剝脫作用較強的制劑,如複方苯甲酸軟膏等,必要時可采用封包療法;有手部皮膚皲裂的話,可以加用尿素脂。
如果使用外用藥療效不明顯,可考慮口服藥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如果手癬繼發細菌感染時,需聯合使用抗生素。
本文經過百科名醫醫學團隊及專家審核)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