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指紋識别方案基本已經成為當下旗艦機型的标配,甚至一些中端機型也采用了屏幕指紋識别的方案,但這些機型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配備了OLED顯示屏,而采用側邊指紋識别方案或後置指紋識别方案的機型多數是由于配備LCD屏幕,受限于技術因素而無法使用屏下指紋識别的方案。
關于OLED和LCD兩種顯示屏的争執從來就沒有停止過,OLED的優勢在于色彩還原度更高,但缺點在于功耗也高,而LCD屏幕的顯示在于天然護眼且功耗較低,不過在色彩表現力上相較OLED有所欠缺,同時2020年各家手機廠商追求的高刷新率方面,OLED屏幕也要明顯優于LCD屏幕,根據三星提供的相關實驗數據顯示,90Hz刷新率的OLED屏幕拖影長度基本等同于120Hz的LCD屏幕拖影長度,這意味着同樣刷新率的情況下,OLED屏幕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畫面的清晰度。
當然如果不是将OLED顯示屏和LCD屏幕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兩者的差距也不是特别明顯,因此兩種顯示屏在當下都有一定的市場保有量,多數手機廠商在千元價位的機型中一般會應用LCD顯示屏,主要是因為LCD屏幕的成本要低于OLED顯示屏,不過OLED屏幕的市場份額還是要明顯高于LCD屏幕的,而屏幕指紋識别方案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多數智能手機廠商在最初的時候都将指紋識别放在正面的Home鍵位置,但後續随着全面屏潮流的發展,為了讓正面的屏占比更高、下巴寬度更窄,後置指紋識别又成為了主流的方案,不過前置指紋識别方案已經使用多年,很多用戶已經習慣,因此一些研發指紋識别技術方案的供應商開始研發屏下指紋識别方案,如果可以實現的話,那麼既可以滿足用戶使用前置指紋識别的要求,又可以不影響智能手機的屏占比。
OLED顯示屏較早實現了屏下指紋識别的方案,主要原因在于OLED屏幕的透光度要好于LCD屏幕,将指紋識别傳感器放在屏幕下方之後,傳感器可以透過OLED屏幕獲取到用戶的指紋信息,但LCD屏幕的透光度天然不太好,因此在實現屏下指紋識别方案方面有一定難度,這也影響着LCD屏幕在市場的出貨量。
早在2019年就曾有供應商宣布實現了LCD屏幕的屏下指紋識别方案,但想要實現量産還需要一段時間,而現在TCL華星光電正式宣布自家的LCD屏下指紋識别方案已經達到可量産水平,預計年内即會被應用到智能手機。從TCL華星光電公布的信息來看,華星光電早在2019年就已經實現LCD屏幕指紋識别方案,但當時并未達到量産水平,最終通過提升紅外傳感器的識别精準度、TPM亮度等技術增強LCD屏幕的透光度,改造LCD背光闆的結構,從而實現LCD的屏下指紋識别。
華星光電的LCD屏下指紋識别相較于OLED屏下指紋識别方案有一定優勢,首先是TPM的亮度超過450nit,指紋識别的錯誤拒絕幾率低于3%,已經達到OLED屏下指紋識别的同水平等級,華星光電表示未來可能會超越OLED屏下指紋識别方案,LCD屏幕成本低于OLED屏幕,屏下指紋識别方案的成本同樣要比OLED的屏下指紋識别方案低3-5美元,此外在OLED屏幕輸入指紋時會顯示指紋紋路,而LCD的屏下指紋識别方案可以隐藏指紋紋路。
當下的LCD屏下指紋識别方案已經達到與OLED屏下指紋識别方案幾乎同樣的使用體驗,不過華星光電表示這并不是LCD屏下指紋識别方案的終點,預計在2021年,華星光電還将會推出LCD屏内多點指紋識别的解決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