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骥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羅石芊
人
物
名
片
劉骥,2015年11月下派至涼山州喜德縣紅莫鎮特合村任第一書記。在村近6年,她帶着母親去扶貧,引入葡萄園、養殖場等集體經濟,帶領特合村脫貧,走向更好的明天。如今,她是涼山州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書記。
劉骥從沒想過在特合村一紮根,就是近6年。
2015年的11月,劉骥前往涼山州喜德縣紅莫鎮特合村擔任第一書記,帶領特合村脫貧攻堅。2017年底,特合村整村退出貧困名單。但直到2021年7月,劉骥才歸隊。
在特合村的日子裡,為了照顧身體有恙的母親,她帶着年過七旬的母親在村裡生活了3年。
近6年時間,劉骥視村民為親人,從改變村民思想入手,再引入産業,引導村民外出務工,讓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養成了好習慣,過上了好日子。
如今的劉骥繼續在鄉村振興和防止返貧的道路上努力,近6年的第一書記曆練,讓她在應對新崗位帶來的挑戰時多了幾份從容。她希望,涼山州更多鄉村富起來,群衆過上更好的生活。
劉骥在特合村開展工作
初到特合村
當地的環境讓她決定要改變這裡
特合村位于海拔2100米至3100米的山腰上,是典型的山區彜族聚居村。
劉骥永遠忘不了她第一步走進特合村的場景。那是2015年11月的一天,暖陽當空,她走進了一個四面環山、交通不便、語言不通、推門還能看到牲畜糞便的村莊。
當劉骥推開一家村民的院門時,她看到破舊屋檐下一個身披黑色查爾瓦的老太太正對着大門口曬太陽。見到劉骥走了進來,老太太擡起了頭,四目對望後,劉骥仔細打量着眼前這位瘦小的老人,“她的皮膚就像幹涸的土地一般,隻有眼睛是亮的。”
進村的初體驗讓劉骥有點發懵,回家後,劉骥意識到,她必須要做點什麼,改變這個村子。
劉骥在特合村開展工作
從思想上“扶貧”
帶上大家住上新房子、打開新視野
如何讓當地居民走出大山邁向更好的生活,讓特合村按标準如期脫貧,是擺在劉骥和幫扶工作隊面前最關鍵的問題。為了改善當地村民的收入,劉骥在和幫扶隊員研究商量後決定,因地制宜動員村民種植花椒、核桃,養殖牲畜。但在動員的過程中,劉骥發現當地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較重,動員的過程困難重重。
劉骥還記得,在一次動員大家種花椒時,遭到了一戶村民強烈且堅決的抵制。無論當時的村兩委幹部和幫扶隊員怎麼勸說,該村民就是不願意。再三詢問下,村民說了一句,“我種了花椒,誰來幫我摘?”
這句話,把劉骥堵住了。她知道,必須要從思想上讓他們發生改變。于是,劉骥和幫扶隊員一邊摸索如何通過日常生活的改變來影響當地村民,一邊利用農民夜校、新型農民素質提升班等平台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推動大家外出務工就業。
就這樣,不少的村民逐漸能夠接受這群“外來人”的思想,大家開始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受新鮮的事物。
此外,為了讓大家住上更舒适、整潔的房子,劉骥還号召大家易地搬遷,搬到更平緩的地帶,集中居住。在給村民普及了集中安置房和“彜家新寨”後,2017年底,90戶建檔立卡戶陸續住進了新修的房子,集中安置點内還配備完成了文化廣場、人畜安全飲水等項目,村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極大提高。
綠草如茵的門前小院,幹淨整潔的入戶路,寬敞明亮的客廳和卧室。每當劉骥聽到院裡村民們傳來的歡聲笑語,就會想到第一次在破舊屋檐下見到那位老人的情景。劉骥說,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照顧母親,劉骥帶着媽媽去扶貧
帶上媽媽去駐村
将産業引到村子裡
在劉骥和幫扶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底,特合村整村退出貧困名單。但劉骥的任務還沒結束,她還需要留下來幫助當地百姓邁向富裕之路。
正當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開展時,劉骥家中卻突逢變故。她的媽媽患了10多年的糖尿病,每天都要靠吃藥來控制血糖。70多歲的老人一個人在家,常忘記吃藥,也經常忘記帶手機,許多次劉骥給媽媽打電話傳來的都是無人接聽的回答。為了徹底打赢這場脫貧攻堅戰役,同時也能照顧媽媽的身體,劉骥決定把媽媽接到村上。
劉骥沒想到的是,來到村上後,媽媽很快就适應了當地的生活。劉骥本想着可以照顧媽媽,結果媽媽把自己和工作隊員照顧得很好。
門前的青菜、喂養的小雞,把媽媽接過來之後,每天工作完回到家,幫扶隊員們都能吃到熱氣騰騰的可口飯菜。由于媽媽懂彜語,還能為劉骥和工作隊員當翻譯。午後閑聊時,媽媽會給村民們分享種植農作物的經驗,号召他們都去勞作種植,呼籲更多年輕人走出去看世面。逐漸,媽媽也變成了工作隊的“第四個隊員”。劉骥笑稱,“有時候她的說話方式比我們還有用。”
劉骥到村民家了解情況
為了讓村裡人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劉骥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開始商量如何發展鄉村産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經過不斷研究和商議後,紅莫鎮整合産業資金,特合村與其餘幾個村投資建設170畝葡萄大棚種植基地,并在2019年8月将第一批葡萄推出上市。
此外,村裡還建成生豬代養場6個,并制定協議,要求每年每個代養場要給村集體和建卡戶分紅。村裡還發展其他産業,種核桃、建羊圈......有了系統化的産業發展,特合村昂首闊步,朝着緻富之路加速前進。
工作的逐漸深入,讓劉骥和當地村民逐漸打成一片,“劉書記來家裡坐會兒喝杯茶”“劉書記這個事怎麼弄啊?”“劉書記您去哪兒啊?”村裡的男女老少都知道“有困難找劉書記”。劉骥的工作雖然越來越多,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2021年7月,在紮根特合村近6年後,劉骥被組織安排回涼山州農業農村局擔任機關黨委書記。村民們知道劉骥即将離開,依依不舍。在分别時刻,劉骥也鄭重向村民們承諾,“請大家放心,我永遠是特合村的一員,會一直和大家在一起。”
劉骥和特合村的孩子們在一起
牽挂村裡的親人
渴望見證涼山更多鄉村富起來
特合村近6年的工作磨練了劉骥的脾氣,面對新崗位帶來的挑戰,劉骥說,“雖然現在的工作有點困難,但是一想到在特合村都堅持下來了,現在也能堅持。”
休息時,劉骥也會想到特合村裡的群衆。雖然現在因為工作原因不能随時回到特合村,但在劉骥心裡,對這群一起生活了近六年的親人,她總是挂念。村裡有什麼新的信息,她總是第一時間關注,希望能為他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劉骥說,在特合村的這幾年,除了看到大家生活變得越來越好讓自己很有成就感以外,村裡人們的真情實感也是她收獲的一筆最大财富。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劉骥将繼續在鄉村振興和防止返貧的道路上繼續努力,做好産業支持和配合工作。她希望,未來能見證涼山州更多鄉村富起來,人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