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底,湖北省每100位老人,平均隻擁有養老床位3.1張。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武漢三鎮多個社區發現,公辦養老機構受到信賴,希望入住的老人也多,需要排号進住;民辦養老機構服務參差不齊,收費差距懸殊,讓人簡直挑花眼。
趙太婆收集的部分養老院宣傳冊
即使有了初步意向,還得考察環境、試用服務、斟酌價格……有的老人感歎:沒有體力、耐力、智力,還真難入住合适的養老機構。
拼耐力 太婆登記兩年未獲入住邀請
“登記了2年多,沒接到過他們一個電話。”昨日,81歲的趙漢美(化名)老人歎着氣說。
趙太婆有四個兒女,但自15年前老伴去世後,她不願給兒女們添麻煩,獨自住在武漢市江漢區江北社區,房子面積40多平方米。這是個老社區,她的家在二樓,沒有電梯。雖然耳聰目明,但因有腰傷和腿傷,還是有些不便。
一次摔倒的經曆,讓趙太婆非常後怕:幾年前的一個晚上,她不慎在家摔倒,額頭碰到抽屜角,頓時滿臉鮮血。她想撥打桌上的固定電話求救,卻怎麼也站不起來。她拼命大喊“救命”,也一直沒人回應,隻好慢慢爬到門口拍門呼救。幾分鐘後,一位鄰居上樓,這才救了她一命。
“經過了這件事,孩子們多次要求我跟他們一起住,但是我不想麻煩他們。”趙太婆說。為此,她開始尋找養老院。
她先找到漢口一家美譽度較高的區級公辦養老院。養老院介紹,像她這樣年紀的老人,需要全護,每月基本費用4500元左右。趙太婆登記後,靜等對方的通知。但如今兩年多過去,對方一直沒有回音。
後來,趙太婆又找到漢口火車站旁邊的武漢市福利院。這裡環境優美,擁有賓館式住宿,但每月費用需要5500元。這已經超過她的退休金,讓她望而卻步。
後來,有推銷員找到趙太婆,帶她到鄂州一家養老院參觀。“養老院在鄉下,環境不錯,房間寬敞,看起來很舒服。”趙太婆說。不過對方要她先交3萬多元“醫療後備金”,她擔心對方是騙子,因此拿不定主意。
正當趙太婆左右為難的時候,她所在小區辦起一家養老院。“建設的時候,我就天天跑去看,希望快點建好,我能住進去。”趙太婆說。好不容易養老院建成,她一咨詢,又被收費吓了回來:連最低一檔的7人間,每人每月都要5500元。
找養老院期間,趙太婆接到一位朋友的哭訴電話。這位朋友入住了漢口一家民辦低檔養老院,每月收費2000多元,但服務太差:半夜要上廁所,隻能在房間裡用痰盂解決,而且痰盂連蓋子都沒有;飯菜常常鹹得讓人難以下咽。“照護員如果收到老人的兒女送的東西,見到老人就喜笑顔開;對沒有送東西的老人,态度就生硬得很。”趙太婆介紹。她的這位朋友沒有子女,在養老院備受冷落,住了一個月,堅決要求回家。
“價格太高我承受不起,價格低了又擔心服務質量跟不上。”趙太婆說。幾年來,她拖着病腿跑了十多家養老機構,收集了一大堆宣傳資料,但還是選不到滿意的養老院。
雖然現在社區對她的樓梯、衛生間進行了适老化改造,還開設了養老服務中心,她能到中心進行日間養老,和志願者、老街坊們度過快樂的白天生活,但一到夜間,趙太婆又是一個人。“這個時候最難熬,志願者也下班了,我不能老是打擾他們。”她說。自己還是要去養老院,隻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合适的養老機構。
拼體力 八旬夫妻考察十餘家養老院
“餘生剩下兩件事:一是盡可能發揮餘熱,二是過好自己的晚年。”82歲的董祖舜老人,家住硚口區寶豐街。為了過好晚年,近4年來他沒少操心。
一家養老院的收費标準
董祖舜是退休教授,妻子是醫生。老兩口沒有子女,随着年歲漸高,身體漸弱,去哪裡安度晚年,成了他們最迫切的問題。
董爹爹給理想中的養老機構畫了一幅“像”:有較好的醫療條件;有良好的養老環境;有豐富的活動内容;有優質的養老文化;有溫馨的養老氛圍。
按照這個标準,過去幾年中,董爹爹和老伴考察了十餘家養老機構,有公立的、有私立的,有大型的、有小型的,幾乎都不盡人意。
“我們看過漢口火車站附近的一家公立養老院,托熟人找好了關系。它有對口醫院,服務也好,但床位很緊張。三人間、四人間、六人間随時可以進去,單人間要排隊。我們去看的時候,十多層的樓房,隻有底下三層裝修了,上面的樓層要等資金到位再裝修。聽說排隊等單人間的人很多,太麻煩了。”董爹爹搖頭說。
後來,董爹爹又看過幾家社區養老院,覺得條件不太理想。前年他還考察過江夏的一家知名養老機構,環境等硬件都不錯,價格也合理,但醫療配套水平不高。考察當天,他到食堂吃飯,覺得護工的素質有待提高。
去年初,董爹爹了解到,花山新城即将新開一家民辦養老機構,于是和老伴前往考察。老兩口逛累了,坐在路邊休息。“讓我沒想到的是,無論是掃地的、澆花的,還是路過的工作人員,都停下來問我們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要不要幫忙。這樣的情景,我們在别的養老院還沒碰到過。”董爹爹說。
即使這樣,董爹爹仍然不放心。接下來的大半年時間裡,他又一次次到這家養老機構考察,甚至到該機構在外地的養老院實地體驗,和那裡的老人們聊天。今年初,他和老伴才簽訂了意向入住協議。
拼智力
投資性質項目
不敢輕易入住
78歲的吳淑珍老人,家住江岸區百步亭社區。她第一次接觸養老院,還是9年前。當時住在她家對門的張大哥突發腦梗,獲救後行動不便,說不了話。因孩子們都不在身邊,張大哥的老伴黃大姐托她幫忙找養老院。吳婆婆推薦了江漢區社會福利院。兩位老人開開心心住了2個多月,張大哥卻哭着一定要回家。原來,老兩口每月費用要6000多元,而他們的退休工資每月一共4000多元,他們不忍心讓子女貼補這麼多錢。
之後,吳婆婆又為張大哥、黃大姐找到江岸區一家公辦福利院,收費要低一些。入住3個月後,黃大姐又堅決要回家。她說,該福利院不僅護理人員少,服務态度也不好,喂飯的時候,不等老人嚼完,下一勺子又塞進了嘴裡。看到身邊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黃大姐非常難受,擔心自己沒病也會憋出病來。
2012年,吳婆婆的老伴去世,她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特别是今年1月,她遭遇車禍,雙手骨折,深深感受到生活的不便。一位高中同學得知她的情況,邀她去蔡甸區九真山的一家養老公寓住了10天。吳婆婆說,那裡環境不錯,但要預交10萬元,一天收費80元,隻包吃住。對她來說,這樣的收費水平太高,因此她還是回了家。
吳婆婆之後考察了東西湖的一家養老院。這裡每月收費1250元,但最少要預存3萬元。吳婆婆說,像這種帶有投資性質的養老項目,她之前也考察過幾家,覺得風險比較高,她不敢輕易嘗試。
前幾天,她又到武昌傅家坡附近一家養老院考察,發現是一棟大樓裡租的10餘間房,看起來很不正規,因此也不再考慮。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利鵬周萍英陳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