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的故事,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它出自吳敬梓筆下的《儒林外史》,借由範進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諷刺了當時黑暗的社會風氣。但很多人卻忽略了,範進的“瘋”其實隻是短短一瞬,後來他又被打醒,恢複正常,還成功踏入了仕途。更少有人知的是,縱觀範進的後半生,他可謂是官運亨通,甚至還當上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官!那麼到底他當上多大的官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回顧回顧範進中舉這則故事。
範進中舉了!古語有雲“十年寒窗苦,一朝聞名天”,這是古代的讀書人最向往的事情。讀書是為了“光宗耀祖”,為了“光耀門楣”,更是為了“追名逐利”,獲得名望和地位。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範進,當然也是如此,希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可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放在當下或許并不适用,但是放在古代卻是非常有道理。比如說範進,範進可以說是一個家境非常非常普通的讀書人,出身貧寒,他能夠讀書全是靠屠戶老丈人接濟。
然而偏偏範進還是個沒什麼學習天賦的讀書人,我們都知道,範進中舉時,已經是50多歲。但是其實,範進考中秀才也是在中舉前不久的事,54歲才考上秀才,這還是他連考二十多次,勉強考上的結果,實在稱不上一個“天賦型”選手。但事實上,支撐範進幾十年堅持參加科舉的理由,并非是熱衷,隻是熱衷仕途、貪圖名利的小人心态,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在範進中舉這則故事中,除了有範進中舉後喜極而瘋,對科舉考試的諷刺,也有範進中舉前後,鄰裡态度180度轉變,趨炎附勢可恥風氣的諷刺。在範進中舉之前,他的鄰裡是怎麼對待他的,視若無人,背地裡說閑話。甚至是範進的老丈人,每每範進登門都會忍不住破口大罵:“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在範進考上秀才,還想繼續考取舉人時,又是這麼數落的:癞蛤蟆想吃天鵝肉,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但是在範進中舉之後呢?實際上,因為範進執着考舉人,在舉人考試之後,範進一家就斷糧了,當時範進的母親以及妻子都已經餓了兩三天,無米下鍋,也借不到錢糧,隻能硬生生餓到頭暈眼花。可是報信的官員一來,鄰裡有拿雞蛋的,有拿大米的,幾乎要将範進一家的門檻踏破。其中态度變化最強烈的,當屬範進的老丈人,之前是怎麼罵範進的,“方面大耳,尖嘴猴腮的癞蛤蟆”,而現在,一口一個“我這賢婿,才學高,相貌好”,甚至名字也不叫了,要尊稱範進一聲“老爺”,連銀子也拿的大方極了。
雖然範進中舉是鄰裡态度大轉變的最重要原因,可事實上範進在中舉之前,也勉強算是考上了秀才,為何秀才功名就不那麼受待見呢?這其實和古代的科舉制相關,隻要了解了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其中原因就一目了然。
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我國曆史久遠,曆朝曆代,科舉制度都或多或少有些變革,科舉制也因此稍有不同,不過要說科舉制度最完備、最鼎盛的時期莫過于明清,而《範進中舉》創作的背景也是清朝,所以今天就以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為例,具體來看一看。但凡是進學的人也被稱作是讀書人,實際上讀書人也有分别的,根據身上的功名不同叫法也就不同,比如讀書人中就有童生、秀才、舉人、貢士以及進士之分。童生,被普遍看作是讀書人的第一道門檻,隻有通過童子試,才算是正式踏入了讀書人行列。童子試聽起來像是一場考試,但實際上它是包括了三場考試,它們分别是縣試、府試以及院試。而隻要通過了縣試、府試的讀書人就能夠被稱之為童生。童生算是讀書人的一個門檻,它并未有什麼實質的“權利”,硬要說的話,就是一個考取秀才的身份資格。
要是通過童子試中的院試,讀書人也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身上有了秀才的功名。秀才是通過院試的讀書人的統稱,但實際上根據成績排名,秀才也分為三等,不過總體而言,秀才特有的“特權”并沒有改變。比如在很多影視劇中都可以看到的,有秀才功名的讀書人,能夠享有免除徭役、見知縣不用下跪等等“特權”。不過除了這丁點兒的“權利”,本質上秀才和普通人并沒有什麼區别,依舊是最底層的百姓範疇。
不過有了秀才功名,也就有了參加舉人考試的資格。舉人考又被稱為鄉試,因為一般鄉試舉行的時間是在8月秋季,所以鄉試又被稱為“秋闱”。而在鄉試中脫穎而出的人,就有了舉人功名,舉人和秀才有些本質的區别,甚至可以說,秀才和舉人之間是一道分水嶺,因為中舉,就有掌握權利的機會。秀才或許能享有一些“權利”,但遠不是官,舉人卻是可以被授官,隻是因為舉人頭銜隻是授官的最低标準,所以一般舉人擔任的都是地方官員。
如果想要更進一步,當更高級别的官,那麼還得繼續往上考,鄉試之上就是會試,因為會試是在3月春天舉行,會試又稱為“春闱”,而參與“春闱”的人就都是舉人了。通過“春闱”的舉人,又被稱之為貢士。之後還有殿試,一般來說,殿試的通過率是百分百的,隻不過殿試之後,貢士就安排成績的排名分為一甲、二甲和三甲,其中一甲進士應該是最為人所知的,一甲進士隻有三名,就是我們熟悉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話說回來,由上可知,于讀書人而言,中舉才是一道坎。這也是為什麼範進在中了秀才之後,并沒有引起質的改變,秀才的确有一些“權利”,也可以借此謀生,但是範進卻并不甘心于此,好高骛遠還想去考舉人。再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範進無疑是想做官的,無論如何都要做官,但當時他已經54歲,再經曆幾十年考個舉人?所以中了秀才之後,範進的待遇絲毫未變。實際上,當時範進家已經斷糧,可他依舊不死心,還是參加了舉人考。但在發榜那天,範進的老母親已經餓到頭暈眼花。
隻是誰都沒想到的是,就在這個檔口,範進中舉的消息傳來。結果看到了報貼的範進樂“瘋”了,他雙手一拍,笑了一聲,竟直接突然後倒,不省人事。好不容易被叫醒,也隻會傻乎乎的叫着“我中了,中了!”範進的“瘋”實則有迹可循,于範進一家而言,如果這次再不中舉,結果真可能未知。所以範進的“瘋”,也是驚喜到了極緻的,一種心情釋放的瘋魔。
不過好的是,範進的“瘋”病很快治好。而自此,範進算是徹底翻身了。原文中範進的“瘋”是被老丈人一巴掌“治”好的,幾天前還氣勢嚣張、兇狠潑辣的老丈人,面對他,硬是遲遲不敢下手,因為老丈人怕啊,心想“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如何打得!”甚至後來在迫于無奈,打了一巴掌,治好了範進之後,老丈人瑟瑟微微,向範進請罪:“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無論是鄰裡,還是老丈人,面對範進都全然沒有了輕視的态度。
當然這些态度上的改變,範進中舉後,哪怕還沒有授官,錢财就先來了。就在發榜當天,當地鄉紳陸陸續續來奉承範進。送錢的送錢,送地的送地,還有送房的,簡直就是古代版的一夜暴富,甚至還有主動投靠範進,為奴為婢的,隻是為了得到舉人老爺的庇護。
範進中舉,到底中了多大的官有的人曾探究過,範進為什麼能中舉,其中最為人信服的一個原因是:運氣,沒錯就是運氣。據說,當時的考官就是個年邁中舉的先例,見了範進,動了恻隐之心,所以成全了範進。無論事實如何,反正範進的确是受益了。
在中舉後,或許是樂極生悲,範進的老母親遺憾離世。還未當官,範進就先“丁憂”三年。在三年後,範進參加了會試,沒想到的是,竟然又考中了進士,這以後,範進真的就是一路官運亨通。會試結束後,範進最先是被授予了“考選禦史”一職,幾年後,又調任“山東學道”,風光無限。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山東學道”一職的厲害之處,首先“學道”也可以從字面理解,學習方面的事,負責一省的“整治文風”“考選人才”“講學”等工作,而“山東學道”就是意味着,範進負責的是一省教育事務。按今天的話說,相當于一省的“教育廳廳長”,這個官位可不低。
當然這其實也是範進中舉中諷刺意味最足的地方,範進到底為何勝任“山東學道”?他有真才實學嗎?事實恰恰相反,他沒有。所以,事情最終為何變成如此了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