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2:25:26

公衆号地質進階

嘿,朋友你好,歡迎來到“地質進階”。

最近聽到最多的消息,應該是哪個同學或哪個同事、哪個朋友“陽”了,似乎陽了的反而踏實了,沒陽的倒有些提心吊膽,知道可能會來,但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會來,就好像小時候有人跟你說“放學别走啊”,結果放學了,那人沒來,一路上,有點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當然,人們對待不熟悉的事兒就是這樣,真來了反而踏實了,其實擔心沒有必要,我們已經在一片“海洋”裡了,多喝熱水,随它去吧

轉發幾篇文章,你感受一下整個過程,應該會更踏實。

《陽了》

《用肉身去體驗》

《轉陰》

文字來自:

槽邊往事1706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


閑聊幾句,轉回正題。

前面我們用了7集的長度,較詳細地聊了核實報告的前3章内容,這一集,我跳過熟悉度不夠的《第4章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先從《第5章核實地質工作及質量評述》這一章講起,後續等我對第4章收集更多資料之後,再結合以往項目經曆,更有把握的時候再聊。

一鍵直達: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7集

第5章反映勘查工作質量,在寫法上相對簡單,但因為它反映的是最底層的工作質量是不是符合規程規範或者設計要求,以此決定了在此基礎上編寫的報告,是不是可信,因此,該章也有較高的權重,在野外工作和編寫報告時很多細節上要引起項目負責人的注意。

5 核實地質工作及質量評述

提綱:礦區勘查後未進行開采或僅局部(少量)開采的礦區可簡要的叙述或僅寫相應的工作,但新老規範在勘查類型劃分上有差别的應按新規範重新确定勘查類型、論述勘查工程間距;進行了核實補充工作和礦山地質工作(或生産勘探)的礦區,應包括以下内容。

5.1生産勘探(探礦)方法、工程布置原則

簡述礦床勘查類型,采用的勘查工程間距。

叙述生産勘探(探礦)的工作方法、手段,工程布置原則,實際工程控制間距,完成生産勘探(探礦)工作量。

《征求意見稿》提綱如下: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

說明:

綜合老提綱和《征求意見稿》來看,第一節要分兩個部分共五個小節寫,第一部分“礦床勘查類型及工程間距的确定”有兩個小節,包括最近一次報告确定的勘查類型及工程間距、本報告确定的勘查類型及工程間距,以及兩次對比變化情況和理由;第二部分“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有三個小節,包括本次核實選用的勘查方法、手段,工程布置原則及工程分布,以及形成的實際工程間距。

對比新舊《總則》,新《總則》對部分概念進行了更明确的界定,我們先厘清這部分概念,再舉例會看得更明白。

第一部分,礦床勘查類型及工程間距的确定

(1)首先要清楚什麼是礦床勘查類型,它是為了反映礦床複雜程度的和勘查難易程度而對礦床進行的分類。

在“礦床勘查類型及工程間距的确定”中,礦床勘查類型确定的目的是為了選擇科學的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間距,以達到對礦體進行有效控制,對礦體連續性進行有效查定的目的。

如《總則》(GB/T13908-2020)中6.1.1.1所述。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2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正确選擇勘查方法和手段。對于簡單或中等類型礦床,以鑽探為主,條件具備時,還可考慮物、化探方法;對複雜類型礦床,應以坑探為主鑽探為輔或坑探工程方式加以控制。

《總則》P5的6.1.3有這樣的表述: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3

在《固體礦産勘查工作規範》(GB∕T 33444-2016∕XG1-2020)P9的5.5.3中有類似的表述: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4

第二,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間距和部署勘查工程。勘查類型簡單,勘查工程間距就要稀一些,反之就要密一些。

(2)确定礦床勘查類型時,應先從礦體整體規模入手(勘查工作可以受礦業權的限制,但确定勘查類型時,不應局限于礦業權,應從礦業權内外整體考慮,即由大礦脈(體)分割的小礦山,應根據礦體的整體規模與變化特征确定勘查類型),确定各礦體的礦體勘查類型,再按主要礦體的地質特征确定礦床勘查類型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5

對于主要礦體,《總則》中有這樣的定義: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6

之所以分礦床勘查類型和礦體勘查類型,是因為二者承擔着不同的功能。

礦床勘查類型,目的是研究整個礦床的勘查控制研究程度。也就是說起初在部署勘查線和工程時,主要礦體的特征及其勘查難易程度決定了對整個礦床控制的基本框架,而對次要礦體是兼顧控制。

而礦體勘查類型,目的是研究各個礦體的勘查控制研究程度。

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同一礦床勘查類型,同一勘查工程間距确定所有礦體的地質可靠程度的現象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情況,比如主要礦體是II類型,而次要或小礦體遠達不到II類型要求,用同一勘查工程間距确定為同一地質可靠程度是不合理的,而如果在分别确定其礦體勘查類型後,即使使用同一勘查工程間距,II類型可以探求控制資源量的,但III類型隻能探求推斷資源量。

同時還可以根據礦體具體情況,對礦體進行加密或放稀控制,如礦床勘查類型是II類型,而某礦體是I類型,則可以對該礦體勘查工程間距放稀一倍(或不限)探求同類型資源量。

可以說,礦床勘查類型是基于主要礦體勘查類型創建的,而其它礦體勘查類型又是對整個礦床勘查類型的補充

在《礦産地質勘查規範 岩金》(DZ/T 0205-2020)5.1.2.3中對勘查類型有這樣的規定,“劃分勘查類型時,應分清主、次礦體及其空間關系,當主、次礦體在空間上平行重疊分布,且間隔較小,能用同一工程系統勘查時,應以主礦體為準;當礦體相隔較遠,或分布在不同的地段,需用不同的工程系統勘查時,應以礦體為單元分别确定勘查類型”,各位朋友在使用各礦種勘查規範時,要注意與總則的細微區别。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7

(3)不同勘查階段,礦床勘查類型的确定有着不同要求。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8

普查階段,難以确定勘查類型,有類比條件的(如已知礦床外圍或地質條件相似),可與同類礦床類比;無類比條件的,用第II勘查類型(按II類型勘查工程間距估算資源量,便于後續銜接,如為I類,放稀一倍,如為III類,加密一倍,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9

詳查階段,沿用普查,并在詳查工作後期基本完成勘查類型定型,根據五要素确定勘查類型主要是這個階段。

勘探階段,驗證勘查類型,調整勘查類型。

(4)礦床勘查類型按主要礦體規模(走向控制長、傾斜控制斜長)、礦體形态及内部結構複雜程度、主礦體厚度穩定程度、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受構造影響程度等共5個地質因素來論述。

每個因素論述結語要按規範術語表達,如礦體規模屬大型、中型、小型;礦體形态和内部結構複雜程度屬簡單、中等、複雜;礦體厚度穩定程度根據礦體厚度變化系數劃分為穩定、較穩定、不穩定;礦體的礦石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根據主元素品位變化系數劃分為均勻、較均勻、不均勻;礦體受構造影響程度屬小、中、大。

如有類型系數列類型系數值,然後按變化狀況或類型系數求和,定出礦床勘查類型。

對于以類型系數确定勘查類型的金屬礦床,各要素的權重不一樣,通常礦體規模權重最大。因礦體規模較小或隻進行了有限、稀疏工程控制的礦區,工程少,品位、厚度變化缺乏統計意義,片面地造成厚度穩定程度和有用組分均勻程度較高。因此在确定勘查類型時,應以礦體規模為首要或主要考慮因素。

勘查類型主要有簡單類型(I類型)、中等類型(II類型)、複雜類型(III類型)等三種,允許有過渡勘查類型,即簡單-中等類型(I-II類型)、中等-複雜類型(II-III類型)存在。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0

不同礦種使用評判勘查類型的地質因素有所不同,如現行《礦産地質勘查規範 菱鎂礦、白雲岩》(DZ/T 0348 2020)中白雲岩礦床勘查類型劃分,主要依據礦體内部結構複雜程度、礦體厚度穩定程度、礦區構造複雜程度、岩漿岩與變質岩發育程度、岩溶發育程度等五項。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1

同時,在使用五個地質因素評判勘查類型時,不同因素所占權重有所不同,當某一地質因素導緻勘查難度較大時,則應以該因素作為劃分勘查類型的主要依據。

在《礦産地質勘查規範 岩金》(DZ/T 0205-2020)中5.1.2.2有這樣的表述。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2

這些都在不同礦種的規範中有具體要求,編寫報告時一定要把規範中此部分的内容看清、弄懂。

将某礦體定義為某一勘查類型時,原則上至少應滿足“三條線”原則。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3

(5)工程間距是指控制礦體的相鄰勘查工程的實際距離。

不同礦種勘查工程間距的确定,根據影響礦體特征的主要因素确定。

如沉積(海相、湖相)礦産,以構造複雜程度、礦層穩定程度或以岩溶發育程度為主要因素來确定工程間距;G層鋁土礦,剝蝕、侵蝕對其規模影響甚大,應将其作為主要因素之一考慮;風化殼類型礦床的工程間距,應結合地形、地貌特征合理确定(坡頂、坡腰、坡腳),不能死扣網度;當礦體沿走向和傾向的變化不一緻時,工程間距要适應其變化;岩漿礦床、變質礦床則另有特征。

如德興銀山礦床,礦床勘查類型為II類型,《礦産地質勘查規範 銅鉛鋅銀鎳钼》(DZ/T 0214-2020)附錄A.5中參考基本勘查工程間距為(120-160m)*(80-100m)(走向*傾斜),但該礦區有着主要礦體傾斜延伸遠遠大于走向延長的特點,故該礦區采用的基本勘查工程間距為100*120m。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4

另外,《總則》中要求探明、推斷資源量的勘查工程間距,一般是在基本勘查工程間距基礎上加密或放稀1倍,但不限于1倍,以滿足相應勘查研究程度要求為準則,也就是說如果加密或放稀1倍不能滿足要求,則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5

對于過渡勘查類型的勘查工程間距,如前圖《礦産地質勘查規範 銅鉛鋅銀鎳钼》(DZ/T 0214-2020)中所示,當礦體确定為I-II類型時,應在I類型勘查工程間距下限和II類型勘查工程間距的上限值之間取值,II-III類型類同,亦即如銅礦I類型為(200-240m)*(100-200m)(走向*傾斜),II類型為(120-160m)*(80-100m)(走向*傾斜),那麼兩者的過渡類型I-II類型勘查工程間距為(160-200m)*(100m)(走向*傾斜),再通過類比、地質統計學分析、工程驗證等方法,論證勘查工程間距的合理性,并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

第二部分,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勘查方法及手段的選擇

礦産勘查技術方法依據其原理可劃分為:地質測量法、重砂測量法、地球化學方法、地球物理方法、遙感遙測量法、探礦工程法等。

1:1萬地質填圖、1:2000地質填圖、探槽、鑽探、坑道、剖面測量、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岩礦測試等是工作的技術手段。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6

(2)勘查工程布置原則及工程布置

詳細列述礦山生産探礦和本次核實投入的工作方法、手段,布置原則,具體工程分布情況,如主探對象的工程布設範圍及控制範圍,控制深度、程度,插表輔助說明。

注意:探礦工程須對采礦證的平面和最低采礦标高以上三度空間範圍全覆蓋!

對勘查工程布置遵循的基本原則,在《礦産勘查學》中有如下叙述: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7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8

此外還有考慮:

①綜合方法勘查原則:要充分利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重砂、探礦工程等綜合手段,防止單打一。

勘查方法的選擇應根據礦體地質特征和礦山建設的需要,參考同類礦床勘查的經驗進行。但也要注意勘查方法的有效性,避免機械照搬。

例如在金山礦田,化探掃面是一種較有效的找礦方法。

通常地表應以槽、井探為主,淺鑽為輔,配合有效的物化探方法,深部應以岩心鑽探為主;普查階段一般不使用坑探。

②鑽探優先原則:若鑽探所獲地質成果與坑探驗證成果相近,應以鑽探為主配合坑探進行。

當地形有利或礦體形态複雜、礦體呈管條狀、礦石組份變化很大時,應以坑探為主配以鑽探或采用坑探工程進行驗證。

當采集選礦大樣時也可動用坑探工程。

新規範在工程手段的選擇上,較以前更加靈活,明确鑽探能解決的無需用坑探,但對一些特殊形态的礦體,仍以坑探為主。

③探采兼顧原則:進行詳查和勘探的礦區,應根據礦體地質特征和礦山建設的需要布置工程,要充分考慮礦山建設的需要,盡量探采兼顧,節約勘查成本,增加效益。

④施工順序原則: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稀到密的原則進行,基準孔、參數孔、沿走向和傾向的主導剖面應優先施工。各階段工程布置應考慮後續勘查和開發工作的銜接。

對工程布置,有如下注意事項:

出露地表的礦體邊界應有工程控制;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19

對主要盲礦體,應注意控制其頂部邊界(頭部礦體未控制,主要工程集中在中深部,既造成低級别資源量壓高級别資源量,又造成淺部首采地段控制程度不夠);

對較大的基底起伏、無礦帶,破壞礦體及影響開采的構造、岩脈、岩溶、鹽溶、泥壟、泥柱、陷落柱、老窿,以及礦區(井田)邊界構造等的産狀、規模應有工程控制;

對能随主礦體同時開采的小礦體應适當控制;

對拟地下開采的礦床,應重點控制主要礦體的兩端、上下邊界和延伸情況;

對拟露天開采的礦床,應系統控制礦體四周邊界和采礦底部礦體的邊界;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20

案例:

5.1 核實地質工作範圍的确定

本次核實工作在平面範圍為XX礦采礦權平面範圍,垂向範圍Xm至Xm标高區間(采礦權範圍)開展資源儲量核實工作。(注:可以加一句核實範圍,讓讀者更清楚工程分布是不是部署到位)。

5.2 勘探方法及工程布置原則

5.2.1 礦床勘查類型及工程間距的确定

5.2.1.1 基礎報告勘查類型及工程間距

(1)基礎報告勘查類型

X年《X省X市X礦區X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中無論礦體規模大小,勘查類型統一确定為第Ⅱ勘查類型。

(2)基礎報告工程間距

X區劃屬第Ⅱ勘查類型,确定的基本工程間距為,坑、鑽結合以100×100m探求(122b)基礎儲量,加密一倍50×50m探求(111b)基礎儲量,放稀一倍200×200m探求(333)資源量。

基礎報告小型銅礦體一般長100m,傾向一般延深200m,小鉛鋅(銀)礦體一般長150m,傾向一般延深170m,達不到中型礦體規模,按第Ⅱ勘查類型外推勢必誇大資源儲量估算結果。

(注:這句話,也是為後續本次核實與基礎報告對比,資源儲量發生較大變化做鋪墊說明。同樣地,你在編寫核實報告時,當出現類似情況時,也應有意識地将相應的情況提前“埋伏”,并說明理由,這樣在該正式叙述的時候,将這些埋伏在各地的搜集起來,綜合論證,就會顯得順理成章)。

5.2.1.2 本次核實勘查類型及工程間距的确定

(1)本次核實勘查類型的确定

礦區主次要礦體和小礦體分屬Ⅱ、Ⅲ勘查類型,确定依據如下:

1)銅礦體勘查類型的确定

銅礦體共X條,主要礦體X條集中分布在X區,編号為V1-1、V1-2,單條礦體保有金屬量2~5萬噸,合計占證内保有銅資源儲量75%左右;次要礦體X條基本分布在X區,編号為X,其它47條為小礦體。勘查類型每條礦體單獨确定,劃分對比規範如(表 5‑1),由表知:

什麼叫礦産資源儲量登記(帶你一步步弄懂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第10集)21

①主次要礦體長216-939m,傾向延深350-1256m,礦體規模屬中-大型;小礦體長25-292m,傾向延深40-912m,礦體規模屬小型。礦體具有傾斜延深明顯大于走向延長的特點,主次要、小礦體類型系數賦值分别為0.6、0.3。

②主次要、小礦體呈脈狀,有分枝複合和尖滅再現,形态複雜程度中等,主次要、小礦體類型系數賦值分别為0.4、0.2。

③主次要、小礦體有斷裂破壞或影響,岩體及構造對礦體形狀的影響較明顯,主次要、小礦體類型系數賦值統一定為0.2。

④主次要、小礦體厚度變化系數分别為36.86-103.87%、19.47-137.22%,礦體厚度變化較穩定至穩定;主次要、小礦體類型系數賦值分别為0.4和0.4。

⑤主次要、小礦體銅品位變化系數分别為106.95-188.82%、31.81-191.33%,主次要、小礦體主要有用組分分布不均勻至均勻;主次要、小礦體類型系數賦值分别為0.4和0.4。

主次要、小礦體五個地質因素類型系數賦值之和分别為2.0、1.5。對照規範主次要礦體勘查類型定第Ⅱ類型,小礦體勘查類型定第Ⅲ類型。

(2)勘查工程間距的确定

①銅礦體勘查工程間距的确定

銅礦體的主次要礦體共13條屬第Ⅱ勘查類型,第Ⅱ勘查類型規範要求控制的基本工程間距為120~160m×100~120m,銅礦體的主要礦體和次要礦體平均走向延長520m,傾斜平均延深957m,具有傾斜延深遠遠大于走向延長的特點,基于這一特點,礦區銅礦體第Ⅱ勘查類型确定按100×120m基本工程間距探求(122b)基礎儲量,50×60m加密工程間距探求(111b)基礎儲量,放稀一倍200×240m工程間距探求(333)資源量。小礦體屬第Ⅲ勘查類型,确定按50×60m工程間距探求(122b)基礎儲量,100×120m工程間距探求(333)資源量。

5.2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5.2.1 勘查方法和選擇工作手段

核實期内區内進行過補充詳查、生産探礦、補充勘探三個階段。勘查工作在原勘查成果基礎上,開展了礦區1:2千地質測量、1:2千水工環測量、鑽探、采樣以及化驗測試等,以鑽探為主要勘查手段,通過鑽孔加密提高礦體控制程度與資源儲量類型(級别),以達到詳細查明礦體規模、形态、産狀、品位,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等目的。

5.2.2 勘探線布設

劃定礦區範圍分為XX礦區、XX礦區,兩區勘探線方位及編号均沿用基礎報告。XX礦區勘探線方向X→X°,線間距100m,有20條勘探線(編号0~19);XX礦區勘探線方向X→X°,線間距100m,有21條勘探線(編号0~17,含2'、4'、6'勘探線)。

5.2.3 工程布置

核實期内新增鑽探工程,分為三個階段,主要目的是通過加密勘查工程間距,提高礦床勘查程度及礦産資源儲量類别,為礦山下步擴界開采提供地質依據。三個階段工程布置如下:

(1)XX礦區北西部(X線以西)補充詳查

補充詳查目的是進一步查明礦體的形态、規模、産狀和空間位置。共布設了57個鑽孔,其中21個鑽孔按100×200m(走向×傾斜)勘查工程間距,對X号礦體進行控制,鑽孔布設在X區段0~16号勘探線上;36個鑽孔按100×120m(走向×傾斜)勘查工程間距,對X号礦體進行控制,鑽孔布設在X區段7~16号勘探線上。

(2)XX礦區生産探礦

21個生産探礦孔,布置在XX采區7~19号勘探線之間,鑽孔按100×100m勘查工程間距,對X号礦體進行控制,為礦山開采提供了地質依據。

(3)XX礦區補充勘探

X号礦體一直在開采中,其中銅廠7~19号勘探線之間保有資源儲量規模大,控制程度總體達不到勘探要求,以及礦體邊界未完全控制,尚未詳細查明礦體厚度、品位變化情況。本次布設鑽孔按100×100m勘查工程間距,對X号礦體進行控制。因X号礦體産狀、形态變化,在XX區段19線往北西方向傾斜延深到XX區段深部,走向為52°±,在前期勘查階段,采用XX區段勘探線,線方向為142°,按勘查工程間距100×200m(走向×傾斜)進行控制,經分析比對所控制的礦體更接近真實,因此,本次在其基礎上,用鑽孔按100m工程間距在礦體傾斜上進行加密控制,探求探明資源量,達到勘探詳細查明程度。

5.2.4 實際控制程度和效果

區内經曆過不同層次勘查,對礦體有了較為系統、規範的控制。通過上述工程實施,X号礦體實際探明資源量勘查工程間距為95~105×70~110m,X号礦體實際探明資源量勘查工程間距為45~55×45~65m,經本次核實礦體形态、規模産狀無較大變化。故本次核實礦床勘查類型及勘查工程間距的确定、勘探手段和方法的選擇,能查明控制礦體的厚度、礦石質量及其變化規律,能夠控制礦區構造、岩體特征等,符合規範要求。


OK,第5章第1節的内容就這些,共7000餘字。總結一下:

我們較詳細地聊了,(1)礦床勘查類型确定的目的是為了選擇科學的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間距;

(2)确定礦床勘查類型注意事項,劃分礦床勘查類型和礦體勘查類型的目的;

(3)不同勘查階段中礦床勘查類型如何确定;

(4)用五大地質因素确定礦床勘查類型注意事項;

(5)确定勘查工程間距注意事項;

(6)勘查工程布置原則及工程布置注意事項。

感謝閱讀,下次再聊。

如果這篇文字對你啟發,還請幫忙轉發,讓更多朋友看到,感謝仗義相助!


參考文獻:

[1]王聲喜.固體礦産勘查工作程序與方法[M]. 遼甯:, 2009. 397-397.

[2]DZ/T0214-2020, 礦産地質勘查規範 銅、鉛、鋅、銀、鎳、钼[S].2020.

[3]DZ/T0205-2020, 礦産地質勘查規範 岩金[S].2020.

[4]GB∕T 33444-2016∕XG1-2020, 固體礦産勘查工作規範[S].2017.

[5]GB/T13908-2020,固體礦産地質勘查規範總則[S].2020.

[6]自然資源部.固體礦産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寫規範(征求意見稿)[Z]. .

[7]自然資源部礦産資源保護監督司.礦産資源儲量技術标準解讀300問[M].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21. 21-24.

[8]李守義 葉松青.礦産勘查學[M].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6. 125-125.

[9]鄭文斌,鐘 銳,黃鴻新等.江西省德興市德興銅礦(擴界)資源儲量核實報告[R]. 江西:, 2022.84-85.

[10]劉金剛,李甯,韓文凱,周強太.江西省德興市銀山礦區銅鉛鋅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R]. 江西:, 2020.1-20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