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大家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今天跟大家分享杜牧的《七夕》(又作《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卧)看牽牛織女星。”(蒙曼解讀)
這首詩的題目是《七夕》,就是農曆的七月初七,這在傳統中國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民間節日,就叫七夕節。這個節日來源于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民間傳說,所以最近幾年有商家就宣傳說這就是中國的情人節。是不是呢?我個人其實不同意,為什麼呀?因為如果是情人節,必須是一對兒有情人共同參與的節日吧?比方說咱們這個節目一開始正好趕上正月十五元宵節,那還真有點兒情人節的意味,因為那天晚上不宵禁,大家都出來賞燈,青年男女也可以借這個機會見面,這就是所謂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但七夕不一樣啊,七夕它是專門屬于女性,特别是女孩子的節日,公開的活動就是女孩子們對着月亮穿針引線,像織女乞巧,所以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嘛。
唐朝有個小神童叫林傑,寫過一首《乞巧》詩:“七夕今宵望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那才是七夕節的正解,如今也選進了小學課本。這個活動根本就沒有男孩子參加,也不允許男孩子參加,所以如果說它是中國的女兒節,倒還差不多。那既然如此,為什麼人們又始終覺得它和愛情相關呢?因為牛郎織女正是人們心中的一段佳偶啊!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牛郎織女其實就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形象代言人哪,他們本本分分、苦心經營着自己的小家庭,卻免不了受外界打壓,經曆種種磨難,這不就是普通老百姓經常體會到的生活困境嗎?更重要的是,盡管他們遭遇不幸、被迫分離,一年隻能相見一次,卻還是彼此守望、彼此忠誠,這就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啊!
這樣堅貞的愛情當然會讓古人特别是在婚姻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女孩子羨慕,所以七夕節公開的活動是乞巧,但背後女孩子也都在偷偷地乞求愛情。什麼樣的愛情呢?“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一生的幸福。那這樣的祈禱誰都希望它實現,但是呢,生活又往往不能盡如人意。
我們今天講的這首《七夕》不是一個愛情的贊歌,而是一首七夕夢想幻滅的詩,怎麼寫的呢?先看第一句——“銀燭秋光冷畫屏”,所謂“銀燭”就是白色的蠟燭啊,而“畫屏”則是畫着圖案的屏風,秋夜之中,銀燭高燒,搖曳的燭光讓屏風上的圖畫都顯得那麼幽冷。這句詩寫得真好,好在哪啊?本來銀燭和畫屏都是美的、華麗的,象征着富貴人家精緻而奢侈的生活,但是呢,詩人加上了一個名詞——“秋光”和一個做動詞用的形容詞——“冷”,一下子,整個感覺就變了吧,為什麼呀?因為秋天本來是涼的呀,銀燭象征着黑夜的到來,秋夜還要更涼一些,秋屬陰,夜又屬陰,銀珠的銀色還屬陰,全是陰性的,冷色調的,這樣的冷色調和畫屏這個華麗的暖色調撞色,就會産生一種奇妙的違和感,什麼違和感哪?就是所謂繁華背後的冷落凄涼啊!所以這句話一出來,整首詩的基調也就奠定了。
就是在這樣既華美又幽冷的氛圍之中,主人公登場了,怎樣登場的呢?“輕羅小扇撲流螢”,這是場景從室内轉到室外了,一個美人兒從畫屏背後走了出來,正拿着輕羅小扇撲打着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想想看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美呀?中國古代有用美人的服飾來代指美人的傳統,比方說《孔雀東南飛》裡的劉蘭芝,就是“足下蹑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華美的服飾本身就是美人的外在象征,那這首詩裡的美人兒既然拿着輕羅小扇,應該本身也像輕羅小扇一樣輕盈、俏麗吧?而“撲流螢”呢,又是那麼可愛的動作,那麼富有女性氣息,其實就是夜間版的寶钗撲蝶嘛。
可是你再仔細想,這句詩真的隻是美嗎?不盡然吧,還有深深的寂寞吧?為什麼呀?因為輕羅小扇和撲流螢都太有象征意義了。扇子嘛,本來是夏天納涼用的,此刻已經是七夕了呀,秋風涼了,怎麼還會出現扇子呢?因為秋扇見捐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啊!當年漢成帝的班婕妤失寵之後,曾經自比秋扇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纨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絕。”這也号稱是中國最早的宮怨詩啊。從這首詩出來之後,秋扇見捐也就成了美人失寵的代名詞。那流螢又是怎麼回事呢?流螢意味着荒涼、意味着人迹罕至啊!中國古代人一直以為螢火蟲是腐草所化,是草變的,這當然不科學。我們如今都知道,螢火蟲它不是草變的,之所以容易出現在荒郊野外、雜草叢生的地方,是因為它害怕光嘛。但是就算古人不懂光污染,他們至少注意到了一個事實,就是人越少的地方,螢火蟲才越多。那如今這螢火蟲居然飛到了美人面前,這意味着什麼呀?意味着美人這裡一定是“門前冷落車馬稀”呀!我們之前講劉禹錫《烏衣巷》的時候,曾經說過“朱雀橋邊野草花”,一句話就透露出朱雀橋的冷落了,因為如果橋上車馬簇簇,肯定不會長出閑花野草。同樣,一句“輕羅小扇撲流螢”也就透露出美人深深的失意。她的畫堂已經好久無人來訪了,它就像秋天的輕羅小扇一樣,早已被人抛棄。她揮動着輕羅小扇撲打流螢,本身是靜極思動,要打發走這寂寞的時光,可是呢,她越是動就越凸顯出這個地方的寂靜,同樣這場景越是美,也就越凸顯出主人公内心的凄涼啊!
那撲着撲着美人累了,坐了下來,于是呢,也就引出了後兩句詩:“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天階是什麼呀?天階是皇宮裡的台階呀!那到這兒一切真相大白了,原來女主人公是一位宮娥呀,怪不得她身處的環境那麼華麗,而她本人又是那麼寂寞!她就坐在宮殿的台階上,夜越來越深,天越來越涼,她還是不想回到屋子裡去,因為屋子裡面是“銀燭秋光冷畫屏”。她原本就是受不了那一份清冷才出來的,可是呢,外面同樣的冷。如果說秋夜像水一樣涼,那麼皇帝的恩情就像冰一樣冷啊!正是在這樣凄清的環境裡,在這樣凄涼的心境之下,宮娥擡起頭來,久久地望着天上的牽牛織女星。深宮寂寞呀,本來對時間并不敏感,可是這一天不一樣,這一天是七夕呀,這是牽牛織女相會的日子,想來這宮娥還是小姑娘的時候應該也乞過巧,也暗暗期待過愛情吧?那如今在宮裡頭,再過七夕,怎能不讓她心生感慨呢?牽牛織女遠隔天河,還能一年相會一次,而她和皇帝呢,卻是咫尺天涯呀,這樣看來倒是牛郎和織女更值得羨慕啊!那你說這裡頭有沒有哀怨?當然有吧。有沒有期盼?當然也有吧。可是呢,詩人什麼都沒說,一腔心事就在“坐看牽牛織女星”七字之中,這就叫做含蓄蘊藉、意在言外。按照《紅樓夢》裡香菱的說法,就像一顆青橄榄哪,仿佛有千斤之重,越嚼越沉、越嚼越有味道。
那整體看下來,這首詩像不像我們之前講的李白的《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這兩首詩都是宮怨詩,時間都是秋夜,場景都是宮殿外面的台階,動作都是舉眼向天,所不同的是什麼呀?李白的詩啊玲珑剔透,真如水晶心肝、玻璃人,而杜牧的詩呢,是以麗景寫哀,是一個着色美女。其實無論哪一首,都當得起“清麗隽永、妩媚風流”這八個字。那如果一定要比呢?到底哪個更好?我個人的意見啊,還是李白更好,為什麼呀?因為李白結在了“玲珑望秋月”上,秋月是什麼?秋月是非特定意象,它的象征意義更豐富,涵蓋的感情也更廣泛,你可以理解為宮娥望幸,也可以引申為一個人對理想、對愛情、對一切美好事物和美好情感的追求,真是千人千解,耐人尋味。而杜牧結在了哪呢?他結在了“坐看牽牛織女星”上,牽牛織女是特定意象,它的象征意義更明确,它涵蓋的感情就相對窄一些,你隻能理解為對愛情的追求,因此它就顯得沒有那麼高,沒有那麼飄。但是,話又說回來,畢竟這首詩的題目就是“七夕”呀,愛情的堅貞、婚姻的忠誠又何嘗不是人類自古及今一個永恒的話題呢?所以仍然是一首絕妙好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