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類科學的發展,我們終于有了能夠探索太空的能力。為了走出地球,我們向太空發射了無數的探測設備,以期有一天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浩大的宇宙。因此,在我們地球的上空,有着大量的衛星環繞,這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展現了我們奔向太空的決心。
而在距離地球上空大約400公裡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人造設備,更多地承載了人類的夢想,那就是著名的國際空間站。它于1998年升空,截止到2020年,它已經環繞了地球大約12.5萬圈。我們知道,人類早在1969年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月,為什麼國際空間站不建立在月球,而是建設在空中呢?
這個飄在空中的空間站,說實話,對上面工作的宇航員來說,還是有着諸多的不便的。因為在地球上空沒有引力的存在,而作為已經習慣了引力的我們來說,突然來到一個失重的狀态下,是要克服很多的困難的。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必然會有着很多的不便。相反,如果建立在月球之上,不僅設備會更穩定,而且也有引力的存在。那麼是什麼阻擋了人類在月球上建設空間站呢?其實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技術問題。
首先,國際空間站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地球分批建好之後,再分批組裝而成。早在1993年國際空間站就已經開始了建造。其中包括試驗艙,居住艙、多功能貨艙,萬向對接艙,自動轉移飛行器,遙控機械臂系統等等。在1994年到1998年階段,主要進行的是航天飛機與和平号空間站的交會對接任務,直到1998年11月20日,由美國出資,俄羅斯制造的國際空間站,首個組件曙光号功能貨艙發射成功。這标志着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始進入航天時代。
1998年12月4日,團結号節點艙由奮進号航天飛機送入軌道,并于12月7月與曙光号成功對接。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中,國際空間站進入了最終裝配和應用階段。裝配完成後的國際空間站,大約110米長,寬大約為88米,大約相當于兩個足球場大小。總質量達400餘噸。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設施最為先進的人造地外空間站。
雖然國際空間站非常先進。能夠滿足宇航員在地球上空長期停留生活。然而國際空間站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生态系統。他無法獨自的維持宇航員的生活和生存,它需要地球長期對其進行補給和維護。因為如此浩大的空間任務,是無法保證不出任何一點錯誤的。但如果将空間站建設在月球之上,其難度将會超乎人類的想象。
想要将空間站建設在月球,那麼在月球之上就不應該叫做空間站,而是叫做月球人類基地。雖然人類早在1969年就已經登上了月球。然而直到今天載人登月依舊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400公裡的距離和38萬公裡相差了950倍。想要将如此浩大的工程從地球送往月球,需要更強大的載重火箭,更先進的科技,以及耗費更為巨大的資金。
以國際空間站為例。到建成為止,耗費了大約1600億美元。而在後期的維護也将耗資巨大。而想要在月球建立人類基地的資金更将是一個天文數字。同時,由于月球距離我們太遠,因此,我們在後期進行對月球基地維護時,也将會變得更加困難。并且,由于地球上空處于失重狀态,這更有利于宇航員們開展在這種狀态下的相關科研試驗。因此人類将空間站建設在地球上空,而不是月球。總的來說,就是建立在地球上空更加省錢,更加方便,同時有利于開展科學實驗。相反的,我們如果将它建在月球上,它将耗資更為巨大,後期維護困難。
然而随着人類科技的發展。我們不會滿足于地球作為唯一的家園。人類遲早會走出地球,在地外建立人類基地。當然,到了那個時候,人類的目光将不再局限于地球和月球。我們将在火星、土衛二、木星乃至更加遙遠的系外行星之上,留下我們人類的足迹,我們将會向着宇宙的更深處前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