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牛是一種日本明治時代和歐美國家的品種交配、育種改良而來的肉牛,共有四個不同品種:
黑毛和牛Japanese Black
褐毛和牛Japanese Brown
日本短角牛Japanese Shorthorn
無角和牛Japanese Polled
和牛便是這四種的通稱,其中主要以黑毛和牛Japanese Black為主(占90%)。
因擁有獨特的血統,加上日本人相當重視牛隻飼養方式,使得養出的和牛油花分布密而平均,有着獨特的風味和質感,美味程度淩駕于世界其他品種的牛肉之上,讓和牛成為牛肉中的王者。
日本食肉格付協會JMGA 将屠宰後,去除皮、骨、内髒的和牛「枝肉」判定成A5~C1共15個評級,從等級評定中可以從英文字母和數字分别看出兩項指标。
字母A~C表示食品可食用率等級。以一套特定的公式來計算從特定部位中能取出的肉量百份比,再計入肉的厚度、皮下脂肪的厚度等。
A為良好(72%以上)
B是一般标準(69~72%)
C則較差(69%以下)
等級越高代表這塊肉品發育的越完整。
肉質等級以數字1~5代表。分别從油花比例及紋理分布、肉質色澤、肌肉紋理及結實度、脂肪品質及色澤的4個項目來鑒定。
4項會分開來給1~5的分數,數字越大表示越優質,但是最終分數取的是最低分。
例如若某塊A級肉的前三項皆是5(優良),最後一項卻是3(标準),那麼這塊肉隻能得到A3的等級,标準可說是相當嚴苛。
而這4個指标裡,需要着重提到脂肪交雜度(Beef Marbling Standard, BMS霜降度),這一指标和牛區别于其他牛肉的一大特點,即肌肉中散布着條狀或點狀脂肪,因色白如霜,故有霜降之稱。
BMS本身有自己的評級标準,為1-12級,霜降分布得越均勻,BMS等級也就越高,也分别對應了和牛肉質等級裡的五個等級,BMS為5-7級對應和牛肉質等級裡的4級,而達到8-12級的可以列入最高的5級。
牛肉絲滑的質感和風味大部分都來自于“霜降”,而非肌肉組織本身,而高級和牛入口即化的感覺也來自于此,如頂級神戶牛肉的雪花狀脂肪熔點極低,人類肌膚的溫度都可使之立即熔化,吃到嘴裡有油脂炸開的感覺,所以高級和牛的某些部分用作刺身也是非常好的。
因和牛的産地、血統、飼養技術的不同,牛肉的口感自然會出現差異,為了凸顯特色,日本各地的和牛養殖協會會給當地産的優質牛肉冠以品牌,也就是銘柄牛肉。
例如神戶牛、松阪牛這些都是品牌而非牛的品種。
日本最為出名的三大和牛品牌,自然就是神戶牛、松阪牛和近江牛。而這三個品牌牛,都是系出同門,來自于但馬牛種,隻是在小牛階段被送到各地域的農家飼養。
2010年的口蹄疫疫情和2011年的核電站事故使得日本和牛暫停了出口。
但是澳洲和牛的質量倒是越來越好,澳洲和牛産量大。畢竟日本和牛産量少、價格太高(同等品質的和牛,澳洲和牛價格隻相當于日本産和牛的一半)。所以我們大部分時候可以吃到的和牛就是澳洲和牛。
下一集将為大家介紹澳洲牛肉的分級标準,喜歡請關注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