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司馬遷對人生負責的故事

司馬遷對人生負責的故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22:14:15

司馬遷的《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産生了深遠影響。魯迅贊譽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于這樣一部跨越千年曆史的文言文著作,普通讀者應該怎樣進入,怎樣閱讀?今天的為你讀書有請到作家、文學評論家楊照先生通過他的最新作品《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曆史世界》來一一拆解。

司馬遷對人生負責的故事(為你讀書楊照解讀司馬遷)1

大家好,我是楊照。

讓我稍微說明一下,我解讀《史記》的基本态度。如何讀史記呢?就是謙虛地面對這一本大書。認知這本書,它的内容跟安排出自于遠比我們,尤其是比我要來的博學、聰明而且深思的一顆偉大的心靈。

因此我們願意盡心竭力地去探出書中形構出來的複雜的曆史的世界,不隻是讀史記應該從頭到尾通讀,而且在細讀的過程當中,有一連串的問題應該要追問。

為什麼司馬遷這樣寫?為什麼司馬遷在這裡是繁寫?在那裡是簡筆?為什麼司馬遷用這種方式分配相關的内容?為什麼司馬遷如此安排他的篇章跟行文的順序?所有的這些“為什麼”都必須也隻能夠回到實際的文本當中去找尋答案。

而幾十年反複讀了好幾次《史記》所留給我的經驗是:我們越是積極地去探問為什麼,就越是會在《史記》裡挖掘出相關的解釋,讀到你原來沒讀到的,原來忽視的,或者是原來你沒有體會理解的意義。

換句話說,今天針對《史記》能夠發出的種種的疑問,好奇特,似乎司馬遷早在寫作的時候,就在他的文章裡面已經準備好了給我們回應。用這種方式讀史記,逐漸就會明白,如果我們隻是把《史記》當做故事書來讀,隻看其中那些好看的部分,那是很大的浪費。

司馬遷的曆史意識,他那種既遼闊又非常深邃細緻的心靈,遠遠超過一個說故事的人,而且有這樣一顆既遼闊深邃又細緻的心靈,流瀉到他的筆下的故事,也就充滿了多層次、多曲折的情感跟經驗的表達,不能夠用單純聽故事的輕松态度來領會。

如何讀史記,對我來說是一種試圖要穿越2000年時空距離的一種努力。透過文本去接近并且去解讀司馬遷的不可思議,既複雜又精密的心靈。

所以在解讀史記的時候,我首先是通過《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 ,因為這是明白地在講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然後再進入到《史記》裡跟司馬遷的切身遭遇相關的這些篇章,其中包括了因為他的“李陵之禍”,所以我們要去看李廣、李敢、李陵這一家是怎麼一回事,使得他遭受這麼大的挫折。

另外一個是漢武帝的權力。漢武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漢武帝創建了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再進一步,這個時代跟漢代的建立一路流傳下來,中間的關系是什麼?所以用這種方法先大概認識和了解司馬遷跟他的時代。

接下來我們要認識的是在《史記》裡面它的基本的架構,它有“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各自大概是什麼?同時從這些不同的類别裡,選出重要代表性的篇章。

在《本紀》一定要讀的就是《項羽本紀》跟《高祖本紀》,而且應該要對照細讀。這牽涉到司馬遷怎麼寫本紀,更重要的是牽涉到司馬遷怎麼樣勇敢地去面對,在他的時代仍然是非常犯忌諱的一個重要的話題——“這個朝代的起源”是怎麼一回事!他盡可能地依照他所得到的史料說實話,而且刻畫了最真實的項羽跟劉邦的面貌,也從這裡展現了他對自己所處的漢朝基本的态度跟基本的看法。還有什麼叫做當代曆史?在寫當代曆史的時候,司馬遷又保持了什麼樣的标準以及理想。

《世家》則選了留侯、蕭相國、曹相國等在内的其中的幾篇,因為這是環繞着劉邦如何建立起了漢代初年政治,司馬遷在這些篇章裡有着非常銳利的觀察和分析。

《世家》之後是《列傳》,我仔細逐字逐句解讀列傳的第一篇《伯夷叔齊列傳》。因為這篇就含藏着司馬遷最熱情的史家自我責任告白。裡面講了什麼呢?因為“天”也就是人的命運,這是不公平的,好人不會必然有好報,壞人常常沒有壞報,許多值得被推崇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權力,他們沒有地位,最後默默無聞就被遺忘了。還有一些惡行,因為沒有被記錄下來而逃過了譴責,就是因為這樣,因為有天的不公平,人才會需要有史家、需要有史筆。曆史存在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彌補天跟命運的這種不公平,把好壞的行為跟名聲讓它能夠彼此相稱地存留下來。

《伯夷叔齊列傳》放在列傳的第一篇,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宣誓作用,在司馬遷的道德價值評判上,最純粹最高貴的德行就是“讓”——為了原則而甯願把至高的利益和享受推出去,甚至會為了原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人,這樣的人,他們堅持自己的理想,他們把堅持自己的信仰原則,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地位,有沒有豐功偉績,曆史都應該把他們這樣一種高貴的人格典範給記錄下來,流傳到後世。

講完并且充分理解了《伯夷叔齊列傳》,我們回頭才能夠明白,為什麼《世家》的第一篇是《吳太伯世家》,吳太伯和伯夷叔齊他們有共同點,他們人生最關鍵的都是“讓國”,有國而不居。吳太伯甚至為了要貫徹他“讓國”的決心,逃到了文明之外的地區,甯可斷發文身化身成為野蠻人。

最後我則從《列傳》裡也選出了幾篇,今天讀起來仍然具備有高度思想沖擊的個傳和集傳,讓讀者能夠體會一下司馬遷碰觸揭露跨時空的普遍人間議題的這種高超的能力。

現在剛剛出版了這樣的一本《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曆史世界》,也許你也可以借由這本書開始趨近,這一位有着細緻心靈、空前偉大的曆史學家司馬遷,感謝您!

司馬遷對人生負責的故事(為你讀書楊照解讀司馬遷)2

《史記的讀法》

楊照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

【内容簡介】

作家、文學評論家楊照的作品,作者打亂《史記》原來的篇章次序,以“曆史式讀法”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解釋重大事件的因由,以“文學式讀法”去接近司馬遷的視角、态度與理念,把經典帶入今天的時空。他從《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開始,解讀司馬遷的切身遭遇,進而從《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後本紀》等篇章分析漢代初期的曆史,表現司馬遷對漢初政治運作的銳利觀察。在多重時間維度的觀念中,《史記》中的“表”和“書”可以突顯司馬遷的突破性創意;而本紀和列傳的布局謀篇中,也可以發現司馬遷眼中誰才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典範,哪些價值才是讓他耗盡全部心神寫完《史記》的動力所在。

司馬遷對人生負責的故事(為你讀書楊照解讀司馬遷)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