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韓媒報道,在2019年出土的距今約1500年的木簡上,刻有大量漢字,其中生僻字“畓”(duo)引發考古專家的關注。
根據報道,在出土的木簡上,能夠清晰辨認出“甘”“谷”“下”“田”“堤”“負”等字。而對于生僻字“畓”,韓國考古專家認為是“水”和“田”的縮略語,并稱這個漢字隻在新羅時期使用。因為在百濟時期指代水田時,會直接用漢字“水田”表示。
漢字作為曾經東亞的流行語言,朝鮮半島文明剛形成的時期,因為其沒有文字,将漢字作為官方語言。後來由于中華民族逐漸勢微,朝鮮半島曾出現了三次廢除漢字運動。
第一次關于漢字廢除的運動,發生在20世紀初期。當年,中日甲午戰争,中國戰敗,日本出兵朝鮮,使得朝鮮被迫放棄了中國文化,其中就包括漢字,可惜的是,日本文字當中,也包含很多的漢字文化。日韓兩國均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因此,日本對于朝鮮的漢字廢除運動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漢字文化廢除,是在二戰後,美國對韓國開始殖民統治。可實際在廢除漢字過程中發現:離開了漢字韓國文化的大部分都變成了空白,因此,這次運動也失敗了。
經曆了前兩次的失敗,韓國政府依舊不死心,在1961年樸正熙(樸槿惠父親)上台後,漢字在韓國遭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廢除運動。
樸正熙上台後,立刻要求所有書籍全面禁用漢字,這一舉動順延到了下一任總統樸正旭,他上台後,立刻要求韓國的國家機關、學校和書籍上,不允許出現任何的漢字,并要求将所有韓國古書籍進行翻譯,勢要消滅漢字。
但可惜的是,這項舉動沒過多久就遭到了全韓國人的抵制,首先進行抵制的是韓國的商人,随着金融危機爆發,韓國大量出口中國的商品遭到退回。
因為語言不通和文字不同,韓國的商品完全無法獲得中國用戶的滿意,于是在1998年,韓國财閥三星率先展開行動,他在企業的面試内容中,增加了漢字考試。
接着進行反對的是韓國的學者,表音字的表達程度實在有限,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部分韓國年輕人已經完全不認識漢字,這讓他們無法學習韓國的曆史(韓國的曆史都是用漢字記錄的),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将不會有人記得韓國的曆史。
随着中國的逐漸強大,韓國再次更改有關文字的規定,不但在學校全面推廣漢字,将漢字列為高考必須科目,還允許在韓國各個行業使用漢字,現在韓國身份證上仍需要寫漢字名字。
近年來,韓國媒體又宣稱漢字是韓國發明,要将漢字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産。果然,地球都是韓國的,卻唯獨不識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