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讓人忍不住”的個人癖好,“挖鼻孔”應當被提名。但是新聞報道了一名15歲愛挖鼻孔的少女,險些喪命。
深圳15歲的小花一項愛好就是挖鼻孔,仿佛着了魔一樣,有時甚至挖出帶血痂的分泌物,但也阻擋不了小花繼續伸出手指在鼻孔内搗鼓一番。
一日清晨,迷迷糊糊睡醒的小花感到鼻子内很痛又很癢,伸手一摸,發現鼻腔裡面長了膿包。小花直接上手擠破了膿包,最後用水沖了沖。
結果不久後小花突然開始發燒,退燒藥也不管用,第二日清晨,她的一側臉頰和眼睛都異常腫脹,眼睛已經睜不開。小花的父母送到醫院,最終在耳鼻喉科就診。
醫生表示,長在鼻腔的膿包并非暗瘡,而是頻繁挖鼻孔導緻的鼻前庭疖腫。小花暴力處理讓疖腫膿液開始逆行至大腦,引起顱内感染,現在已經發展為海綿窦性血栓性靜脈炎,情況嚴重,有緻失明或緻死的危險。
所幸第一時間确診,及時采取了相關的抗感染和抗炎治療,小花半個多月後最終康複出院。
挖鼻子、掏耳朵、摳肚臍可謂是三大“樂趣”,大部分人基本都能無師自通學會。
1995年,來自美國的研究者對1000名成年人進行“挖鼻孔習慣”的調查後,共收到254份有效問卷,其中有91%承認自己曾有挖鼻孔的習慣,有3人還承認自己每隔一小時都要挖鼻孔一次。
而在印度的一項研究中,收集了來自青少年的200份調查數據,發現他們中有96.5%會承認自己曾挖過鼻孔,每日平均4次,還有9人甚至品嘗過從鼻孔内挖出來的“小零食”。
鼻腔内的“小零食”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鼻腔等同于空氣淨化機,鼻毛幫助過濾空氣中的大顆粒,鼻腔還會分泌黏液來黏附空氣中較小的微生物、塵埃等。
人每日鼻腔大概會分泌500至1000ml的黏液,大部分被送入咽喉後會吞咽到胃部。因為黏液含有溶菌酶以及胃酸,會清除雜質病菌。
而剩下的少部分鼻涕黏液則會滞留在鼻腔内,在吸附空氣中的灰塵細菌過程中也會被“風幹”,最終就形成了鼻腔特有的“小零食”——鼻屎。
因為幹燥的鼻屎總是會阻塞鼻道,也極容易激鼻粘膜而引發瘙癢感,所以人們總會因為生理需求而忍不住用手去挖鼻孔。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沉迷于挖鼻孔不可自拔,這是一種精神障礙疾病,是“強制性挖鼻拔毛發綜合征”的表現。
鼻子剛好處于面部危險三角區的中心,周圍圍繞着極為密集和複雜的血管,還和我們的顱内血管神經相連,而我們的手指卻并不幹淨,特别是指甲内可能隐藏着數以萬計的病菌,此時如果頻繁用手摳鼻孔,其實風險極高。
風險1:顱内感染
用手挖鼻孔時,手指甲中的細菌也會進入鼻腔,特别是指甲較為堅硬也會劃傷鼻黏膜,此時很容易造成鼻腔感染,并且鼻腔的化膿性感染還容易逆行至顱内,最終引起顱内海綿窦炎症,這種顱内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有緻命危險。
風險2:肺炎風險
一項發表在《歐洲呼吸雜志》的研究,發現人的手、鼻子可成為肺炎球菌的傳播途徑,當我們用手摩擦鼻子,特别是用手挖鼻孔時,很可能增加肺炎的發病風險。
風險3:損傷鼻毛
鼻毛的存在,就是為了幫我們阻擋空氣中的灰塵、病菌等異物,而頻繁挖鼻孔無疑會損傷鼻毛并導緻鼻毛脫落,亦可引起鼻毛囊發炎,降低鼻毛阻擋異物的作用。
風險4:創傷性鼻出血
小小的鼻腔内可能是擁有十分豐富的毛細血管的,特别是幹燥的季節,如果頻繁摳鼻孔,是十分容易損傷毛細血管并造成創傷性鼻出血的問題。
關于鼻孔你可能最想了解的兩件事,一是兩個鼻孔到底怎麼工作?二是經常挖鼻孔到底會不會讓鼻孔變大?
首先,你知道兩個鼻孔的工作狀态,其實是“輪流值班”嗎?
正常情況下,一個鼻孔負責呼吸,而另一個呼吸量少的鼻孔則暫時休息,過段時間後兩個鼻孔開始交換崗位,這個過程其實叫做“鼻循環”。
其次,挖鼻孔會不會導緻鼻孔變大,作者羅蘭•弗雷特在《挖鼻史》中有詳細列舉鼻孔進化史,看上去,似乎真的變大了。
鼻腔内存在具有彈性的軟骨,雖然挖鼻孔後軟骨會恢複,但若長時間用手撐大鼻孔,也許降低軟骨彈性,長此以往鼻孔或許真的就會變大了。
鼻毛過濾較大異物而鼻黏膜吸附小異物,所以鼻腔有清理的必要,那怎麼才能正确清理鼻子呢?
來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吳彥橋主任給出了建議:平日洗臉時可用清水撲洗鼻腔前庭但不要吸進去,破壞pH值滲透壓。
當然有條件的可使用吸鼻器,需要搭配等比例的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鼻腔内的普通分泌物其實沒有天天清理的必要,因為鼻毛自帶自潔能力,若鼻腔内有較硬的異物,可以将清潔棉簽蘸取純淨水或生理鹽水,再輕輕滾動清洗攆出異物即可。
你挖鼻孔或許是為了清除鼻腔異物,或許隻是下意識的行為,但注意用手挖鼻子并不是好習慣,清潔鼻腔異物最好可以用棉簽或者吸鼻器。
參考資料:
[1]《長期挖鼻孔的人,後來怎麼樣了?》.博物.2022-05-29
[2]《你為什麼忍不住挖鼻孔?經常挖會讓鼻孔變大嗎?看完才能真相大白》.騰訊醫典.2020-10-27
[3]《00後女孩挖鼻孔導緻顱内感染險喪命,鼻孔還能不能挖了?》.全民較真-騰訊新聞.2022-05-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