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的基本操作的步驟?一、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1.單位用量表示法:以每1m3混凝上中各種材料的用量表示(例如水泥:水:細集料:粗集料=330kg:150kg:706kg:1356kg)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實驗室的基本操作的步驟?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一、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
1.單位用量表示法:以每1m3混凝上中各種材料的用量表示(例如水泥:水:細集料:粗集料=330kg:150kg:706kg:1356kg)。
2.相對用量表示法,以水泥的質量為1,并按“水泥:細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順序排列表示(例如1:2.14:3.82:0.45)。
二、配合比設計的基本要求
1.滿足結構物設計強度的要求
混凝土路面或橋梁在設計時對不同的結構部位提出不同的“設計強度”要求。為了保證結構物的可靠性,在配制混凝土配合比時,必須考慮到結構物的重要性、施工單位的施工水平等因素,采用一個比設計強度高的“配制強度”,才能滿足設計強度的要求。配制強度定得太低,結構物不安全;定得太高又浪費資金。
2.滿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
按照結構斷面尺寸和形狀,配筋的疏密,以及施工方法和設備來确定工作性(坍落度或維勃稠度)。
3.滿足環境耐久性的要求
根據結構物所處環境條件作耐久性設計。如嚴寒地區的路面或橋梁,橋梁墩台在水中時,需作耐久性設計。為保證結構的耐久性,在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應考慮允許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4.滿足經濟性的要求
在滿足設計強度、工作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配合比設計中盡量降低高價材料(水泥)的用量,并考慮應用當地材料和工業廢料(如粉煤灰等),以配制出性能優越,價格便宜的混凝土。
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内容
1.選料。按照道路和橋梁工程設計和施工的要求,選擇适合制備所需混凝上的材料,選料主要依據第一節關于集料的技術要求而進行。
2.配料。根據道路與橋梁設計中指定的混凝上性能(包括工作性、強皮、耐久性等)和經濟性的原則,選擇混凝上各組分的最佳配合比和用量,本節主要闡述水泥、水、細集料和粗集料四組分的配料方法。
四、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步驟
1.計算“初步配合比”
根據原材料資料,按我國現行的配合比設計方法,計算初步配合比,即水泥:水:細集料:粗集料=mco:mwo:mso:mGo。
2.提出“基準配合比”
根據初步配合比,采用實際施工材料進行試拌,測定混凝拌和物的工作性(坍落度或維勃稠度),調整材料用量,提出一滿足工作性要求的“基準配合比”,即mca:mwa:msa:mGa。
3.确定“試驗室配合比”
以基準配合比為基礎,增加和減少水灰比,拟定幾組(通常為三組)适合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通過制備試塊,測定強度,确定既符合強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較經濟的試驗室配合比,即mcb:mwb:msb;mGb。
4.換算“工地配合比”
根據工地現場材料的實際含水率,将試驗室配合比,換算為工地配合比,即 mc:mw:ms:mG或1:(mw/mc):(ms/mc):(mG/mc) 當然,除此之外,也有相對簡單使得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管理,可以應用拌和站管理系統,此系統包含混凝土配合比的設定與生産過程控制,業主、監理工程師或施工生産單位,可以根據具體工程項目的技術要求設置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設定各種原材料的配合比的上下限,并可根據實際需要由專人進行調整(憑二級密碼),可以高效解決配合比問題。此外,實際生産過程中出現原材料用量超出比例範圍,将自動報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