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社會人才輩出,著名的書法家顔真卿也廣為人知,但讓很多人感到費解的是,顔真卿的後人中竟然一個書法家都沒有,而不像王羲之家族代代都出書法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專家們進行深入研究,給出了三個合理的答案,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片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史料記載,顔真卿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氏 ,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親,祖父和高祖都在朝為官,如果再往上追溯,顔真卿還是孔子弟子顔回的後人,因此顔家始終以詩書傳天下。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顔真卿參加科舉進士及第,自此步入仕途之路,曆任校書郎,光祿大夫,監察禦史和守太子太師。安史之亂期間,顔真卿率軍讨伐叛賊,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唐代宗賜予魯郡公。
對顔真卿來說,他在書法上的成就遠遠比政績更廣為人知,他最初跟着褚遂良學習書法,後又師從大書法家張旭,并得到其真傳,再加上顔真卿本身的天賦和勤學苦練,他的書法最終也自成一派,被後人譽為“顔體”,同後來的柳公權并稱為“顔筋柳骨”。顔真卿最擅長的是楷書,每個字都顯得端莊雄偉,如《多寶塔感應碑》,《顔氏家廟碑》和《顔勤禮碑》等,都是顔真卿書法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顔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也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毫無疑問,顔真卿的書法成就是唐代書法新的高度,但是顔真卿的子孫在書法方面卻毫無成就。據史料記載,顔真卿有三個兒子,長子顔頗,在安史之亂期間作為人質被送走了,此後一直了無音訊;次子顔頵,在廣德二年(公元764年)進士及第,封沂水縣男,相對來說善書法,但遠遠達不到“家”的水平,跟父親顔真卿比也還差了十萬八千裡;三子顔碩,具體事迹不詳,不過史料記載他有一子叫顔君傑,後來舉家遷到費縣看守顔家的祖墳,并在此繁衍生息一直到元明清,期間也從未出過一個在書法上有建樹的子孫,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專家們經過研究,給出了三個答案:
原因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認為顔真卿唯一的成就是書法,一輩子也隻幹了練習書法這一件事,但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實際上顔真卿本人都從來不已書法上的成就為傲,也更沒有自稱書法家,因為的本職工作是為官,書法隻是他的書寫工具而已。上文提到,顔真卿進士及第後步入仕途,在朝為官時剛正不阿,尤其看不慣國舅爺楊國忠,後來也被楊國忠貶官到平原擔任太守,并且在安史之亂期間,顔真卿也展現了他能武的一面。總之,顔真卿的心思根本就不在書法上,因此他也沒有要求子孫能在書法上有作為。
原因二:顔真卿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得到了諸如張旭等人的指點,這也算是一大良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此外,顔真卿對書法具有極高的天賦和領悟能力,這一點也是他的子孫所不具備的地方,因此可以說顔真卿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成功并不能在他的子孫身上複制。還有,顔真卿雖然不以書法成就為傲,但他又無時無刻不在練習書法,從年輕一直到年老,這一點其子孫完全做不到,故此,後代子孫就沒有書法家。
原因三:在顔真卿生活的時代,當時的人并不認為顔真卿的書法多麼好,都崇尚他們之前的書法家,比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鐘繇和張旭等人,直到明清時期顔真卿的書法才受到推崇。因此,顔真卿自己都覺得自己的書法不怎麼樣,他又怎麼會教授自己的子孫呢?這一道理也很簡單,人們都總是對過去的人很崇敬,等自己成為了過去的人才會被後來的人崇敬。
到近代社會,專家們也發現顔真卿後人聚居的村落,在江蘇省句容縣顔家村,據《弘治句容縣志》顔真卿的後人在此繁衍生息,另外他們還保留着一本《顔氏家譜》。雖然這些村民在書法上也都沒有建樹,但是他們生活的安定祥和,而這或許也是顔真卿願意看到的景象。
參考資料:
《顔真卿傳》作者:權海帆,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