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點過度自信,但你知道嗎?過度自信有兩種表現。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和《噪聲》。
上一期我們分享了三種“啟發式偏差”:替代偏差、結論偏差和過度一緻性,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當我們面對一個難題的時候,懶惰的大腦會傾向于,用一個更簡單的問題來,代替回答更複雜的問題。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大腦為了節約能量所采用的“快思考”,而還有一種認知偏差就跟大腦沒什麼關系,它就是: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人類的普遍天性,90%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高于平均水平;95%的教授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要比其他人好。績效評估中大部分人會認為自己的貢獻高于其他人,但事實上并沒有那麼大;我們認為自己設定的目标很容易實現,但實現的可能性并沒有那麼大。我們會誇大自己貢獻、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我們都有點過度自信。
而且過度自信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正面的,一種是負面的。當我們面對正面評價時,我們會高估自己;而相反,當我們面對負面評價時,我們會低估自己。比如我們低估自己得癌症的風險,低估自己離婚的風險,低估自己失業的風險,低估自己對項目失敗的責任等等。
為什麼我們會有過度自信的心理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眼見為實”,一個是“禀賦效應”。想想我們為什麼會高估自己的貢獻,高估自己在團隊中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很容易看到自己的貢獻,而忽視自己沒有看到的其他人的貢獻,這是一種“眼見為實”。在大腦評估和判斷時,我們會依賴大腦中呈現的有限信息,并構建一個使評估合理,具有邏輯的解釋,這導緻了我們隻看到或者關注到,我們隻想關注的那部分信息,形成了比較盲目樂觀的判斷。
卡尼曼說:我們相信這個世界是有意義的,這份信心建立在一個穩妥的基礎之上,那就是,我們最大限度地忽略了自己的無知。前面我們介紹了客觀無知對一個人判斷的影響。我們傾向于基于非常有限的信息,而且是基于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作出判斷和預測,這很容易産生過度自信。我們經常聽人說,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就知道了這場危機不可避免。仿佛有些人有天生的預見能力。但實際上,卡尼曼說,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隻是在事後找理由而已。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大部分專家隻是擅長在事後做出最合理的解釋而已。
其次,我們有過度自信的偏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禀賦效應,禀賦效應就是,我們會天然高估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的價值,比如總感覺自己的孩子更聰明,更與衆不同;總感覺自己中獎幾率更高;總感覺自己對公司和團隊更重要等等。總之,一但一樣東西我們已經擁有了,我們就會馬上高估他的價值,比如當我們買了一支股票,我們心理傾向馬上就會變,就會感覺這隻股票漲的概率更大。當然我們也因為“禀賦效應”而誇大自己的能力、貢獻及重要性。
禀賦效應讓我們賦予了自己擁有東西的更高的價值,這其實就會導緻我們過度自信。因為,過度自信本質上就是,高估了自己擁有東西的價值,比如高估自己的駕駛水平,高估自己小孩的智商等等,所以,有了禀賦效應的加持,大部分人都會表現得過度自信。而且這種過度自信還會表現在,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運氣上。比如我們會低估自己患病、失業、離婚、面臨困境的風險,因為我們會高估自己的運氣,總感覺自己有點與衆不同,這其實也是一種過度自信的表現。
說到過度自信,當然有很多負面的影響,但它也是正面價值。在《樂觀的偏見》這本書中,就講了人類天生具有樂觀精神,也可以理解人類天生都有點過度自信,而且這種過度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自信,所以我們才具有冒險精神,冒險精神的驅動力和勇氣,往往是因為我們都有那麼一點盲目自信。雷軍老師曾經半開玩笑說,創業者都需要一點盲目自信,才能有一往無前的勇氣。
往遠了說,如果沒有一點點盲目樂觀和過度自信,我們的古人就不會走出山洞,不會去迎接那些,可能自己根本無法應對的挑戰。正是因為有那麼一點點的過度自信和盲目樂觀,我們才會不斷突破自己,挑戰不可能,擁有冒險精神。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過度自信其實也是人類進化的原動力。而且,因為盲目自信所産生的冒險精神,會讓我們遭遇到更多挫折和打擊,但也因此培養了我們更好的抗打擊、抗風險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更有韌性,而且有研究發現,自信的人更健康、更長壽,對生活更有掌控感,也更幸福,而且常常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也更容易成功,也是因為有點盲目自信和樂觀的人,才敢于冒險,勇于挑戰,或許這些就是給予那些盲目樂觀者的獎勵。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今天我們介紹了過度自信的兩個方面,也介紹了導緻過度自信的兩個因素,希望對你有啟發。下一期内容我們繼續介紹丹尼爾·卡尼曼另外一個深刻的洞見,更多精彩内容,我們下一期内容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