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便存在于知識體系當中的一條大動脈,它溝通了不同民族、不同知識、不同思想,以及不同情感的流通和交彙。但是,語言的形成需要四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1.正常的聽覺和視覺;
2.正常的語言發音器官;
3.健全的大腦半球語言中樞、神經核間的聯絡通路暢通及正常的小腦;
4.健康的心理精神狀态。
Myklebust教授說,人類的語言發展順序是先内後外,也就是先有内在性語言,再有表達性語言。簡而言之,語言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斷的後天學習才能逐漸形成個人的語言體系。一旦某個階段出現問題,語言整體性的垮塌也就成了無法避免的現實,比如今天的主角:發音不準。
語言的問題,先從發音開始
音素-元音-音節,整齊而有序的發音基礎學習直到語言模仿期才逐漸告一段落,在這之前,基礎的發音元素構成了幼兒幾乎全部的表達能力。不管是缺乏安全感時的哭鬧,亦或者是視覺感官愉悅時的呵呵大笑,在發音器官和發音意識尚未具備之前,基礎音節成為他們唯一的發音手段。
但“叫聲期”(即語言新生期)的兒童真能懂得什麼叫做發音嗎?很明顯,他們并不知道什麼叫做發音,因為他們既沒有主動發音的意識,也沒有主動發音的能力,他們甚至隻能用模糊的“a”來稱呼所看到的一切事物。但一切,都在7,8個月時得到了改變。
伴随着第一聲意義明确的“mama”,兒童的語言發展便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能看到快速發育的發音器官,能看到幾乎每天都在成長的發音能力,以及日漸明顯的發音的清晰度和準确度。從人類的語言成長過程來說,發音主導着語言的變化,但又為語言障礙的出現埋下了“禍患”。
發音不準,引起了語言表達體系的“垮塌”
發音有着兩個特質:一是清晰度,二是準确度。前者決定了表達時所使用的字詞、短句是否清楚闡述了表達者的字面意思,而後者則決定了表達者所闡述的内在想法是否準确送達到了接受者的大腦當中。顯而易見,發音不可能離開兩個特質中的任何一個,一旦哪一個出現問題,語言障礙自然也就出現了。
發音不準僅僅是某個字音,或某幾個字音的不準确嗎?如果這樣理解,未免就有些小觑發音不準了。事實上,從語言障礙這棵語言病理學上的“大樹”來說,發音不準是其非常重要的一條“樹根”。因為幾乎所有的語言問題都不約而同表現出了同一個語言特點:發音不準。
不管是構音障礙亦或者聽力障礙,甚至是語言發育遲緩,它們總是會給“發音不準”留下一個位置。因為幾乎所有的語言問題都離不開三個方面,而這三個方面又都會促使發音不準的加重或減輕:
1.發音器官的發育是否正常;
2.發音方式的錯誤與否;
3.發音意識是否具備。
Croen教授說,發音不準的出現意味着語言體系的“崩塌”。事實上,假如一個孩子突然産生發音不準的表現,語言問題十之八九已經出現在了他的身上。
面對發音不準,普通家庭要如何做才能改變?
前面說過,發音不準不單指某一特定語言問題,它可能是功能性構音障礙、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也可能是聽力障礙,甚至是腦癱……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突然發音不準是這樣:應及時帶着孩子前往醫院檢查,确定影響孩子的問題具體是哪一個,然後确定之後是否要接受語言幹預矯正。
如果孩子已經開始接受矯正,父母也不能一味等待矯正的結果,你們是兒童成長階段最為重要的角色,所以你們也應該參與到矯正工作當中去。
但缺乏專業技能和知識的普通人應該怎樣參與呢?這幾條建議值得你們收藏:
1.随着矯正訓練開始,父母或家庭成員應減少複雜聲源和交流方式在家庭的進行;
2.同語言障礙兒童交流時,應注意使用咬字清晰、節奏平緩的表達方式;
3.在面對語言障礙兒童時,應減少不必要的争吵以及過激情緒的顯露;
4.父母是語言矯正的參與者和監督者,而并非旁觀者,你們應多以鼓勵的态度支持孩子去進行表達。
語言是孩子交友、學習的基礎,作為父母的你們除了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關心孩子的語言變化。永遠不要等到問題出現了,才想到了自己的疏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