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16:02:51

原創:子磊

梳理茶文化的淵源,我們發現茶、詩歌、音樂的關系非常密切,起源都非常早。陸羽在《茶經》裡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意思是說,茶作為一種人們生活中的飲品,是從神農氏開始的,到了魯國的周公才将其發揚光大,傳播開來。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

蘇轼在《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詩中,開頭兩句:“周詩記荼苦,茗飲出近世。”荼,茶也。蘇轼與陸羽的看法相近,認為飲茶雖盛行在唐宋,但《詩經》中早已有茶的記述了。由此可見,飲茶的興起,由來已久。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2

蘇轼回翰林院圖 明 張路(1464-1538)

音樂、詩的産生最初于勞動中帶有節奏的号子或者祭祀儀式中巫師跳神時占蔔之詞。故《詩·大序》說“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分為《風》《雅》《頌》,其中《頌》的部分便是宗廟祭祀之樂。由此可見,音樂與詩的關系同樣密不可分。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3

不過在《詩經》裡還沒有茶字,其字為荼。詩經305篇中,有“荼”字詩句的詩篇共七首,由于荼字多義,有人說這7處的荼都不是茶;有人則認為雖不全都是茶,但也不是全然非茶,其中《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荠”;《大雅·綿》:“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豳風·七月》:“采荼薪樗,食我農夫”;這三首詩中的“荼”字用“野菜”解釋也可以,但是若從文字學的角度出發,結合史學家、文學家的研究成果,這三個“荼”字用“茶”來解說更合乎事實。另四首《豳風·鸱鸮》《鄭風·出其東門》《大雅·桑柔》《周頌·良耜》荼之意則相去甚遠,大家有興趣,可找來讀讀。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4

除去《詩經》裡的記載,西晉文學獎張載在《登成都樓》裡,其中有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區兩句,這是來誦贊蜀茶的。同時代的還有一首,是寫《三都賦》而名滿天下的左思,在《嬌女詩》中寫兩個小女兒在玩得口渴想喝茶時的情态: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锎。“荼荈”之說,始見于西漢初年的《爾雅》,當時稱作“槚”。“槚”樹似桅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早采叫“荼”,晚采叫“茗”,或叫“荈”。生動地刻畫出她們乖乖地匐于茶炊前,鼓腮吹噓,猴急的樣子。“茶”字直到唐代陸羽《茶經》時,才把“荼”字改寫成“茶”,延用至今。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5

《詩經》及張載、左思的詩,都隻是在詠唱中吟到了茶,還不是專題的詠茶詩。詠茶詩出現在唐代。茶與音樂、詩三者關系的記錄,在很多茶的詩詞皆提到過。如唐·鮑君徽《東亭茶宴》、白居易《宿杜曲花下》、鄭巢《秋日陪姚郎中登那中南亭》,以及蘇轼《行香子·茶詞》、曹冠《朝中措·湯》、吳文英《望江南·茶》等,就分别提到了古琴、筆歌、清唱、弦管、琵琶、笛、瑟等多種器樂和演唱形式,這些詩詞的出現豐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6

中國茶文化發源于周,誕生于兩漢,興盛于唐宋,至今而不衰。茶文化的内涵豐富多彩,包括茶道、茶藝、飲茶器皿,環境、音樂的選擇等等。明人許次舒在《茶端》中提出了“聽歌拍闆、鼓琴看畫、茂林修竹、清幽寺觀”等二十多個适宣于飲茶的優雅環境和事宜。後人在論及茶之所宜時也認為:“茶宜淨室,宜古曲”。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7

喝茶的環境講究靜谧、幽雅、潔淨、舒适,讓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覺。音樂與飲茶都像時間的流動,每一個音符在浮沉的茶葉上起伏,心情在喧鬧中清靜,紛繁中變得純粹。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8

喝茶時聽音樂,有益茶德,能發茶性,會使人心神凝靜。“品茗是在品味人生”,茶之苦,之澀,之甘,猶如人的一生,有苦有甜。音樂又何嘗不是這樣,與人生交織。曲調裡的平緩,激昂,舒坦,坎坷,恰似我們的生活。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9

喝茶時聽的音樂,無論是小溪流水、蛙聲鳥鳴或是大海的浪濤聲等大自然音響,還是琴瑟肖笛、笙歌清唱等多種器樂和聲樂,配着茶香的流溢、茶氣的清邈,讓人體驗到意境悠遠,餘韻不盡的享受。使飲者忘情忘我,神思遐想,心向往之,品茶的人已沉醉其中矣。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0

附12首品茗音樂賞鑒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1

《琵琶語》由林海作曲、蔣彥演奏的一首純音樂,收錄在林海專輯《琵琶相》中。《琵琶語》是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背景音樂、片頭片尾曲。在創作時,林海專門讓演奏者蔣彥彈奏了琵琶可能發出的各種音色,并由此得到許多啟發。林海運用了各種可能的方式來表現琵琶,他以世界音樂、古典音樂的作曲、編曲手法,将鋼琴,吉他,貝斯等西洋樂器,混合笛子、箫、二胡、三弦等中國傳統樂器,又加上了民族唱腔以及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數民族元素。此外,《琵琶語》中有一段女聲是由龔琳娜來哼唱的。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2

《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筝曲。樂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随波漸遠的優美景象。這首樂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筝獨奏曲。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3

《高山流水》 中國古琴曲,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充分運用“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指法,描繪了流水的各種動态,抒發了志在流水,智者樂水之意。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4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廣陵散》的各曲段分為井裡(聶政故鄉)、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迹、微行,與聶政刺殺韓相的整個過程大緻相切合。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5

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梅花,志高潔,冰肌玉骨,淩寒留香,曆來是文人墨客詠歎的對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别具風情。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6

《夕陽箫鼓》為古代中國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夕陽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雅緻優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描繪出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卷。音樂開始,鼓聲、箫聲,疏密有緻地悠然興起;接着,委婉如歌的、富有江南情調的主題款款陳述;其後各段,運用擴展、緊縮、移易音區和“換頭合尾”等變奏手法,并适時點綴以水波聲、槳橹聲等造型樂彙,表達了意境幽遠的情趣。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7

《陽春白雪》又名《陽春古曲》,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所作。著名古琴曲。在戰國時代成為楚國的高雅樂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夠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常跟“下裡巴人”對舉。《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8

《香山射鼓》是中國筝演奏家曲雲創作于1980年的一首筝曲,樂曲由西安古樂傳統曲牌《月兒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聯綴而成,描繪了陝西關中一年一度的“香會”活動,并以深沉、内在、具有濃郁陝西地方風格的旋律,表現了香客們的虔誠和高遠空曠虛無缥缈的意境,以及鼓樂陣陣,詠唱轟鳴,進山朝拜的人群熙來攘往的活動盛況。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19

《寒鴉戲水》,潮筝名曲,是潮州音樂十大套曲之一。此曲旋律優美、格調清新、韻味别緻,被稱為潮汕“州曲”(潮汕,大緻指潮州府),是潮洲弦詩《軟套》十大曲中最富詩意的一首。全曲以别緻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調,獨特的韻味,明快跌宕,演繹了寒鴉在水中悠閑自得,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景。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20

《蕉窗夜雨》是一首筝曲,是我國廣東客家筝藝流派中的優秀代表曲目之一,伴随淅瀝的雨打蕉葉聲,獨自感悟着鄉愁的無奈,音樂中無處不飄散着客家音樂的韻味,極有力的體現着客家文化的内涵。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21

《出水蓮》和《寒鴉戲水》、《平沙落雁》、《柳青娘》同為潮州音樂獨奏曲中的“中國十大古筝名曲”之一,是潮州音樂中的筝樂名曲,是筝家必彈之曲目。音調古樸,風格淡雅,以一種特殊的韻味,别具一格的音樂,表現了蓮花這種花中君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表現了人們高尚的情操。此曲旋律清麗、典雅;速度中庸、悠閑;全曲以各種豐富的表現手法将出水蓮的神态、氣質刻畫得栩栩如生。

朗誦一首喝茶的詩(禅音袅袅清茶溢香)22

《潇湘水雲》曲譜最早見于《神奇秘譜》,共十段。後經曆代琴家發展為十八段加一尾聲。現存琴譜多達五十種。經過許多琴家不斷加工,藝術更臻成熟。樂曲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蕩漾、煙霧缭繞的意境。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